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家庭的语言:谁有情绪,谁说了算。|丛非从

家庭的语言:谁有情绪,谁说了算。|丛非从

01

有同学说:

我的儿子8岁了,最近总是情绪崩溃。大喊大叫,稍有不顺心就发脾气。作为妈妈,我很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

丛:

是的,这个孩子经常发脾气,妈妈来求助如何安抚他。一方面,这样下去的确会有很多这些那些不好的后果,妈妈的担心非常必然。但同时,这也是孩子的胜利,妈妈很担心他,想安慰他,他成功地获得了妈妈的注意力。

这个孩子成功地掌握了获得妈妈关注的秘诀——情绪崩溃。

每个孩子,都在努力摸索着获得妈妈关注的方式。每当他尝试成功一点,他就会无意识强化这种方式。有的孩子发现乖能吸引妈妈,有的孩子发现优秀能吸引妈妈,有的孩子则发现调皮能。

所以,你可以观察下:在你们家里,谁通过什么方式,会吸引走你的注意力呢?你都是用什么方式,获得其他成员的关注的呢?

02

这个同学做了补充:

这个是老大,还有一个3岁的老二。老二正处于捣乱期,有时候老大在写作业或做别的,老二会来捣乱。老大就会推开老二,并说要“决斗”,有时候老二就会哭闹。这个时候这个妈妈说:你这么大了,应该让着你的弟弟。

而老大则说:“我要公平。他能欺负我,我为什么不能欺负他!”而妈妈的反应则是:都是亲兄弟,一家人,哪里有公平不公平啊。

“大的应该让着小的”,这句话的伤害等同于“女的应该让着男的”,这是孤立孩子的一句话。这句话在说:我和小的是一起的,你才是外人,是不被这个家在乎的。

从妈妈的角度来说,两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左手右手没有公平和不公平。但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对方只是个竞争者,我让着他了谁来让着我。

更重要的是,这个妈妈在给老大展示:三岁的弟弟,通过哭闹,可以得到妈妈的关注、保护、支持,为此不惜伤害另外一个8岁的孩子。

家庭的语言:谁有情绪,谁说了算。|丛非从

03

补充2:

我也意识到了老大对提要求和否定的话很反感,但没想过为什么。这样的话不仅我在说,每当爷爷奶奶也这么说的时候,我就会制止他们,说:你们不要再这么说他了。

以前乖的时候,自己可以随意被人说,而妈妈不会来阻止。现在,因为他情绪敏感、容易爆发,妈妈终于开始维护他了。起码,在爷爷奶奶面前开始维护他了。这是孩子又一次的胜利。

在弟弟、妈妈、自己的三角关系中,自己输给了弟弟。但在爷奶、妈妈、自己的三角关系中,自己通过情绪化赢了爷奶。这个过程,完全是无意识的,并不是孩子故意的。

发脾气,真是个好武器。

04

补充3:

我老公也经常说我:孩子这个样子,整天脾气这么大,你也不好好管管。我觉得很委屈,是我不想管吗?我也不知道怎么管啊,我管不了啊,你对我发脾气有什么用呢?

这个家庭里的爸爸对妈妈发脾气了。虽然这个妈妈进行了反驳,但内心还是有部分认同。觉得的确应该像爸爸说的一样,自己应该好好管孩子,应该让爸爸满意。可是她又做不到,所以她很委屈。一个不认同自己应该改的妈妈,表现是愤怒,是反指责 :“你凭什么说我!你怎么不管!”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语言。

在这个家里,不是妈妈说了算、不是孩子说了算、不是爸爸说了算。这个家里有一个很明显却又看不见的主人:情绪。

谁有情绪,谁说了算。

谁有情绪,谁有话语权。

谁有情绪,谁被照顾。

谁的情绪越大,谁得到的照顾越多。

对于这个妈妈来说,她的潜意识里,并不想照顾任何人,她只想照顾"有情绪的人"。谁对我的情绪大,我就去照顾谁。谁有情绪,谁就可以裹挟我。老大、老二、老公,都可以用情绪驱使我。

而我,则可以用情绪驱使爷爷奶奶。

05

对这个同学来说,她的生活就是在救火。不是在救这个火,就是在救那个火。不是在救大火,就是在救小火。

换句话说就是:她的生活总是在解决问题,解决不完的问题。所以只好解决紧急问题,谁的情绪大,就代表了谁的问题紧急。她很累,可是没有时间累。

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也给不了建议。因为,她没想过:她缺的不是方法,而是精力。一个没有精力的人,再多方法都会无法施展,感觉自己没有方法。

她的精力去哪了呢?一个不照顾自己的人,怎么可能有精力。事情这么重要、别人的情绪这么重要,自己去哪了呢?

于是谈到最后,我说了一句话:

你这么忙,都没有时间照顾自己了。每个人都很重要,你是最不重要的那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