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从未吸取任何教训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 : 明朝那些事儿 里面的历史都是真的吗|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人木有套套,怎么避孕|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 关注立刻马上看>>

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从未吸取任何教训

嘉靖皇帝

01

明朝嘉靖年间,有个人叫陶仲文,八十多了仍然行走如飞。

嘉靖知道后,就问他养生的办法。

陶仲文回答说,他养生的方式就是每天饮用朝露。

嘉靖听后,立即命宫女每日在御花园采集朝露。

可采露这活,很折磨人,宫女大半夜就得去树下等着,一站就是半夜,大冬天的又容易着凉。

于是采露就演化为一种对失职宫女的惩罚,那些让嘉靖厌倦失欢的嫔妃,也往往被赶入采露的队伍,王宁嫔便是其中之一。

02

王宁嫔以前善于迎合上意,能诵青词,曾获嘉靖独宠。

但花无百日红,嘉靖后来移爱更加年轻漂亮的曹端妃。

失宠的王宁嫔妒意渐浓,背后说了不少曹端妃的坏话。

曹端妃知道后就在嘉靖面前添油加醋地一番哭诉。

嘉靖大怒,便叫来王宁嫔罚她去采朝露。

采朝露的人里,有两个老宫女叫杨金英和邢翠莲,两人很快与王宁嫔结成了患难之交。

之后被嘉靖惩罚来采露的人越来越多。

不仅如此,嘉靖还听信方士,说少女的经血能炼丹。

为了采取经血,嘉靖下令强迫宫女服药催经。

不少宫女因为失血过多而死。

终于有一天,这些受尽摧残的宫女再也受不了了,她们在王宁嫔和杨金英、邢翠莲带领下,决定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刺杀嘉靖。

行刺的方法很简单:

在夜间趁嘉靖熟睡的时候勒死他。

方法虽然简单,但实施起来却很困难。

明代的皇帝通常睡在乾清宫,而嫔妃晚上如果要侍寝,就临时居住在乾清宫后面的暖阁内。

暖阁共九套,分楼上楼下,有楼梯相通,设置大床27张,皇上可随意选择阁和床。

因而一般人很难确定的知道皇帝睡在什么地方。

但王宁嫔是个聪明人,她知道嘉靖专宠曹端妃后,经常住在她的翊坤宫。

而每到凌晨,曹端妃就要去御膳房调制甘露和参汁,给嘉靖喝。

所以那时候,寝宫里只有嘉靖一个人。

03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1542年11月27日)凌晨,16名采露宫女悄悄溜进了翊坤宫内,和预先设想的一样,只有嘉靖一个人在呼呼大睡。

说时迟,那时快,16名官女一拥而上:

杨金英负责拿绳子勒住嘉靖;

邢翠莲则用黄绫布堵住嘉靖的嘴。

随后大家拉绳的拉绳,压腿的压腿,恨不得嘉靖马上就去死。

可谋杀这事毕竟不是小孩过家家,大家又都是生手,所以心里十分紧张。

这一紧张,就出事了,有个叫张金莲的宫女突然害怕起来,跑去告诉了方皇后。

方皇后闻信大惊,匆忙领人来救。

众宫女见事败露,四散躲藏,但有张金莲的指认,很快就被一一抓获。

嘉靖皇帝也因方皇后救驾及时,而大难不死。

04

参与谋逆的宫女很快被审问。

最先受审的是杨金英等10名直接参与者,酷刑之下很快就供出了王宁嫔。

王宁嫔被立刻拿来,供认不讳,但她又攀扯上了曹端妃,一心要拉她下水当垫背的。

曹端妃哭喊冤枉,死活非要见嘉靖。

可此时的嘉靖仍然惊魂未定,根本无心处理此事,于是批令此案全由皇后裁决。

方皇后对嘉靖独宠曹端妃也早就不满,决定趁此机会除掉曹端妃

于是,方皇后下令,所有宫女不问主从全部凌迟处死。

至于曹端妃、王宁嫔也一并处斩。

05

大难不死的嘉靖,起初对方皇后的处置很满意。

可一旦他冷静下来,就发现此事实在蹊跷。

嘉靖怎么也想不通平日勤谨温顺、深受自己爱宠的曹氏,会参与逆谋。

于是他把参与审理此案的张佐叫来,详加询问。

张佐细细的向嘉靖禀报了此案的细节。

王宁嫔的攀扯,曹端妃的哭喊冤枉,方皇后的冷酷用刑和匆促结案,端妃在临刑前绝望与抗争……

当所有一切都结合起来后,嘉靖明白了这里面的重大冤情:失意的宁嫔故意选择在端妃宫中行刺,目的就是为了把曹端妃拉下水。

而早怀嫉妒的皇后则顺势下手,残忍地杀害了无辜的端妃。

在这场刺杀行动中,只有曹端妃是无辜的。

至此,嘉靖开始对方皇后产生恨意。

不久他就搬到了西苑去住,再也不驾临方皇后的乾清宫。

方皇后虽然一同迁居西苑,但是宫室悬隔,嘉靖又醉心于修道,皇后只能一人独守空房。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西苑失火。

方皇后居住的宫殿很快被吞没在了火海之中,有人请求去救皇后,可嘉靖不予理睬,任由方皇后丧生在了烈焰中。

方皇后死后嘉靖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后救我,而我不能救后。”

06

此后二十多年间,嘉靖帝依然痴迷修道,还是征选宫女替他采集朝露。

史书记载,刺杀行动十年后的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命京师内外选女十八岁至二十四岁者三百人入宫。嘉靖三十四年九月,又选十八岁以下者一百六十人”。

为嘉靖炼丹的道士也直言不讳表示,这些宫女都是为嘉靖炼丹药服务的。

看来刺杀事件并没有让嘉靖长记性。

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从未吸取任何教训

人呐,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