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8个姓氏中或有匈奴人的后代:姓刘、乔、万、于、金、董、卜等

如果还有什么能让我们记住自己的历史来源的话,最常用、最便捷的也就只有姓氏了。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指任何情况下都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形容为人处事光明磊落。这光明磊落的为人处事风格中,也明明地记述着我们对于祖先的记忆,即我们的生命从哪里来。因此,姓氏成了我们在人群里的标签,我们的代号,也是我们来路之上的标志。除非在被连坐诛灭之时,被要求改姓,或者在逃亡中隐姓埋名。

这8个姓氏中或有匈奴人的后代:姓刘、乔、万、于、金、董、卜等
这8个姓氏中或有匈奴人的后代:姓刘、乔、万、于、金、董、卜等

匈奴,一个值得我们怀念的古代民族,按《史记》的说法,他们和我们一样属于华夏的子孙。因为消亡和融合,所以被怀念、被惦记,而今一些人也以匈奴之后自居,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但是,谁才可能是真正的匈奴之后呢?曾经有一类说法是陕北人。话题缘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一位叫高建群的作家写了本叫《最后一个匈奴》的小说。

后来,在民间便有了这样两种说法:一在陕北人中,若屁股上有胎痣和小脚趾趾甲若分成两半,那他一定就是匈奴人后代。另外一些民间的学者和专家还在白羊肚手巾、信天游以及四川出土的文物东汉击鼓说唱陶俑上面做起了文章。

这8个姓氏中或有匈奴人的后代:姓刘、乔、万、于、金、董、卜等
这8个姓氏中或有匈奴人的后代:姓刘、乔、万、于、金、董、卜等
这8个姓氏中或有匈奴人的后代:姓刘、乔、万、于、金、董、卜等

对此,我想要说是,屁股上有胎痣和小脚趾趾甲分成两半应该不是匈奴民族的专利,从来也没有史书在这方面做过任何记载。东汉击鼓说唱陶俑被称为“汉代第一俑”,1957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崖墓,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属国家一级文物。形象应该是一个头系类似白羊肚手巾的说唱艺人。因此,有些专家便将陶俑形象与陕北人的形象结合在一起说事,大致是这样的:匈奴政权灭亡后,匈奴民族因为能歌善舞,进而被一些有钱人家养了起来,从事说唱艺术,给主人添乐子;另一些人则流落内地,成了民间艺人,从事街头表演。因为陶俑系有白羊肚手巾,和陕北人有几分神似,所以,专家们说陕北人就是匈奴人,而陕北流行的信天游则是陕北人在能歌善舞的匈奴人那里的传承。

这种说法让人想到一个词:似是而非。根据史籍的记载,匈奴的男性是披发的,他们根本不系什么白羊肚手巾;至于能歌善舞确是一种存在,但人们到现在连匈奴所操语言都没弄清,仅凭他们唯一留下来的一首《匈奴歌》,就断定信天游来自匈奴人,显然过于牵强附会。更何况,研究一个群体的历史来源,依靠的不应该是胎痣、趾甲、手巾和民歌等等这些东西,如果没有历史的记载,这些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这8个姓氏中或有匈奴人的后代:姓刘、乔、万、于、金、董、卜等
这8个姓氏中或有匈奴人的后代:姓刘、乔、万、于、金、董、卜等

那么,还有谁可能是匈奴人呢?这就要回到前文说到的姓氏了。“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人们几千年来从未改变过的历史记忆,只有它才是靠谱的。有姓名学的专家,对匈奴人的姓氏做过这样一种研究,在陕北与关中一带大约有8个姓氏与匈奴人有关:赫连(后改姓刘);乔(属匈奴屠各部);万俟(后改姓万、于);金(属匈奴屠各部);董(属匈奴屠各部);以及呼延与须卜(后改姓卜)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匈奴后裔在西北地区的存在。金日磾,匈奴王子,投降汉朝后受到汉武帝的重用,最终成了汉武帝的托孤大臣,汉昭帝刘弗陵四大辅臣之一。被封为秺(dù)县侯,其子孙后代忠孝显名,七世不衰,是一个很牛的家族。秺县在今山东菏泽市,但金日磾因为在朝廷地位很高,在今甘肃张掖(据说是金日磾的家乡)有个地方叫秺侯堡,是当地人因为金日磾而修建的一座城堡,附近还有秺侯驿的地名。

这8个姓氏中或有匈奴人的后代:姓刘、乔、万、于、金、董、卜等
这8个姓氏中或有匈奴人的后代:姓刘、乔、万、于、金、董、卜等

这个地方我曾经到过,在一个叫普家庄的村子附近。因为秺(dù)字比较难认,当地人把这个城堡叫“驼侯堡”,时间一长便被误传成了“拓荒堡”,但不管怎么被误传,这个地方都和金日磾有关,当地和一些姓“普”的人也以金日磾后代自居。但在岁月的长河里,他们已经与我们汉族人长相、习俗无异了,而且在身份证一栏上清楚明白地写着汉族,所谓匈奴也就成了一种念想、一种记忆。有趣的是,在当地村子里还有姓刘的,自称是汉朝皇帝的亲属,委派他们来管理这里的匈奴人,但是,这些自称的人也许不知道,匈奴人改姓刘在汉代就已经是个大量的事实存在了。

这8个姓氏中或有匈奴人的后代:姓刘、乔、万、于、金、董、卜等
这8个姓氏中或有匈奴人的后代:姓刘、乔、万、于、金、董、卜等

另外,在甘肃榆中有个叫金崖的地方,当地的金姓人也自称是匈奴人的后代,而且称金日磾是金姓的始祖之一,他们的祖先同样来自于金日磾。我也多次到过这个地方,和普家庄的“普”姓人一样,他们也和我们没有任何区别了。记得,当时在这里还认识一位叫金吉泰的儿童文学作家,见他用汉语写作,就开玩笑说:“匈奴也用汉语?”老人也只是笑笑。如果属实,属于他的那一份匈奴渊源也就只剩下姓氏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西部人文地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