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元璋钦点镇守云南的沐王府,为何最后却自身难保?

云南如今是祖国的一个普通省份,与其他省份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古代,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所以在云南的统治也与其他省份有所不同。明朝在云南除了设置云南巡抚这个地方长官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机构”——黔国公府,黔国公府还有一个大家更加熟悉的称呼——“沐王府”,金庸先生《鹿鼎记》中的“木王府”的原型便出自于此。

黔国公的始祖是朱元璋的养子沐英,此人年幼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以军功封西平侯,1381年跟随傅友德、蓝玉征讨云南,平定云南后奉朱元璋之命,建西平侯府,世守云南。因为当时云南的政治形势十分复杂,土司众多,还有元朝梁王和之前的大理段氏的残余势力,所以朱元璋命沐英镇守云南,作为统领和牵制多方势力的政治力量,这也说明朱元璋对沐英的完全信任。

朱元璋钦点镇守云南的沐王府,为何最后却自身难保?

沐英画像

沐英也不负朱元璋所托,维护了云南的统治和稳定,后来因为马皇后和太子朱标相继去世,与二人亲情深厚的沐英伤心过度,不久病逝,朱元璋追封其为“黔宁王”,这就是后世称沐家为沐王府的由来。永乐年间,沐英次子沐晟因攻安南有功而被明成祖加封为“黔国公”,这就是沐家官方名称的由来。

在明朝统治的两百余年间,沐家一直在云南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尤其是作为云南各土司名义上的首领,沐家在土司中享有着不小的声望。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迁移,伴随着明朝统治影响力的不断下降,沐家对土司的掌控也不如之前那么有力了。明朝末年,甚至导致了两次比较大的土司叛乱,沐家死伤惨重,甚至连末代黔国公沐天波本人也差点成了土司的俘虏。

朱元璋钦点镇守云南的沐王府,为何最后却自身难保?

土司叛乱

1644年三月,崇祯皇帝在北京自尽,但是云南却依然在明朝的统治之下,而沐王府也依然作为明朝统治的代表对土司以及云南实行统治。为了保证云南的安全,防止四川流窜的农民军进入云南,沐天波和云南巡抚决定增加军队,而增加军队势必要筹措军饷,于是沐天波对土司增收盐税。土司们对明朝的苛捐杂税早就不满,而且又得知崇祯皇帝已经自尽、北京失守,于是就有土司开始不把沐天波放在眼里,楚雄土司吾必魁第一个站了出来,他说到:“已无朱皇帝,何有沐国公?”随后便带领土司军队杀掉了楚雄的明朝官员,占据了楚雄城。

朱元璋钦点镇守云南的沐王府,为何最后却自身难保?

崇祯皇帝自尽

沐天波想收复楚雄城,但是无奈自己没有足够的实力,于是只能借助其他实力派土司,沐天波调集了石屏、蒙自等多地土司前来相助,吾必魁不敌,于当年九月战败。土司吾必魁的叛乱被平息了,但是令沐天波想不到的是他此举不过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罢了,接下来的叛乱对他更加致命。

前来帮助沐天波平叛的土司中实力最强的当属蒙自土司沙定洲,沙定洲在平定吾必魁之后便滞留在省城,而沐天波也因其父亲忠贞于明朝而对其不加防备和猜疑,还在黔国公府多次设宴款待。令沐天波想不到的是,沙定洲其实早就对黔国公府的财富和地位觊觎已久,现在崇祯皇帝已死、清军入关,明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沙定洲便对失去强力政府支撑的黔国公府更加垂涎三尺。

十二月初一,沙定洲假意要离开省城,来到黔国公府向沐天波辞行,趁沐府不备率士兵冲入黔国公府,并同时派兵攻击其他省府衙门,封锁城门。沐天波等人毫无防备,被沙定洲攻入府中,仓促之中,沐天波只得携带丹书铁券、官印等逃出省城,来到楚雄投奔金沧兵备道杨畏知。而沐天波的两个弟弟在兵变中被杀,母亲和妻子在逃难过程中自尽,沿袭两百多年的黔国公府遭逢惊天巨变。

此后,省城被沙定洲占据,直到1647年,张献忠余部——孙可望、李定国等人从四川经由贵州来到云南,大西军余部在孙可望等人的带领下平定了沙定洲的叛乱,将其抓获,而孙可望为了缓和与明朝的关系,以便与明朝联合,便自称此举是为了给黔国公府报仇,沐天波才得以回到省城昆明。

朱元璋钦点镇守云南的沐王府,为何最后却自身难保?

1647年形势图

明朝初年,为明朝镇守云南一方的黔国公府(西宁侯府),当年是如何的赫赫威风,到了明朝末年,竟然受制于土司,还遭逢重创,如果不是张献忠余部的相助,恐怕再也无法恢复黔国公府。

参考文献:《明季南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