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林彪列4点原因反对援朝,毛主席坚持出兵,基辛格:眼光超常人

作者:议史纪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面临建军以来最艰险、最具挑战、最没有把握的一次大规模现代化战争。进入朝鲜战场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仅要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更有号称英、法、澳、加等国组成的“联合国军”。这种情况对于毛主席和麾下的将领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因此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对入朝作战最高指挥官的选择十分慎重。起初,毛主席选择的是粟裕,后来因粟裕的身体原因,毛主席不得不作罢。之后毛主席的理想人选是林彪,为了等林彪,毛主席特意将东北边防军司令的职务空缺了一个月时间,然而最后毛主席却等来了林彪相左的意见。之后毛主席令彭德怀率兵入朝。

林彪列4点原因反对援朝,毛主席坚持出兵,基辛格:眼光超常人

毛主席

那么林彪提出了哪些原因反对入朝?毛主席决定出兵的原因有哪些?今天我们聊聊林彪反对出兵,毛主席统一意见出兵的过程。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中共中央内部对于出兵与否,意见不一,只有周总理等少数人支持毛主席的意见。随后美军的一次行动,毛主席的彻底决定中国出兵朝鲜,打退美帝国主义的侵犯。那么是何原因促使毛主席下此决心?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向南朝鲜军队发起攻击,南朝鲜军队缺乏战争准备,一路溃败。在朝鲜人民军坦克的推进下,南朝鲜的城镇纷纷陷落。战斗爆发三天之后,李承晚带领南朝鲜官员撤出汉城。经过一个多月的推进后,李承晚代表的南朝鲜军队被压缩在釜山一线,沿着洛东江同朝鲜人民军对峙。

朝鲜领袖金日成对于战局十分的乐观,在他眼中朝鲜人民军统一朝鲜半岛,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此时的身处中南海的毛主席,对于朝鲜半岛的战局感到隐隐担忧,朝鲜人民军战线过长,一旦美军从仁川港登陆,南线的朝鲜人民军必将面临灭顶之灾。于是中方不断通过外交途径,向朝鲜和苏联方面提醒,美军极有可能从仁川港登陆。

面对中方的警告,金日成和斯大林都没引起重视。于是在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美军于仁川港登陆。登陆后的美军同南线的“联合国军”一部相互夹击,朝鲜人民军的6个纵队被击破。紧接着美军一路追击溃退中的朝鲜人民军,于9月28日重新占领汉城。

面对朝鲜战场发生的巨大改变,中方通过外交途径向美方发出警告,美军一旦突破三八线,追击朝鲜人民军,中国军队不会置之不理!面对中国的外交警告,麦克阿瑟和白宫的一众智囊们,认为这是中国的“外交讹诈”,加上此时联合国军已经会合,麦克阿瑟决定越过三八线,漂亮地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半岛的战事。1950年10月3日,三八线附近的美军,在东京司令部的命令下,越过了三八线,向北追击朝鲜人民军。

林彪列4点原因反对援朝,毛主席坚持出兵,基辛格:眼光超常人

麦克阿瑟

其实早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毛主席便考虑到我国战略要地东北,要直接面临战争威胁。为了加强战略要地东北的安全,毛主席建议中央成立东北边防军,作为防患于未然的战略举措。不久之后,中共中央决定,以正驻扎在中原的四野十三兵团为基础,组建东北边防军。

1950年7月7日,周总理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会议商讨国防问题,向众人传递毛主席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拱卫东北国防安全。参加此次会议的朱老总、聂荣臻、林彪、罗荣桓、萧华、刘亚楼等人,从这份名单中可以看出,有第四野战军的不少干部,在会议上林彪积极发言,强调组建东北边防军的急迫性,提出一些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原则。

7月10日,周总理第二次召开商讨国防会议,此次参加会议的依旧是上次人员,林彪在会议上表示:第四野战军在这个问题上义不容辞,要多少人出多少,要多少装备出多少装备。会议后,中央从河南、两广、黑龙江等地抽调第四野战军部队,加强十三兵团兵力,组建了25.3万人的东北边防军。

林彪列4点原因反对援朝,毛主席坚持出兵,基辛格:眼光超常人

林彪

对于东北边防军的司令员,林彪向毛主席推荐了粟裕,提出由粟裕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担任副司令员,萧华担任副政委。随后周总理将林彪的意见稍作修改后,上报给了毛主席。当时的毛主席心目中东北边防军的理想人选,也是粟裕。但可惜的是,粟裕的身体不好,不能赴朝作战。

当时毛主席得知粟裕身体状况不好时,原本打算等粟裕病情好转,可后来朝鲜半岛形势紧急,粟裕的身体状况也不见好转,毛主席考虑让林彪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那么毛主席考虑林彪有哪些原因呢?

毛主席虽然整日忙于国事,但建国后从未对中国的安全问题放松。朝鲜战争爆发后,毛主席起床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朝鲜战场的报告,了解东北边防军的状况。当时的林彪身为规模最大的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十分重视朝鲜战场的形势发展。

那一段时间,周总理、朱老总、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也是整天关注朝鲜战场的形势,因为这场战争必将发生在中国的家门口。在中央统一安排之下,东北边防军的部队建设、武器装备和后勤物资等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林彪列4点原因反对援朝,毛主席坚持出兵,基辛格:眼光超常人

周总理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和周总理不可能不思考东北边防军的司令员,两人心中的理想人选就是林彪。那么为何两人不约而同想到了林彪呢?

第一个原因是,朝鲜作战属于寒带气候作战,而第四野战军常年在东北征战,寒带作战经验丰富。林彪是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对于东北、朝鲜的情况比较了解,加上东北边防军主要从第四野战军中抽调,林彪参与了东北边防军的筹建工作,指挥起来也比较顺手。

第二个原因是,毛主席、周总理认为林彪具备军事才能。长期的革命战争证明林彪能打硬仗,其中解放军三大战役林彪参加了辽沈和平津,渡江战役指挥部队西线作战。同时毛主席十分看重林彪的军事才能,毛主席对林彪评价道:林彪打仗又狠又刁。

第三个原因是,考虑到此次出兵少不了和苏联、朝鲜的配合,在东北期间,林彪曾同朝鲜领导人共同作战,朝鲜军队中不少将领曾是林彪的部下。抗战期间,林彪曾前往苏联养病,和当时苏联高级将领关系不错。

毛主席、周总理商量完毕后,毛主席开始拟定林彪指挥朝鲜作战。毛主席先是同几位中央书记处书记商量,得到了赞同的意见。随后仁川登陆后,毛主席不得不开始加紧定下出兵朝鲜的指挥员。

当时的毛主席为了林彪身体健康考虑,并没有直接下令林彪指挥部队入朝作战,而是先提出出兵朝鲜的问题,然后询问林彪的意见。在1950年9月下旬,毛主席和林彪两人有了一次关于朝鲜出兵的深谈。

林彪综合多内外的情况,向毛主席表示,国内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战争,国家刚刚建立,应当先让国家稳定下来。美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强国,军事装备现代化程度高,美军一个军有1500门火炮,而我军只有36门。

同时林彪认为,为了朝鲜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小国家,让有5亿人口的中国陷入这场战争,一旦美国使用原子弹,必将产生难以预计的后果。现阶段朝鲜人民军应该转为游击战,同美军继续作战,背后的苏联已经成立几十年,应当由苏联出兵援朝。

林彪向毛主席袒露自己的意见,毛主席并没有责怪林彪,但却不能接受他的意见。自从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之后,毛主席已经下定决心出兵。此后的毛主席几次寻找林彪,做他的工作,目的不是让林彪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更多的是让林彪明白中国为什么出兵,出兵朝鲜的战略意义,以争取林彪在政治局支持自己的意见。

但是毛主席几次寻找林彪,并没有做通林彪的工作。尽管如此,毛主席向林彪询问朝鲜战场的战略战术,林彪总是积极献策,滔滔不绝。对于如何打歼灭战、如何稳定朝鲜战场的形势,毛主席十分赞同林彪的意见。

林彪列4点原因反对援朝,毛主席坚持出兵,基辛格:眼光超常人

当时的中央政治局有不少希望林彪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对于这些情况林彪内心是清楚的,于是林彪不得不在毛主席面前如实告知自己的情况。关于林彪的身体状况,解放战争时期,怕风、怕光、怕水使得他的身体饱受摧残,在华南追击白崇禧的时候,林彪依靠军人天生的好胜心才勉强支撑下去,到了海南岛战役期间,林彪身体状况已经不能指挥作战,被安排到后方休养。林彪此时向中央提出健康问题,意思很明白:中共中央决定出兵朝鲜,请派别人领兵。

当毛主席得到林彪的意见后,内心已经不将林彪作为率兵援朝的指挥官。随着林彪表明态度,毛主席不禁感到这件事的棘手。正在毛主席感到问题严峻之时,想到了惯打硬仗彭大将军。

1950年10月1日,北京城的民众载歌载舞,欢庆着新中国建立一周年。此时的中南海颐年堂会议厅内,毛主席和中央领导表情严肃,正在做着出兵朝鲜的讨论,一直讨论到天亮。10月3日,毛主席受到东北军区司令员高岗的报告,美军已经越过了三八线,东北军区已经收到了金日成和斯大林的求援信。

此后中共中央会议上,从早到晚讨论只有两件事,一是谁来挂帅,二是什么时候出兵。毛主席经过反复思考后,决定让一起南征北战二十多年的彭德怀挂帅。彭德怀是一位临危不惧,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具备过硬军事才能的帅才。

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建议,得到了几位常委的赞同。于是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于是10月4日,北京西郊机场一架飞机降落,这里早已经有几辆汽车等候,飞机走下来的正是西北野战军司令彭德怀和几名西北局同志。

彭德怀上车后,一路疾驰至中南海。“老彭,辛苦了,你来的正好!”毛主席和彭德怀两人紧紧握手,随后毛主席将彭德怀带进办公室,询问他对朝鲜战场的看法。彭德怀认为,一旦美军占领朝鲜,屯兵中朝边境,以后随时可以向新中国发动攻击。到那时新中国必将永无宁日,面临的局势更不利,坚决拥护毛主席出兵决策。

林彪列4点原因反对援朝,毛主席坚持出兵,基辛格:眼光超常人

彭德怀

10月5日下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发言后,常委们一致同意彭德怀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率领部队入朝作战。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向彭德怀透露,志愿军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号。

10月18日,毛主席为彭德怀举杯饯行。10月19日拂晓,彭德怀乘坐汽车从北京饭店出发,后换乘飞机赶往沈阳,最后乘飞机抵达安东。下午5时30分,黄昏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拉起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从10月1日国庆直至志愿军入朝,毛主席为出兵朝鲜问题殚精竭虑,以非凡的胆略和勇气做出了出兵决定。我们不禁为非凡胆略和魄力感到钦佩,无独有偶,基辛格在作品《论中国》中提到,毛泽东的战略思维中,是对长远考虑、战略方针和心理因素的综合揣度。

正是毛主席的殚精竭虑和志愿军战士流血牺牲,建国初期面临的危险局面才离我们远去,让我们向伟大的志愿军致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