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自然缺失症:警惕我们生活在方格中的孩子

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爱的教育就是未来

你知道吗?孩子暴躁、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患了“自然缺失症”。

自然缺失症并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服用药物治疗的疾病,而是孩子们因为缺少在大自然中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

这个概念是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他2006年出版的畅销书《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提出的一种现象。

而这个现象在电子产品愈发普及的当下其实越来越严重。

自然缺失症:警惕我们生活在方格中的孩子

01 自然缺失的产物:塑料儿童

你是否在生活中发现过这样的现象:

在聚会中,大人们可能还在一边应酬交谈,可孩子们却无论大小早已安静的聚做了一团,干什么呢,一起玩手机游戏。

而即使在家中,你已经为孩子打造了安静的学习环境,可孩子有可能还是坐不到几分钟就跑出来一趟,因为他无法真正的安静下来,更别说集中注意力去学习了。

自然缺失症:警惕我们生活在方格中的孩子

其实多年前,在台湾著名作家三毛的《塑料儿童》一文中就曾描绘过一个场景:

她邀请几个孩子一起去看海,可没想到,孩子们一路打游戏,到了海边都不为所动,只是漠然的说:这就是海啊,我们回去吧,六点半的动画片要开始了。

而一个对自然、生命失去敏感、失去敬畏的孩子,你说,他要如何才能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体会到万物的精彩。

就像三毛说的,“这些在城里长大的孩子,已经失去了大自然天赋给人的灵性,已经习惯用物质代替简单的快乐,无法和自然和谐相处了”,这其实就是塑料儿童。

而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也发现,远离大自然的孩子,社交能力会退化,更容易被电子产品牵着走,注意力更难集中。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力不强,甚至缺乏爱的能力。

02 物联时代,自然教育

自然缺失症:警惕我们生活在方格中的孩子

这当然也不能怪孩子,这一代的孩子,一出生就享受着科技的便利。

电脑、电视、手机、平板,互联网,孩子们就是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啊。

不过好在,其实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自然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甚至“自然教育”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这个理念最早其实源自法国思想家卢梭,他认为孩子真善美的天性,只有在原生态的大自然中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而越来越多的事实其实也表明了自然教育的好处。

自然缺失症:警惕我们生活在方格中的孩子

以前听过一个原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和女儿的故事。

他带孩子们去海边看月亮,看了一会,天越来越冷了,俞老师就提议大家回去吧。可没想到女儿说,她还要看。

这之后俞老师就又陪着女儿看了三个小时,他说他从没见过女儿这样一动不动的坐这么久。他知道这样的美景一定是让孩子心有触动的。

在回去的路上,女儿就和俞老师说,她发现世界是一体的。发现太阳、月亮、人并没有分开。

这种感悟,作为大人的我们其实都很难有,却从一个小女孩口中说了出来。

自然缺失症:警惕我们生活在方格中的孩子

当然,这种经历不会仅仅只是一时的感悟。

如果孩子以后学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样的句子,一定会比其他人更有感触,因为她是真的看到、体会过这样的情景啊。

这其实就是自然的美学,是欣赏美好的能力。

你说,看过了广阔的大海,巍峨的高山,体会过自己的渺小,这样的孩子,一定也会对生命、对自然有更多的敬畏和珍惜。

所以自然教育对于孩子们来说,其实真的好处多多。希望家长朋友们多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