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寅恪诗歌鉴赏:答北客

陈寅恪诗歌鉴赏:答北客

原诗:答北客

多谢相知筑菟裘,可怜无蟹有监州。

柳家既负元和脚,不采蘋花即自由。

(1953年,录自积微居友朋书札。推测此诗作于1953年11月22日至12月初。)

(诗中“北客”可特指学生汪篯,也可专指周恩来、刘少奇、郭沫若等政治领袖,也可泛指政治领袖及李四光、陈垣、杨树达、郑天挺等同事、学生及亲朋好友。)

陈寅恪诗歌鉴赏:答北客

历史背景:

1953年9月复旦大学教授蒋天枢(字秉南)到广州看望陈寅恪。1953年开始属草《柳如是别传》,陈寅恪口述由助手黄萱女士笔录。11月21日晚,北大历史系副教授汪篯(学生和助手)带着郭沫若、李四光的亲笔信到广州劝说北上任职,其口气和姿态俨然“革命使者”,被陈骂道:“你不是我的学生,给我滚出去”。次日晨陈寅恪口述由唐筼执笔的简单答复。12月1日上午陈与汪作了一次正式长谈,汪篯如实记录下了陈寅恪自述的对科学院的最后答复,并提出北上条件:“一、允许研究,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二、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陈寅恪的答复,在1953年的中国,堪称惊世骇俗。

汪篯:1916年生于江苏江都。中国当代历史学家,北大历史系教授。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1947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工作,师从陈寅恪,并担任其助手。自他南下劝说陈寅恪北归任职无功而返后,便失去了郭沫若等科学教育界高层人士的信任,同时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轻视。“反右”斗争开始,郭沫若于1958年公开点名批判陈寅恪,作为陈门弟子的汪篯随之地位一落千丈,遭到来自同一阵营“革命战友”的批判和围攻,失去了“又红又专”的“党内专家”和著名马列主义新史学的带头人等光环。在“文革”的中心和策源地—北大校园内,第一个被揪出来批斗。1966年6月11日,在家中喝下杀虫剂“敌敌畏”而死,年仅50岁,成为北大在“文革”中的首例殉难者。他毕生从事隋唐史研究,身后文稿札记大部分佚失,所余由唐长孺、吴宗国、梁太济、宋家钰、席康元等学者编选为《汪籛隋唐史论稿》,计二十二篇。

陈寅恪诗歌鉴赏:答北客

赏析:

“ 多谢相知筑菟裘”句中“相知”在此指相互了解,至于感情深厚与否就不得而知。“菟裘”是古代地名,源自《左传》隐公十一年曰:“羽父请杀桓公,以求大宰。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在此比喻养老的地方。全句直译为感谢你们还知道我所居住的地方(菟裘)。

“可怜无蟹有监州”句化用欧阳修《归田录》中“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以及苏轼《金门寺中见李西台与二钱唱和四绝句戏用其韵跋之》中“欲问君王乞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全句直译为可惜没有蟹,只有监州。此处暗喻自己与其北上就任北京中科院的所长(监州),不如在僻处一隅的广州做一个大学教授(无蟹)。

陈寅恪诗歌鉴赏:答北客

“柳家既负元和脚”句化用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中“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的诗句而来,结合作者1927年《寄傅斯年》中“正始遗音真绝响,元和新脚未成军”的诗句,“柳家”指苏轼的柳氏二外甥,“元和脚”指元稹、白居易诗中的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和包括艳体在内的流连光景的中短篇杂体诗。全句直译为苏轼的柳氏二外甥辜负了元稹、白居易的排律和杂体诗。此处暗喻自己早已离开学术研究,有违傅斯年创办民国中央史语所的初衷,辜负了王国维文化托命的重任。

“不采蘋花即自由”句中“蘋”为“苹”的繁体字,指多年生水生蕨类植物,茎横卧在浅水的泥中。全句反用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中“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的诗意,直译为不采摘蘋花就是自由。此处暗喻自己不需求北京中科院里的职位,只追求自由之思想。

全诗根据自己的学生和助手以“革命使者”的身份劝说到北京中科院任所长为背景,灵活化用欧阳修《归田录》和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里的古典,巧妙反用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中的诗句为新典,表明自己既然辜负了傅斯年创办民国中央史语所的初衷,就不会接受北京中科院里的职位,只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此诗再次表明自己毕生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志向,在1953年的中国大陆,的确堪称惊世骇闻的洪钟大吕。

陈寅恪诗歌鉴赏:答北客

(所有照片均为网络下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