天天看點

永陵出土前蜀皇帝王建的玉帶,它不僅是國寶,背後還藏着一個故事

成都永陵墓葬之内,出土了一件屬于前蜀皇帝王建的玉帶,它不僅被考古專家視作國寶,其背後居然還隐藏着一個特殊的故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永陵出土前蜀皇帝王建的玉帶,它不僅是國寶,背後還藏着一個故事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在1940年時,成都有關部門在當地撫琴台附近挖建防空洞。工程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時,建築專家們卻意外的在地下發現磚基。磚基的出現,代表着此處曾有人類建築物存在,專家們初步懷疑其地下應該存在一座古墓。該消息一經傳出,四川大學馮教授立即動身前往現場,并在相關部門的準許下展開考古搜查行動,以甄别地下是否存在古墓。也正是馮教授的一腔熱情,才讓地下古老的墓葬重見天日,由此也揭開了永陵發掘的序幕。

永陵出土前蜀皇帝王建的玉帶,它不僅是國寶,背後還藏着一個故事

經過幾個月的認真發掘,考古專家們在永陵之内發現不少珍貴的文物,其中包括一座土石像、106片玉冊、1件谥寶玉璧以及銅器2件。在發掘收尾結束階段,陵墓中又出現銀豬、銀罐、鐵豬、鐵牛等668件文物。在對文物進行仔細驗看後,考古專家們一緻确定,該陵墓系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其建制也符合帝王墓葬的規制。值得一提的是,在永陵之内出土的衆多文物中,有一件文物顯得尤為特殊,它就是被視作國寶的玉大帶。

永陵内出土的玉大帶,是前蜀皇帝王建生前佩戴的玉質腰帶,其整體造型豐富且飽滿,诠釋了一代帝王生活的奢靡。玉大帶整體由和田玉制作而成,玉帶上雕刻着八條蟠龍造型,蟠龍雖樣貌相同,卻又同中有異,既整齊和諧又變化生動。龍的頭部有鹿形雙叉角,其上唇都呈上翹之狀,腿部的關節處都有羽翼修飾,四肢關節處還生有毛發,龍爪為三趾,尾部為蛇形,通體布滿了鱗紋,蟠龍們都展現出昂首奮爪的姿态吞吐寶珠,造型矯健有力,制作精緻細膩,是力與美的和諧展現。

永陵出土前蜀皇帝王建的玉帶,它不僅是國寶,背後還藏着一個故事

作為尊貴與神秘的化身,龍是大陸古代皇室主要的裝飾紋樣之一,也是皇室成員專屬的圖騰象征。考古專家稱,王建玉大帶龍的造型豐富且具有研究價值,它因具有明确的曆史文化背景而帶有考古學上标準器的意義。

考古學家在玉大帶铊尾的背面發現刻有銘文,字迹清晰可辨,經過破譯,考古專家們發現,平靜的文字背後,居然隐藏着一段極其不平凡的故事。前蜀是一個偏安一隅的小國,在唐末大亂之時,蜀地因有大山隔絕,故此能免受外界紛争的幹擾。然而,外部因素隻是次要原因,真正可怕的是内部因素。當時,王建的兒子和太子為了争奪皇位,雙方之間居然刀兵相見,所幸太子被消滅,王建的王位得以繼續。但經此一事,前蜀皇帝王建卻患上了疑心病,整日神經兮兮的怕别人搶自己的皇位。

永陵出土前蜀皇帝王建的玉帶,它不僅是國寶,背後還藏着一個故事

前蜀争儲一事平息兩年之後,又發生了一場事故,皇帝王建的專屬寝宮百尺樓居然莫名的着起了大火。按照道理而言,皇家寝宮着火,宮中人員應該第一時間救火,可王建卻指令手下緊閉城門,不準任何人前來救火。至于其中的原因也很簡單,王建不想讓人進宮救火,目的正是為了防止其他人趁火打劫,将自己的皇位趁機奪走。

永陵出土前蜀皇帝王建的玉帶,它不僅是國寶,背後還藏着一個故事

百尺樓大火過後,原本高大的樓體如今隻變成了一堆瓦礫,樓中收藏的衆多珍寶也都被付之一炬。可就在王建命人收拾廢墟時,偶然在其内找到了一塊玉石,玉石雖然經過大火燒灼,卻依然嶄新如故。王建見到玉石後滿心歡喜,認為是吉兆,于是命工匠将玉石切開,制作成一條玉帶。從此之後,王建便将該玉帶視作珍寶,整日佩戴在腰間,認為它能夠保佑自己,更能保佑自己辛辛苦苦經營的前蜀王朝。

永陵出土前蜀皇帝王建的玉帶,它不僅是國寶,背後還藏着一個故事

可王建萬萬沒有想到,就在三年之後,他卻因病去世,其子王衍繼承了皇位。又過了八年,即公元925年,後唐宗李存勖發兵攻蜀,逼迫王衍投降,緻使前蜀徹底滅亡。由此來看,永陵出土的玉帶并不是一件能讓前蜀國國運萬萬年的至寶,這件文物隻是一條并不普通的玉帶,因為代表曆史,記錄了曆史事件,而成為了一件珍貴的文物。

參考資料:《五代十國》曹保明著 長春文史資料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