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咱爸咱妈】你有多久没对父母说“我爱你”了?

编者按

百善孝为先。时代在变化,孝文化的内涵也在变化,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教父母学会上网、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今日起,本报推出《咱爸咱妈》栏目,通过讲述市民身边的故事,分享父母和子女之间那些温暖动人的情感,倡导敬老孝老之风,让老人们获得更多的关爱。

“爱要大声说出来”是广告语中经常引用的一句话。表达爱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但语言是最直接的方式。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表达爱的方式通常是含蓄而内敛的——父母不爱说,子女不好意思说,很多时候就错过了表达感情的最好时机。

【咱爸咱妈】你有多久没对父母说“我爱你”了?

你对父母说过“我爱你”吗?

“你对父母说过‘我爱你’吗?”连日来,记者进行了一个小调查,让调查对象对父母说出“我爱你”或者其他对父母爱意的真情表达,看父母作何反应。多数市民表示“开不了口”,少数市民表示“愿意尝试”或已经说过。

“不了不了,想想都受不了。”关于“开不了口”的原因,多数市民表示太肉麻了,部分市民则有自己的担忧“我这段时间情绪低落,突然说这个怕爸妈担心”“每次我爸给我钱,我都会说‘爱你哟’,说这个我爸会不会以为我想跟他要钱”……

当被问及是否听过儿女亲口对他们说过“我爱你”时,市民段女士摇了摇头,脱口而出:“从来没有过。”市民陈先生则说:“孩子小时候跟我说过‘爸爸,我爱你’,长大以后就没说过了。”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为人父母的市民都表示没有听到过孩子说“我爱你”。

面对这些回复 笑着笑着就哭了

当儿女们鼓起万分勇气,酝酿好各种情绪,好不容易憋足劲儿说出那3个字,却遭遇父母的尴尬反应:有木讷的爸爸问“什么意思”,有时髦的爸爸回复“比心”表情包,有妈妈温情地说“我也爱你”……也有妈妈一脸懵地反问“为什么说爱我”。

“妈,爱你。”“爸,爱你。”长年在外地工作的市民小睿编辑了两条微信,分别发给了父母。小睿说:“收到消息,我妈立马就打了视频电话过来,说不知道我在弄哪一出,问我是不是想家了。我爸当时正在做饭,顾不上看手机,他以为我只给我妈发了消息,在一旁酸溜溜地接话说‘嗯,就只爱你妈一个’。当时,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他的失落。”

从小到大,市民韩女士经常会直接地表达对父母的爱意。嫁到外省以后,她几乎天天都会给妈妈发信息。收到她发的“我爱你”后,韩女士父母的回复都是“我也爱你”。“收到信息后,我第一感觉是她带孩子累了,想我啦。”纵然已经习惯了女儿时不时的撒娇,韩女士的妈妈还是暗暗地为女儿担心了一把。

向父母表达爱时 言语要柔软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儿女不知道该怎么把对父母的关爱与惦念转化成语言——有时候,想打个电话给父母,问问他们最近还好吗,却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他们害怕父母说“不好”时自己无能为力,更害怕父母骗自己,身体有恙还要逞强说“很好”;在外面时各种想家里的好,但是一回到家似乎又羞涩了几分;有时候在外面经历了一些打击或是压力,很想打个电话说一句“我想家了”,拿起电话却又怕父母担心。

市民张女士的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外地工作,母子俩一年到头见不到几次面,平时只能靠打电话关心对方。“我家孩子好话也不会说,更别提这些‘肉麻话’。”张女士说,儿子经常在电话里语气严厉地让她去做体检,或是很凶地问她“给你买的钙片为啥不吃,非等哪天磕了碰了再吃吗”。

“我们一家人都不太擅长表达情感,他明明本意是在关心我,但有时候可能会用错语气。没事,我懂就行。”理解归理解,但也不是没有期待,张女士希望儿子可以把关心的话说得柔软一些,不要听上去那么刺耳。

对父母的爱要大声说出来。在此,记者建议每位做儿女的,不要吝啬你的语言,勇敢地向最亲的人,说出那些自己蕴含已久、羞于表达的话语。

· ENJOY ·

记者 张婵

编辑 蔡婧

审核 高如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