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古代祈雨杀头牛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烧巫师?

古代中国文明的形成,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村落社会、村群社会和国家社会。在上古时期,任何人都可以借助巫师的帮助和天沟通。在某些古代典籍里,五帝中的颛顼,也有的记载是周穆王,断绝了这种普遍的联系方式,于是把天和地给分开了,从此和上天沟通这事,只有帝王和巫师才能做。

在古代祈雨杀头牛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烧巫师?

古代文明里,人的知识来自于上天,谁能够控制与上天沟通,谁就拥有了统治力。夏禹、商汤这些有名的帝王,都通过巫术来祭天和祈雨。而且商王密切监督这些巫术的活动,同时族长也掌握了祭祀的规范和礼仪,通过这种宗教活动掌握国家。

古代巫师通过和神灵沟通,获得了特殊地位,除了祭祀还兼职观察天象,制定历法的职能,有的巫师还要研究医药为他人治病。巫师能够通天,能做很多常人不能做的事,当然也享受常人不能享受的福利,看似非常爽的职业。但是巫师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那就是生命。

在古代祈雨杀头牛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烧巫师?

玩自焚祈雨

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登基之后,没过多久就遇到了7年大干旱,当时几乎所有的祈雨方式都用了,包括杀牛,杀奴隶等等,都不管用。于是商汤找来了首席占卜师,让他想办法。巫师给了一个终极必杀技,那就是拿巫师祭天,烧了最高级别的巫师。

当时最高级别的巫师掌握在国君商汤手里,也就是说商汤要玩自焚。商汤先是剪掉自己的头发,还有指甲,在一片桑树林里烧掉后向神灵祈祷,结果真的就下起了雨。在古代身体发肤,都是身体的象征,商汤也是很幸运,否则下一阶段就必须动真格的了。

在古代祈雨杀头牛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烧巫师?

之所以烧掉巫师来求雨,并不是巫师待遇好,而是因为巫师有和上天沟通的能力,烧掉巫师可以上天进行清晰对话,古代都是借助玉石这种通讯工具与上天沟通,有时候会出现信号不好的情况。商朝还把这种烧巫师祈雨,起了个专有名词“焚巫尪(wāng)”。

不过后世对“尪”也有不同解释,认为不是烧掉最高级别巫师,而是烧掉长鸡胸的人,有的说是瘸腿的,还有一种说法最神奇,说是指鼻孔朝天的人,因为这样可以接雨水,有感应作用。

在古代祈雨杀头牛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烧巫师?

后世把商汤求雨,舍生取义的做法认定为圣明君主的行为,甚至把商汤和炎帝、黄帝、尧、舜、禹等齐名。不过从实际情况看,这种政治秀也是必须的,有利于维护商汤呼风唤雨大巫师的形象。比如后来的天子,都会在宫里腾出一块地,在春耕的时候动几下锄头,被称为“籍田礼”,都是为了维护亲民的形象。

到了商朝中后期,烧巫师求雨成为了一个惯例,但是不能再烧天子了,要烧那些专职的巫师。在后来发掘商代甲骨文当中,记载了很多拿巫师求雨的事情。

在古代祈雨杀头牛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烧巫师?

到了周朝,巫师有了详细的分工,不仅仅用来自焚求雨,更多是从事文字记录工作。而且随着烧的巫师越来越多,发现这个事也不太灵了。比如有一年鲁国大旱,鲁僖公本打算烧几个巫师来求雨,但是手下大臣却劝谏说,烧了他们不一定能够祈来雨,不如我们多备一点粮食,挨过这个旱季才是正理。

武王伐纣的前夕,周武王就曾经让人来算了个卦,结果算出来结果是凶。姜子牙就冲上来,把算卦用的工具都抢过来扔到地上,说“枯草和乌龟壳哪能知道吉凶”,别管他,照打就是了。这个时候人们对于上天的神已经没有那么迷信了。

在古代祈雨杀头牛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烧巫师?

周武王认为“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大意是,人民、粮食、丧礼、祭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能取得功绩,公平公正就会使百姓满意,此时人们对待上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人们也慢慢相信巫师文字的力量,比如《淮南子》中记载: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就是出现粮食从天而降,鬼在夜里哭泣的怪异现象。文字出现,为什么闹到这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步?文字的力量,在于它和知识的联系,文字包含沟通天地的工具作用。巫师成为最早的记录历史的史官。根据考证,最早的史官,也担负着巫师身份。

在古代祈雨杀头牛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烧巫师?

晒太阳求雨

烧巫师这种做法太残忍,但是政治秀还是要做的,于是后世人们想出了一个变通的做法,那就是在太阳底下暴晒,虽然辛苦了一点,但是不会伤害性命,最重要的是不需要巫师替代君王。有一年齐国大旱,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是您同百姓同甘共苦的良好时机,利用好这个机会可以和山河共患难,如果下雨了,百姓都会感激您。”

在古代祈雨杀头牛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烧巫师?

于是齐景公在外面晒了两天,果然下了暴雨。这种既不用烧巫师,又能够收买民心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各地官府的欢迎与效仿。只要地方上一干旱,官员就会率领百姓去晒太阳。东汉章帝时期,遭遇了一场大旱,朝廷百官都一起去晒太阳,不久之后,下了一点小雨,于是百官就回去了。可是太尉郑弘觉得诚意不够,于是一个人又足足晒了一天,果然下起了倾盆大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郑弘的先例,后来很多官员开始纷纷效仿,求雨成为表达忠心,升腾发达的一种手段。东汉时期,有一个郡大旱,于是太守照例晒太阳,但是晒了两天,不见效果,手下有个叫谅辅给太守建议,不如我们学商汤,自焚如何?正要点火的时候,感动了上天,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让太守名噪一时。

在古代祈雨杀头牛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烧巫师?

在董仲舒《春秋繁露》就记载求雨的细则,春天求雨的时候,要先晒几个巫师,再派几个巫师祭祀求雨,如果还没有祈到雨,那么就要择一个好日子,造一条大龙,7条小龙,往水中扔几个蛤蟆,在然后杀两头公猪,找几个童男跳祈雨舞...西汉时期的祈雨都已经有详细得操作流程了,仪式非常复杂。

官场求雨为了政治秀,可是老百姓求雨就玩真格的了。他们不仅仅要晒巫师,而且还要晒负责下雨的龙王。在一些民风剽悍的地方,不但没有这些繁文缛节,而且还用威逼利诱的方式对待龙王。比如百姓会限定龙王10天内必须下雨,否则就会把龙王抬出庙宇进行暴晒,再不下雨,会把龙王和庙一起砸了。

在古代祈雨杀头牛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烧巫师?

巫师的历史意义

在古代,巫术当中的技术可不仅仅是手舞足蹈和念念有词这么简单,负责巫术活动的也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巫婆神汉。这些巫师负责和神灵进行沟通,还负有很多重要的使命,比如要在干旱的时候求雨,在有人生病的时候给他治病。为了求雨,就要研究气候和天象;为了治病,就要研究医药。久而久之,巫师们也就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就成为早期科学产生的土壤。

在古代祈雨杀头牛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烧巫师?

巫师们长期观察天象,对于历法和节气拥有了很多的知识,周礼当中就把这些知识进行了总结,变成了迎春之礼、迎秋之礼之类的礼仪。这些礼仪的功能除了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其实也是在指导农民,春天来了该播种,秋天到了该收获。祭司们的丰富知识,在中国没有变成系统的科学,而是变成了各种实用的规矩。

在古代祈雨杀头牛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烧巫师?

巫术当中情感的那一面,也就转化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爱父母,爱兄弟,爱朋友。如果说周公制定的礼仪还保留了一点神秘主义的色彩,那么到了孔子这里,这一点残存的神秘主义也消失了。古代的中国人对父母磕头,是表达对父母的孝顺;对朋友作揖,是表达对朋友的尊敬,这一切都非常自然。远古时期的巫术,就这样完全转化成了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中国也因此没有成为一个宗教和科学的国度,而是成了一个“礼仪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