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揭秘:苏联的柯西金改革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随着苏联的解体,苏联的经济改革也宣告失败。从因果关系来看,苏联柯西金改革的失败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不是其结果。

事实上,自斯大林逝世以来,其后的历任苏联领导人都注意到改革的重要性,也进行了一些切实的改革,但苏联的任何经济改革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滞后的实质性问题,包括后来卓有成效的柯西金改革。

揭秘:苏联的柯西金改革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从这一角度来说,苏联的经济改革仅仅是“改”而已,并未达到革新的地步,这就注定了柯西金改革等一系列苏联经济改革的失败。

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当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下放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苏联工厂在计划管理等方面的权限。这种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还是在对斯大林模式小修小补,并未触及根本弊端。

揭秘:苏联的柯西金改革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到了1962年,在时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支持下,苏联经济学界展开了历时一年的“利别尔曼建议”大讨论,即深入探讨苏联社会经济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尤其在商品经济这方面有所作为。尽管讨论也没有形成实质性意见,但少数企业还是采用了该建议的某些实验,获得了企业的再度重生。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面对持续低迷的苏联经济,向苏联经济学界提出明确要求,希望他们展开关于如何重振苏联经济的讨论。在勃列日涅夫的支持下,苏联经济学界反响热烈,其中最突出的当属利西奇金发表的《生活提出修正》一文。该文章认为,将计划经济看作国家经济发展的唯一手段是极不合理的,只要把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经济的永续发展。

揭秘:苏联的柯西金改革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在利西奇金理论的影响下,苏联政府决定进行新一轮经济改革。1965年7月3日,勃列日涅夫在克里姆林宫接见学生时提道:“目前中央正在制定经济改革的计划,用以提高国民经济中经济刺激作用的措施”。

1965年9月27日,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柯西金在会议上作了《关于改正工业管理的经济刺激》的长篇报告。他提出,要完善计划经济工作,加强企业的经营主动性和刺激性,这标志着柯西金改革的开始。

揭秘:苏联的柯西金改革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1965年10月4日,苏联部长会议正式批准了《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对企业经济改革的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细致规定。到1966年,由柯西金主持的苏联经济改革已在苏联国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据悉,当时全国总共有43000家企业采用新经济政策,占全苏联工业总产值的94%,重量不可谓不大。

与赫鲁晓夫时期的经济改革相比,柯西金主持的经济改革在企业自主权方面有了明显的扩大。

揭秘:苏联的柯西金改革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一方面,它扩大了企业在利用资金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自主性,同时也建立了企业自行处置的企业基金,这实质上跟今天的企业“小金库”非常相似。另一方面,柯西金主持的经济改革允许通过企业成员工资制度改革,使企业成员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而完全接近市场的“完全核算政策”,又让苏联经济实现了新飞跃。

由于实行新的经济体制,苏联经济明显有了新增长。以1966年为例,实施新经济改革的704家企业无论在生产总额方面,还在在产品销售额方面都领先于全行业,所获的利润也远比赫鲁晓夫时期丰厚。

揭秘:苏联的柯西金改革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不过,就在柯西金改革蓬勃发展时,却遭遇了来自苏联内部的重重阻碍。

除了新经济体制本身存在的问题之外,苏联保守势力的攻击是柯西金改革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

揭秘:苏联的柯西金改革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对于柯西金改革,时任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的拉拉扬茨表示了坚决反对。他认为没有计划经济中的调节作用,苏联经济将会遭受难以形容的危害。为此,苏联保守派领导人也极力游说勃列日涅夫,要求其立即停止柯西金改革。

而更为严重的是,在苏联保守派的操纵下,苏联各部委机关几乎仍是按老一套办法管理企业,这让柯西金改革陷入了困境。

揭秘:苏联的柯西金改革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事实上,经过半个多世纪斯大林模式的运转,苏联官僚阶层已经形成了密如蛛网的权力交换关系,如果要进行改革,势必要对苏联官僚阶层发起冲击,这让官僚特权集团所不容。除了僵化的体制观念以外,时任苏联领导人的勃列日涅夫也是官僚集团的主要成员,从这个方面考虑,柯西金改革遭遇滑铁卢也是必然的结果。

到70年代后期,柯西金改革实际上已陷入停顿,经济发展也趋于滞后。等到柯西金黯然下台后,停滞不前的柯西金改革也被实行了“安乐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