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蒋临阵换帅,一仗阵亡1上将4中将4少将,“抗战史之最大耻辱”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河山》,让大家重温了悲壮的中条山之战,在此战的前一阶段,中国军队在卫立煌将军协调指挥下,打退了日军发动的十三次大规模进攻,因此,中条山防线被称为“东方马奇诺防线”。

日军多次碰壁之后,突然停止了对中条山的大规模进攻,中条山一下子安静下来,当地民众的生活很快恢复了安宁。然而,中条山平静的表面背后实质危机重重。

老蒋临阵换帅,一仗阵亡1上将4中将4少将,“抗战史之最大耻辱”

首先,由于屡次挫败日军,国民党军中蔓延出骄傲懈怠的情绪,这是非常危险的迹象。

更重要的问题是,日军并不就此偃旗息鼓,而是正在积极备战,准备发起更猛烈的攻击,而国民党军却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有人会问:不是有卫立煌将军坐镇指挥吗?

是的,隶属第一战区的中条山地区本来是由卫立煌将军负责镇守的,在国民党军队中,卫立煌将军算得上是一位具有较高军事素养的高级军官,此前,卫立煌将军率领的国民党军队恪尽职守,我国军队同仇敌忾,确实挫败了不可一世的日军,可是,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

就在中条山战役开始前,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了,随着蒋介石“溶共、限共”政策的公开化,国共矛盾又一次激化,两军之间的摩擦也再次升级,这一切让卫立煌陷入了焦虑和彷徨之中。

老蒋临阵换帅,一仗阵亡1上将4中将4少将,“抗战史之最大耻辱”

卫立煌将军曾到访过延安,我八路军还曾从日军重围中解救过他,卫立煌将军与八路军总司令朱老总之间也多有合作,因此,卫立煌将军是反对“同室操戈”的。

卫立煌将军因此遭到了老蒋的猜疑,中条山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后,卫立煌将军奉命回重庆,当面向老蒋述职,因为在反共问题上与老蒋意见不一,挨了老蒋的一通训斥。

卫立煌将军坚持己见,拒绝摩擦,老蒋一怒之下软禁了卫立煌,把何应钦派往中条山,接替了中条山防务,并由第5集团军接替下第4集团军,身为国民党军队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因此犯了“临阵换帅”之兵家大忌。

老蒋临阵换帅,一仗阵亡1上将4中将4少将,“抗战史之最大耻辱”

何应钦人称“何婆婆”,这个国民党政府军政部部长一直高高在上,虽然在国民党军队中身居要职,却从未指挥打赢过一场像样的胜仗,这一次突然接手中条山防务,他对中条山的防务情况一无所知,对凶悍的对手也知之甚少,可以说是“不知己,也不知彼”。

更何况,何应钦一到中条山,就提出“防共”要与“去日”并举的论调,甚至要求所属各部“防共重于去日”。

在军事布局上,何应钦在中条山大摆“一字长蛇阵”,西线由第5集团军守备,东线由第14集团军守备,而这样的布阵正中日本人下怀。

1941年5月8号,华北日军十万余人全部出动,向中条山的国民党军发起了第14次大规模进攻。经过几天艰难进攻,日军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垣曲防线。

老蒋临阵换帅,一仗阵亡1上将4中将4少将,“抗战史之最大耻辱”

由于中条山根据地被日本人拦腰截断,所以,中条山的国民党军队不能互相接应,只得忍痛放弃既设阵地,各自退守山隘。

国民党守军主力也在遭受惨重伤亡后突围转移,中条山战役就此宣告结束,前后不过30天左右时间。

在历时一个多月的中条山战役中,国民党军伤亡惨重,日军统计资料显示,国民党军伤亡超过十万人,而日军只有673人死于此战。

老蒋临阵换帅,一仗阵亡1上将4中将4少将,“抗战史之最大耻辱”

在近10万伤亡的国民党军官兵中,有1名上将、4名中将和4名少将死于此役,他们是:

第3军军长唐淮源上将;第98军中将军长武士敏、第70师中将师长石作衡、215旅中将旅长赵锡章、新27师长中将王竣、第12师少将师长寸性奇、25旅长少将旅长徐积幛、新27师少将副师长梁希贤、新27师少将参谋长陈文杞等。

中条山战役由胜利转向失败,与老蒋“临阵换帅”脱不了干系,何应钦的指挥不力也难辞其咎,但是,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出在老蒋顽固反动的反共立场上。

老蒋临阵换帅,一仗阵亡1上将4中将4少将,“抗战史之最大耻辱”

有此,中条山战役成为了国民党抗战以来一次最严重的一次军事失败,就连老蒋也称此役为“抗战史之最大耻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