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正当日寇侵华之时,陈寅恪却带头主张“投降日本是上策”?

在日本侵华的时候,中国内部也出现众多的爱国志士,当时正值民国时期,我们都知道这个时期是大师辈出的时代,有很多出名的国学大师都活跃在这时,他们也都是爱国志士,为了国家殚精竭虑。

其中陈寅恪无疑是这里面最出名的一个,他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在国学史上,要说智商逆天的人物,必然会有陈寅恪的名字。可在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后,陈寅恪却发表了一番投降的言论。

正当日寇侵华之时,陈寅恪却带头主张“投降日本是上策”?

当时他在《南渡北归》中这样说:“中国之人,下愚而上诈。此次事变,结果必为屈服。华北与中央皆无志抵抗,且抵抗必亡国,屈服为上策,保全华南,悉心备战,将来或可逐渐恢复,至少中国尚可偏安苟存。一战则全局覆灭,而中国永亡矣。”

投降是上策,这样的话无论放在什么时候都是大忌,说出这种话的人,真的有一点民族气节吗?其实这句话,很明显是专门用来讽刺民国政府的,陈寅恪并非是投降派,他反而是坚决主张抗日的人。

早先在淞沪事变的时候,他不仅用自己的财产去支援十九路军,在国民政府想要妥协的时候他还发表声明质疑国民政府的决策,极力主战。

正当日寇侵华之时,陈寅恪却带头主张“投降日本是上策”?

那么他这样的一个人,为何会说出投降为上策的话呢?

首先他说这话的时候,是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中国人没有人不了解这场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可令人非常痛心的是,在这场战斗中,日本突然袭击北平,29军一开始反应非常迅速,坚守卢沟桥等地,全国上下坚决主张抵抗。

日军很难突破卢沟桥,可这个时候,日本就开始假借谈判的名义,一边和冀察当局谈判,曾经的名将宋哲元,此时居然心存幻想,要知道这次可是蒋介石都态度坚决,表示一定要守住北平,宋哲元居然就主动与日军谈判,就这样时间白白消耗,日本各路军队纷纷到来,部署完毕,29军形势越来越危急。

正当日寇侵华之时,陈寅恪却带头主张“投降日本是上策”?

等后面宋哲元和冀察当局醒过来的时候,日军已基本形成包围,再想守住北京已经很难,最终日本顺利侵占华北等地,宋哲元被迫撤出北京。这场原本有机会的战争就这样输掉,以这种方式输掉,不仅是陈寅恪,中国人都很难接受。

而他发表的这番话,已经很明显就指出了当时高层的心态,无论是冀察当局,还是中央都只想着要屈服,只顾着自己的利益。日本明明已经打上来,眼看着这又是一个九一八事变,此时居然还心存幻想,白白浪费战机,宋哲元这些人根本没有坚决抵抗的心思,对方兵临城下,明明有一战之力却还想着要保存实力,想要妥协。

那么还不如就直接投降日本算了,反正照你们这么打下去,中国早晚要亡国,投降的话说不定还可以保存国家。

正当日寇侵华之时,陈寅恪却带头主张“投降日本是上策”?

当然,他的这些话顶多就是自己发发牢骚,他从一个坚决主战,到被逼得说出这样的话来,明显是已经被政府的这些操作给搞得绝望。因为每次和日本人打,政府没有考虑该怎么去打赢,而是想着怎么才能让日本人放过自己。有一个九一八他们还不够,又弄出一个七七事变放弃北京华北,再往后呢?中国还有多少地方够他们这么不断去妥协放弃。

陈寅恪绝对不是那种投降派的人,他们一家都是坚决的抗日人士,他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气得也是绝食而死,之后陈寅恪宁可自己饿死,也坚决不和日本人合作,幸好后来蒋介石终于意识到不能一直妥协,这才选择国共合作,抗战的形势总算有起色,说到底,还是由于之前军阀混战的影响,导致国内各路力量都只想着自己,这才出现宋哲元,张学良他们这样的选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