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教育专家提议小学生“不接不送”,称是为了孩子好,引发家长回怼

文丨Miss刘教育课堂(原创,严禁搬运抄袭)

如今每天上下学接送孩子是极其富有“中国特色”的一件事情,已经成为小学门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可很多60后、70后表示,自己那个年代,上学根本不需要家长接送,大家都是独来独往或者结伴而行。那时候的交通还不发达,更没有所谓的人贩子拐卖儿童等不安全因素。

教育专家提议小学生“不接不送”,称是为了孩子好,引发了家长回怼

每天上下学的时间,都能看到小学门口被围的水泄不通,家长们便争先恐后的接走自家孩子,场面极度混乱。虽然小学的放学时间比较早,错开了上下班的高峰期,但堵在校门口的家长学生不能及时疏散,仍然会影响交通秩序。

教育专家提议小学生“不接不送”,称是为了孩子好,引发家长回怼

针对此现象,专家表示:家长们这种“接送行为”早晚毁掉孩子,影响交通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无法培养孩子的独立,他还以“日本小学生独自上学”为例,批判中国家长的接送行为。

家长们瞬间不淡定了,直接回怼专家,让他闭嘴。

教育专家提议小学生“不接不送”,称是为了孩子好,引发家长回怼

日本的小学是根据当地人口密度来划分的,保证大多数孩子最多只需要步行20分钟就能到家,而且日本不允许跨区域上学,不管你官多大,钱多厚。这种无视户口和贫富问题的小学划分,自然使得日本的小学比较均衡,家长不用送孩子去很远的学校。

再者就是日本的人贩子很少,治安比较好,注重孩子的安全防范教育。小学生书包里都有报警器,万一有危险,他们会正确地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时代不同了,国情也不一样,所以,日本学生的上学方式并不适用于中国。

教育专家提议小学生“不接不送”,称是为了孩子好,引发家长回怼

也有家长表示不否认专家“接送会导致孩子依赖父母,不独立”的观点,毕竟父母也希望孩子能够早日独立,适应社会。但独立是需要时间的,要一步一步来。

上下学期间人多车多,孩子们年纪小,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较弱,遇到危险时,很难自救,不能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就不顾孩子的安危。

到底该不该锻炼孩子独自回家?专家、家长都没错

专家的角度是觉得现在的孩子都太“矫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太差。

教育专家提议小学生“不接不送”,称是为了孩子好,引发家长回怼

想要通过改变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行为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初衷没错,但需要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他们年龄尚小,遇到突发事件没有能力独自处理,再加上交通环境复杂,哪个家长敢拿自己孩子生命安全开玩笑?

从家长的角度考虑,肯定还是孩子的安全第一。新闻媒体屡屡报道人贩子拐卖儿童事件,早已让家长们成了惊弓之鸟,再加上现在马路上开快车、低素质的司机很多,孩子们独自上下学的隐患太多了,家长宁愿多花点时间也要求个心安。

教育专家提议小学生“不接不送”,称是为了孩子好,引发家长回怼

其实家长接送孩子并不意味着就会毁掉孩子,而且很多稍微大点的孩子家长也都是让他们独自上学,从此可以看出家长并不是过分溺爱孩子,只是他们毕竟年龄太小,学会独立需要一个过程,家长完全可以从其他方面着手去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呢?

独立体现在生活中方方面面,比如自己叠被子、整理衣服、收拾书包等等,这些都是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育专家提议小学生“不接不送”,称是为了孩子好,引发家长回怼

这样家长也不用为孩子操太多的心,能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也要适时鼓励孩子,给予孩子一定帮助与指导,孩子才能成长得更快。

很多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就连每天起床也需要父母再三提醒,家长可以给他们制定规划,培养他们好的习惯。当孩子有目的、有时间观念的去学习、生活,孩子自然会慢慢变得更加独立。

教育专家提议小学生“不接不送”,称是为了孩子好,引发家长回怼

家长们要找寻适当的时机“断舍离”,在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足够时,可以慢慢放手,让孩子独立上下学,如果还不到时候,家长们可以先从从其他方面锻炼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

总之,家长少一些宠爱多一些理智,孩子才会更好地成长。

你认为家长接送小学生上下学会毁了孩子吗?分享你的观点一起讨论,喜欢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