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5岁女生因不给买手机,当街与母亲叫喊并动手,大家却说家长有错

百善孝为先,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孩子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凡孩子与家长动手或撕喊,基本都是学生不懂事,但在常州发生的一件事,会颠覆你的“观念”。

15岁女生因不给买手机,当街与母亲叫喊并动手,大家却认为家长有错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在江苏常州,一位小女孩与母亲当街发生了冲突,在争执中,女生甚至动手打了妈妈。

从路人拍摄的画面上来看,是母亲骑着电动车带着孩子前行,此时两人发生了争执,女孩用手在击打母亲的头盔。

15岁女生因不给买手机,当街与母亲叫喊并动手,大家却说家长有错

由于路人在围观,使得女孩情绪崩溃,之后有人报了警,并制止了女孩的行为,一开始大家都认为是这个女孩的错,但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之后,大家却认为家长有错。

原来女生的旧手机已经坏了,之前攒了4000元钱,想让妈妈帮忙出2000元,把这个旧手机换成“13”,到了市场上一看,舅舅检查了之后说,修一修还能用,于是母亲反悔了。

由于妈妈的“半路反悔”,使得女孩冲母亲叫喊并动手,后来围观人数变多,女孩不想“丢人”,执意让妈妈带自己走,可是家长不为所动,使得女孩情绪失控。

15岁女生因不给买手机,当街与母亲叫喊并动手,大家却说家长有错

从整个事情的经过来看,母亲想让大众看到的一个结果是孩子不懂事,不孝顺,仅仅是因为一个手机,就与自己的妈妈叫喊、动手。

然而在围观群众眼中,事实却是另一个样子,很多网友感叹:感谢孩子还保留了最后一丝理智,没有选择“极端方式”处理,否则这对一名15岁的孩子,该多么不公平。

我们总认为家长与学生发生争执时,是孩子的错,但仔细思考过后,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5岁女生因不给买手机,当街与母亲叫喊并动手,大家却说家长有错

如果孩子不是被逼到一定程度,又怎会选择“歇斯底里”,这与孝顺或不孝顺已经没有关系了。

客观来讲,女孩打母亲确实不对,但家长完全不关注孩子的自尊心,才会造成现在的局面,甚至还让围观人群去议论女儿的不是,不得不说,这样的教育方式实在“太低端了”。

最终,在警察的建议下,母亲还是答应了孩子,要买新手机,这一解决方案相信大家都能够接受,或许也是最好的结局了。

15岁女生因不给买手机,当街与母亲叫喊并动手,大家却说家长有错

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我内心感到很心痛,为什么家长可以“随意反悔”,反过来还要“倒打一耙”,这样的教育方式又怎能教会孩子“情绪稳定”。

在女儿的叫喊和动手之时,我相信大家能感受到的不仅是孩子的愤怒,更多的是无助和恐惧,明明是可以保护自己的妈妈,却将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

虽说6000元对于普通家庭而言确实不是小数目,但“言出必行”不是家长教给孩子的道理吗?怎么一到自己身上就“变了味”。

15岁女生因不给买手机,当街与母亲叫喊并动手,大家却说家长有错

不仅如此,这位母亲还利用公众的压力来让女儿放弃,这对于学生而言,不是教育,更像是一种“羞辱”。

其实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情绪很容易波荡起伏,这时家长应该是一棵大树,守护在孩子身边,平复他们的情绪,让孩子用理智来看待问题。

即使最后的结局是15岁的女生得到了这部心仪已久的手机,也会在心中留下一个“阴影”,这团雾霾什么时候能消散,我们不得而知,只是希望女孩能够从这次“压力”中走出来,能够用好的心态面对将来的人生。

15岁女生因不给买手机,当街与母亲叫喊并动手,大家却说家长有错

写在最后:

15岁女生因不给买手机,当街与母亲叫喊并动手,大家却说家长有错,在分析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我们发现,孩子有错,但家长错误更严重。

也让很多人看到了,在校期间,有些学生选择“极端方式和情绪”处理问题,不是没有原因的,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家长,这是值得父母反思的。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