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其实,孩子不是“输不起”,是怕“不被爱”

作者:月神K

那些遇到挑战时,选择退缩、放弃的人,在入学、甚至更早的时候就有了苗头:

小时候搭积木、玩拼图,一遇到困难就不玩;

上学后,遇到难题就退缩;

生活中,遇到挫折就崩溃……

我们都希望孩子遇到问题可以冷静处理,沉着应对,而不是轻易放弃,但到底应该怎么做?

1. 孩子不是输不起,是怕“不被爱”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孩子一遇困难就逃避是因为输不起,其实,孩子不是输不起,而是怕“不被爱”。

孩子“输”了的时候,父母的做法和态度决定了孩子对待失败的心理感受。

在亲子综艺节目《亲爱的小课桌》中,来了个“别人家的孩子”——徐敬凯,刚上一年级的徐敬凯有着超乎同龄孩子的自律。

当其他小朋友吃完饭,开始玩耍时,徐敬凯却一声不吭地回到桌前开始埋头写作业。

但是,写作业时,徐敬凯害怕审题错误,总爱问老师:“这是什么意思?”

在一个才艺表演环节,孩子们都积极自信地表现自己;很会跳舞的徐敬凯,依旧拒绝表演:“不要!”

后来,徐敬凯一个人来到了叶一茜办公室门口,经过开导,他才说出了心里话:也想表演,但怕做不好。

为什么孩子这么害怕“失败”?

原来,他有一个虎妈,为了不让儿子落后,徐敬凯妈妈给他布置了大量作业。

一个寒假,年仅7岁的徐敬凯就做了376张试卷,而且,只要偷懒、错题、不仔细就要加罚试卷…… 

其实,孩子不是“输不起”,是怕“不被爱”

因为不允许出错,慢慢地,孩子就失去了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在通过大人的“反馈”来评价自己,父母的评价是孩子自信心形成的基础。

当孩子赢的时候,我们总是兴高采烈地祝贺他 。

孩子输的时候,虽然我们嘴上说“没事啊!宝贝,输了也没事。”可是满脸的失望却藏不住。

赢时的风光和输时的惨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孩子就会在心底告诉自己“我不能输,我要赢。”

只有我们多重视过程,不过度强调结果,让孩子感受到,无论是输还是赢,正确还是出错,爸妈都是支持我,爱我的。

孩子在经历困难和挫折时,才会拥有挑战的勇气。

2. 请记得给孩子一个心理缓冲期,不要逼着孩子去认输。

有时你会发现,孩子输了,却偏偏不肯承认自己输了,有点像耍“无赖”,

这时爸妈就气得很:“怎么能这样呢,你这孩子,长大还得了,赶紧认输,输了就是输了,怎么能说没输呢?怎么能狡辩呢。。。”

然后就是一通争吵,倔强的孩子往往到最后也不肯认输。

不要别把孩子逼得太紧,要给他们一个心理缓冲,来接受自己的“失败”来面对这种挫败感。

比如有段时间,小小鱼爱上了下军旗,但是跟我这“老手”玩,如果我不让,肯定会输。

所以虽然玩得哈哈大笑,却也有不高兴的时候。

其实,孩子不是“输不起”,是怕“不被爱”

有一次他就觉得我不能炸掉他的旗子,心里不爽;后来又输了棋,直接就红着眼想哭了。

因为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形,我告诉自己,千万不要发脾气,看他怎么说,让他说出来。

刚开始,肯定是“反抗阶段”,表现的就是耍赖,不愿意承认结果。

与其和他们着急上火,不如先让他们先哭一会,说实话,孩子很看重这盘棋,输了怎能高兴?

也不要跟他说太多大道理,只要引导他产生同理心就好,

再下一盘,你自己输,这时告诉孩子,“你看,我也输了,我觉得没什么的呀!我们再下一盘就好了。你觉得呢?”

这时孩子会换位思考,父母一次次的接纳、引导,孩子一次次的体验思考,就会变得越来越能“输得起”。

因为他们觉得输了也没事,可以再来一盘,而且输了,爸妈也还是很爱我呀!

孩子因为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在游戏或比赛中,总害怕输,希望通过得到周围人的认可,来获取认同感和“安全感”。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在不停评价自己,这是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基础。

他们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也会给自己一些减压的方式。

比如有一次小小鱼的数学老师布置了一次网上数学测试,因为之前也没有尝试过,那天小家伙就很紧张。

老师来设置了几个等级,全对的是“最强王者奖”,当然,还有金奖,只要认真参与了,也能得一个钻石奖。

那天儿子就问了我几遍,爸爸,你说我能得一个什么奖呢?

我说你应该能得那个最强王者奖吧,因为你这些知识点我想难不倒你。

“我觉得应该是钻石奖。”他跟我说。

看得出他是在降低这种期望,以减轻自己的压力。

我就没有跟他继续讨论这个奖,而是想办法给他减压。

“没事,你认真做题,结果出来再说,反正爸妈也不会说什么的。”

“你平时认真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考试只是一个检测而已,不要太紧张。”

想让孩子学会输得起。那么当孩子输的时候,父母给予的安慰,被接纳的体验,及时的回应,会变成心灵力量,陪伴孩子一生,给他们心灵温暖的支持。

这样,在经历人生中的挫折时,他们也会不害怕,鼓足劲儿朝前走。

其实,孩子不是“输不起”,是怕“不被爱”

3. 给予无条件的爱,孩子才不怕输

输了有路可退,有可供调整自我的避风港湾,是孩子不怕输的底气,最终能反败为胜。

宁海中学赵启琛,是今年高考杀出的一匹黑马。

3年前,以全班倒数一的成绩进入高中,3年后,却以全校第二的好成绩进入清华。

赵启琛英语基础薄弱,拉低了综合成绩,这让他学起来压力山大,常常失眠。

赵启琛经常跟妈妈吐苦水、抱怨,妈妈没有责备,任由他倾吐苦闷,不断安慰、鼓励。

其实,孩子不是“输不起”,是怕“不被爱”

有妈妈做他的坚实后盾,赵启琛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努力尝试,找准自己的学习节奏,一步步把英语赶了上来。

无条件的爱,给予孩子厚重的安全感。

无论遭遇任何失败,感觉有多糟糕,他都可以随时退回到这份爱里,在那里内心被疗愈,有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在那里,不因孩子获得成绩,父母的爱就多一点,也不因他的失败,就减少对孩子的爱。

无条件给予爱的父母,他的鼓励,让孩子虽输但内心不败,他的接纳,包容孩子与他人的差异,哪怕不如人,但信心却不输人。

用爱陪孩子一起经历风雨,他内心才能逐渐强壮。

这样,就能让孩子赢得快乐,也输得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