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本是北大高材生,为何退学当了和尚?

前几天给发小打电话,她告诉我,她表弟退学,去五台山当和尚去了。

01 优秀的小表弟

发小表弟是一个从小在她嘴里就极其优秀的人。

家庭条件优越,人又踏实上进,在校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他爸爸在当地市里的医院当院长,妈妈则是医院里知名科室里的主刀医生,从小家境便极好。

他妈妈对他管教很严,一路都是照着别人家孩子的模子养出来的。

他爸爸时不时带他到老家的田地里干干农活,让他体验农民生活的辛苦,免得他养成骄奢的性子。

有一次我妈妈在家里,正好遇上了。

就见那父子俩一人挑着一个桶,在家里菜地里给菜浇粪肥。让她感慨不已。

她说,即使是农村里的苦孩子,现在愿意干这些活的又能有几个。看看别人家,明明日子已经过得那么好了,还这样脚踏实地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偷懒不努力呢。

谁也没想到,去年本快要高考了,他突然给家里留了个信,声称不要去找他,离家出走了。

这件事情让我们诧异的同时,也像是在一片花团锦绣中撕开了一道口子。让我们意识到,如此出众,人人羡慕的他,生活可能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幸福。

02 变了个性子

他爸妈急疯了,到处去找,也发动一堆亲戚一起去找。因为不知他在哪里,好久都没有消息,直到他可能是遇到麻烦了,家里给他打电话,终于接通了,才找了回来。

回来以后性子就大变样,整天阴阴沉沉的,也不说话,一言不合就在家里大吼大叫发脾气,和父母像仇人一样。

学习成绩倒是一如既往的好,高考一举发力,就考中了北大。

他爸爸送他来北京上学时,我还和他们见了一次,一起吃了个饭。

看着很腼腆的孩子,不会主动说话。只特意找话题来跟他说时,才会应上一两句。话语极简,往往一句话说完就让人不知该怎么接下去了。除此之外,一切似乎也还正常。

在校期间大家不在身边,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但上半学期读完暑假回家,家人就发现,整个人的状态越来越不对劲了,精神似乎出了问题,常常自言自语,一言不合就在家里大吼大叫。

下半学期开学不久,谁也没说一声,自行离开学校,跑去五台山当了和尚。

老师打电话到家里,父母才得知此事。

为此,全家跑到五台山去劝说。他只说是生活毫无意义,只想在安宁的环境里了却一生。父母又气又怒,却完全无可奈何,僵持许久,无果。只能去学校给办理了退学,颓然接受了。

03 苛责教育是原罪

发小和这个表弟倒是很亲近,所以两人以前经常会聊一些生活上的事情。

发小说,事后想想,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家庭教育上。

他父母都是强势的人,从小对他很是严苛,无论做什么,都必须要争个上游。

考试,不是第一名,便要写检讨;

参加比赛,没获奖,便会被批评,太笨,没本事;

就连在学校跑个步,都必须要跑前几名,否则就是丢脸。

他从小就在这样必须要争上游的教育理念中长大,一旦做不到,面对的就是父母失望的眼神和难听的话语。

于是,压力很大。

他跟发小说:“无论我做什么,好像他们(父母)都不会满意,这样的日子,就像拴着紧箍咒一样,过得有什么意思呢!”

发小就安慰道:“你已经非常优秀了,你爸妈只是希望你更好而已,他们心里肯定还是很为你骄傲的。”

但这些话语并不能让他释怀,直到后面彻底爆发。

当父母的都想要一个优秀的孩子,所以对孩子总是百般苛责,初心是为他们着想。如果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够强,可能就会努力奋进成为那个家长心目中的样子。但是大多数孩子都受不了这样的高压教育,只能选择逃避或是产生逆反的极端心态,自暴自弃。厌恶学习,甚至厌恶父母和人生。

每一个当父母的都要警惕这一点,高标准严要求没有错,但要注意把握尺度,不能完全让孩子活在自己的控制中。对孩子期望过高,就会导致过度苛求,忽视他们自身的生长规律,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他本是北大高材生,为何退学当了和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