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几件生活小事,让我找到了我们之所以焦虑的根源,绝对出乎你意料

几件生活小事,让我找到了我们之所以焦虑的根源,绝对出乎你意料

文 | 悠悠妈

来说几个生活小瞬间,看看你们有没有共鸣啊?!

一早上起来,明明打开窗或者走到阳台感受下,就知道今天是热还是冷,该穿多少衣服。可还是忍不住要打开手机,查看下天气预报上显示多少度;

给孩子放洗澡水,其实用手感觉下就差不多了,但不放个温度计就不舒坦,得确认水温的位置刚刚好,才放心把孩子放下去;

白天出门遛了一大圈,感觉今天走了好多路啊,不过还是要打开微信步数确认下···

怎么样,有同感么?

记得有次在微信群里看朋友们聊天,有位朋友正好带娃出门玩了一整天回来,结果却在抱怨: “我今天手机没电了,感觉后来走了那么多路白走了,微信步数都没记,不然肯定排行榜第一了。”

然后群里一片“哈哈哈哈哈”。

其实这些小举动背后隐藏着我们没注意到的心理偏好,蛮有意思的,就来跟你们聊聊这些小事情吧。

几件生活小事,让我找到了我们之所以焦虑的根源,绝对出乎你意料

今天的这篇感悟,要先借用现下特别火的一个词——数据。任何东西对大脑来说都是一条数据,比如当你走进一个公园,脚底踩着的草地,头顶的蓝天,路旁盛开的小花,传来的鸟叫声,不远处几个孩子在追着打闹···这些都成为一条条的数据进入了你的大脑。

几件生活小事,让我找到了我们之所以焦虑的根源,绝对出乎你意料

乔布斯生前非常崇拜的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曾经把数据分为两类:积极数据和消极数据。

“积极数据”就是那些可以用明确指标表示的,好比今天走了多少步,多少公里;今天温度多少,湿度多少;他的眼睛是蓝色的还是棕色的;

而除此之外,所有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则是“消极数据”。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出现了个明显的趋势:越来越依赖积极数据。开头的几个例子里反映的正是这一点呢!

不过,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这是我们人类写在基因里的偏好。

因为积极数据能够消除不确定性,在亿万年前,当人类的远古祖先在非洲的丛林中生活时,不确定性就意味着对生命的威胁。

几件生活小事,让我找到了我们之所以焦虑的根源,绝对出乎你意料

其实,积极数据是个好东西。

好比悠悠小时候,经常在我写文章时跑过来让我陪她玩。如果我说“妈妈先忙完一会儿,写完这一点就陪你玩”,悠悠多半不会配合,还要一直粘着我。

后来我发现,如果用个计时器,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我把它转到10分钟的位置,说“等这个时间到了,我就可以陪你玩了”,悠悠通常就不再赖着我,而是开始盯着计时器了。

再比如,如果我们有一个目标要去实现,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工作上的。要是你一直想着最后的目标,往往无从下手,但要是拆成一个个小目标,就可以跟着进度条不断地前进,有条不紊了。

几件生活小事,让我找到了我们之所以焦虑的根源,绝对出乎你意料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已经在AI上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人工智能的真谛就是大数据的喂养,再结合算法,机器就能自我学习。

事实上,人类的认知和智慧也是相同的道理。

打个比方,就像由从小到大吃了各种各样的食物,慢慢长出一个强硕的身体一样,认知则是由海量的数据喂养出来的。

一个婴儿从出生以后,每天看着妈妈的脸,看着她爱抚的眼神,脸上温柔的微笑,一天天地吸收这些数据,然后呆呆的脸上开始出现了回应。

几件生活小事,让我找到了我们之所以焦虑的根源,绝对出乎你意料

而在这些数据中,真相是:

积极数据只占到了极小的一部分,就像冰山显露在海面的一角,还有大片的深藏在潜意识的,人类都未意识到的消极数据藏在海面下。这才是我们认知更主要的部分。

理解这一点不难,只要想象一下,当你见到一个陌生人,你对TA的印象会来自于性别、身高、体型等,但更多的是和TA互动时的一颦一笑,细微的神情,说话的语气等等等。

几件生活小事,让我找到了我们之所以焦虑的根源,绝对出乎你意料

既然认知的绝大部分来来自于极数据,那么我们过度依赖积极数据,就是一件值得警惕的事了。

在生活中,为了更好地实现一个目标,人们经常利用一些可以转变为积极数据的手段。可是,到最后最初的目标往往被遗忘了,而手段变成了新的目标。

这么说有点抽象,我举个例子吧。

比如孩子学钢琴,一开始我们可能只是为了让孩子陶冶情操,享受音乐。这个过程中,孩子掌握得怎么样了呢?考级就是为了把消极数据积极化,来衡量钢琴掌握水平的手段。

可是慢慢地练起来后,就越来越关注考级,仿佛考级才是学琴的目的。

再比如考试,它的本来作用也是把孩子学到的东西以积极的数据呈现出来,可到了后来呢?却变成了学习就是为了考高分。

不忘初心,这句话也隐藏着一个含义:不要被积极数据裹挟,给带偏了。

几件生活小事,让我找到了我们之所以焦虑的根源,绝对出乎你意料

有没有发现,我们焦虑的来源很多时候就是过多的关注了积极数据,而忽略了生活中更为重要的消极数据?!

就像一开始我们去森林里散个步,就仅仅为了放松一下,走到哪是哪,一切都很随意。但是,如果你想着去关注微信步数,这个时候心态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而孩子在发呆、无所事事、或者和朋友瞎胡闹,你会感到焦虑,也是因为这些都没办法变成积极数据。

考试要考多少分,学东西都要考级,如果没有积极数据在我们面前,就好像所有的东西都白学了似的。

几件生活小事,让我找到了我们之所以焦虑的根源,绝对出乎你意料

可能是育儿博主特质吧,聊点啥感悟,最后聊着聊着都会回到育儿上。

如果知道了孩子认知是需要大量数据的喂养,而这些数据里绝大部分都是来自消极数据;

如果知道了消极数据真的不是靠我们教出来的,只有靠孩子在一次次的生活体验中,自己去感受、领悟,才能被吸收成为TA的认知。

我们是不是也会对孩子的成长放宽一些心态?

要知道孩子玩也是在学习,聊天也是在学习,甚至吵架打架也都是在学习啊!只不过这些学习是我们自己看不懂而已。

我们总在关注积极数据,也是因为积极数据更好掌握,而消极数据我们既看不懂,也无法控制。

况且,在孩子将来立足的社会里,当AI已经足够成熟了,消极数据构成的认知才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几件生活小事,让我找到了我们之所以焦虑的根源,绝对出乎你意料

还是回到我最常说的那句老话“教育要润物细无声”。

我们能教会孩子的真的不多,孩子有TA自己强大的学习力,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提供一个数据量极大丰富的环境,让TA自己去吸收、去成长。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每个人都是自然而然学会母语的,不要刻意地去教,去掌握什么进度,只是每天听着周围人的说话就自然而然会了。

而到了英语,就变成了对积极数据的刻意追求,比如掌握了多少词汇量,学了多少常用句式的表达。

语言的初衷就是用来沟通,而沟通里不仅包含了意思的表达,还有好多好多细微的东西。就像说一句话时不同的语调,还有伴随的表情,这些都是沟通的一部分。

母语你能应用自由,是因为除了词汇量,还渗透了很多消极数据来帮助你掌握;

而英语怎么背单词,学习更多的句式,依然没有办法自由地去表达,正是因为吸收的消极数据太少了。

想通了这一点,你会发现孩子的成长里,我们所能控制的,真的只有冰山一角。

而冰山下的巨大部分,我们也要有信心,相信这个世界的阳光和雨露,就能滋润孩子,让TA长成健康的模样。

好了,今天就到这,又是一篇从生活小事发出的感悟,有没有让你们的焦虑又缓解不少!

悠悠妈于德国2021年12月13日

几件生活小事,让我找到了我们之所以焦虑的根源,绝对出乎你意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