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侄子放学后,我问他“有作业吗?”结果孩子反问我一句:“要是有呢?”
我说:“有就上楼写作业。”
“那要是没有呢?”侄子继续追问。
我说:“没有就玩啊!”
侄子不屑一顾地说:“那我就说没有吧!既然这样能玩我为何不这样?我又不是傻瓜!”
我竟无言以对……

后来慢慢沟通,才发现侄子的顾虑。我带着儿子过来了,他想跟表弟玩会儿,先写作业的话,就写到七八点了,怕我走了就没法玩了。
归根结底,是时间不够用,孩子不是不想写作业,只是不想错过跟表弟的相聚时间。
孩子想干的事多,可是可供支配的空闲时间少。回味以往,似乎放学后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写作业,想必这是很多孩子的通病。
作为家长,我们想要关心孩子的学习,不能光靠询问,而应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待办事项,充分提高学习效率。
《学不动了怎么办》里“如何管理时间提高效率”一章,孩子“想让时间变多”,1016君讲到:要做的事情虽然很多,但其实每件事情的重要与紧急程度不一样,可以把它们分分类。把做一些固定事项所花的时间记录下来进行对比,有意识地提高速度与效率。
类似这样通俗易懂的语言、一目了然的图表和生动有趣的漫画,代入感很强,孩子愿意看,也能看懂。
《学不动了怎么办》是“1016成长信箱”其中一本,这套共五本,其他四本分别是《有朋友真好》、《爸妈究竟咋想的》、《身体可以更自在》和《心理世界好神奇》。
“1016成长信箱”顾名思义“专门给10-16岁孩子们的书信”,结合心理学知识,通过漫画形式进行科普,用他们觉得有趣的方式,帮助他们更多了解自己的心理世界在经历什么。
我给侄子讲了书上的相关知识,建议他把今天要做的事情一一写出来,然后根据“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对这些事进行象限分类,一目了然。这样一来,孩子心里也没那么大的思想包袱了。
很多时候,孩子是被眼前堆积如山的待办事项吓着了,真要是认真梳理一下,负担也就不重了。
身边有一个八、九岁的男孩,上了好几年书画班,写字照样东倒西歪。孩子妈妈说:“到书画班课堂上写字很漂亮,但一写作业就没法看了!”
男孩说:“我要是按照书画班老师的要求写作业,那就写到猴年马月了,晚上我就不用睡了!”花了钱看不到效果,这很讽刺。
先看看图片上解释的两种困难:现实的困难和感受的困难。案例中男孩遇到的困难,不就是现实的困难滋生出了感受的困难吗?
为何这么说呢?才八、九岁就上了好几年书画班,可是孩子五岁前手部肌肉发育还不成熟,小手没有力气,这对孩子来说属于现实的困难。
孩子因为客观原因导致力不从心,无法达到家长的希望,也给自己带来挫败感,这时候就成了感受的困难。
所以,家长不要揠苗助长,也不要过早“开发”孩子潜能,让孩子自然成长不见得不好,您怎么看?
拖延、挣钱、学不动、网课、奇装异服、学习走神、追星……10-16岁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这些通病,都能在这套书中得到共情和指导建议。
分册5本,刚好各自对应一个主题,涵盖让孩子深感困惑的、难以讨论的话题,能解决一系列让大人束手无策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