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提议在悼词中加入一条建议,华国锋看后:赞成

作者:史鉴先生
1976年除夕,北京城中烟花绽放、热闹非凡,百姓们纷纷走上街头,赶着市集,拜访亲戚好友和街坊邻居,互相表达着新年的祝贺。中南海的氛围却不大相同,安静的氛围与北京城的热闹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毛主席在警务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度过除夕夜,工作人员端上了年夜饭,是毛主席喜欢吃的武昌鱼和大米饭,但是毛主席因为身体原因,没有什么食欲,只是简单的吃了几口。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提议在悼词中加入一条建议,华国锋看后:赞成

毛主席

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对毛主席的身体健康很担忧,整个情绪氛围也是沉寂的,毛主席却十分坦然,他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去放鞭炮,表示年轻人就开快乐些,鞭炮被燃起,气氛背带动了起来,毛主席看着年轻人放鞭炮,嘴角也露出了微笑。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提议在悼词中加入一条建议,华国锋看后:赞成

毛主席会见美国总统

毛主席晚年的身体情况很差,有时候站立和说话都有些费劲,总是躺在床上查看、批注文件,说话的声音也很低沉,经常由身边的人来转达。在内外主持工作的人中,深受毛主席信任的,当数华国锋和汪东兴。

除了得到毛主席信任之外,华国锋和汪东兴也是懂毛主席的,他们内心是深深的理解毛主席的意志和精神的,两人都对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感情。

华国锋对毛主席的感情

华国锋是山西人,当时正值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山西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华国锋年纪轻轻就参加了当地的抗日游击武装,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派在家乡交城县从事抗日救国活动,这是华国锋革命生涯的开始。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提议在悼词中加入一条建议,华国锋看后:赞成

华国锋

抗日战争胜利后,华国锋继续在山西与反动派势力斗争并开始在战斗中扮演指挥者的角色,华国锋创造性的采取了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相结合的斗争方式,先在政治上分化瓦解敌人,然后使用武力对抗敌人中的顽固分子,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湖南工作的时光里,华国锋成长了许多,工作方法也逐渐变得成熟,特别是自己心中的抱负和见解,得到了发挥出来的机会。

1955年7月,毛主席经过反复思考,参考了苏联经验后,心中有了关于社会主义集体农业发展的规划,发表了《关于农村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一文,这篇文章是社会主义农业建设尝试阶段的一份宝贵经验,一经发出就收到了热烈的反响。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提议在悼词中加入一条建议,华国锋看后:赞成

当时正在湘潭地委工作的华国锋看到此文后,心中产生了许多感慨,华国锋参加革命后长期在农村工作,在湖南省工作的时间由十分重视调研,对社会主义农村和农业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于是写出了三篇文章与毛主席的《关于农村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呼应。

就像伯乐遇见千里马一样,毛主席和华国锋通过文章思想的交流相识,毛主席看到了华国锋的能力和品质。之后,毛主席又从在韶山老家的亲友中得知,华国锋是个北方来的汉子,年纪小,做事踏实。

1955年毛主席视察湖南省,点名要见湘潭地委书记华国锋,作为湘潭地委书记的华国锋和谭余保、胡继宗和徐启文等省级干部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提议在悼词中加入一条建议,华国锋看后:赞成

毛主席接见湖南省领导

华国锋穿着朴素,做事干练,看上去非常忠厚的同时又时常会精神激动,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主席一生看人很准,觉得华国锋是一个可以信任的同志。

在之后的交谈中,毛主席询问了湘潭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等经济发展情况,华国锋的回答非常务实,即指出了取得的成就,也一阵见血的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解决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毛主席对眼前这个年轻人踏实的作风打动,表扬了华国锋在工作上可以沉得下去,可以紧密的联系群众,做到了实事求是。认为眼前这个年轻人经过培养之后是可以委以大任的。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提议在悼词中加入一条建议,华国锋看后:赞成

在韶山工作时的华国锋

此后,毛主席每次回到韶山后,总是会约见华国锋,听取他的工作报告的同时,也观察着华国锋的进步情况。

党的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华国锋也受邀前往北京参会,在会上,华国锋针对湘潭地区合作化建设做出了报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反思和总结了许多问题,收获了参会人员的一致掌声。

会后毛主席亲切的同华国锋握手,高兴的称赞华国锋取得的进步。

华国锋的优秀的工作能力和踏实稳重的作风赢得了世人的赞赏,毛主席甚至在接待美国记者斯诺时亲自点名了华国锋,毛主席表示,湖南省出了几个人物,其中一个就是今天湖南省委的华国锋,称华国锋是老班子出来的,能力出众,值得信任。

华国锋对毛主席的知遇之恩更是十分感激,得到毛主席的赞扬后,华国锋更加的努力工作,更加注重务实的作风,以更加亲密的姿态联系群众,取得了更多的工作成就。

1959年,毛主席第一次回到家乡韶山后,韶山就吸引了世界各的游客前来参观,随着前往韶山的游客数量越来越多,当地政府筹划建立一座毛主席纪念堂,以此来记忆毛主席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

华国锋得知情况后,表示十分赞同,他还提出了意见,认为可以修建一个毛主席陈列馆,将毛主席的生平事迹陈列出来,帮助大家更深层次的了解毛主席这位伟人,同时还对主体进行了升华,指出毛主席陈列馆作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之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华国锋了解毛主席虚怀若谷的品德,毛主席一定不会同意为自己立馆纪念,因此没有先斩后奏,直接开工,而是通过一个机会,在会议上向陶铸表达了这个想法,得到了陶铸德支持,陶铸向总理汇报后,华国锋就得到了中央肯定的答复。

华国锋对筹建毛主席陈列馆的事情非常上心,一方面是对毛主席赞赏的报答,另一方面是为了宣传和扩大毛泽东思想的影响力,将陈列馆作为重要的宣传阵地而对待。

华国锋领导了毛主席陈列馆的建设工作,派出工作人员出省收集毛主席及其家人相关事迹的文物,并且对史料收集和梳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力求还原出毛主席真实的人生轨迹,有理有据的向世界说明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本人的伟大之处。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提议在悼词中加入一条建议,华国锋看后:赞成

毛主席本人却对陈列馆的修建提出了批评,认为这是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举动,但是在华国锋的陪同下对陈列馆进行视察之后,毛主席发现馆中陈列的是不仅是自己一生的荣辱沉浮,更以小见大的衬托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轨迹,修建这座陈列馆却是是开辟了毛泽东思想的新的宣传阵地。

毛主席对华国锋做出指示,不要仅仅宣传自己和自己的家人,韶山有很多为了革命事业付出的人,应当也宣扬他们的事迹。

华国锋很快的将毛主席的指示落到实处,开始收集韶山其他革命志士的事迹,推出了五位烈士的事迹专栏。

一路跟随毛主席的汪东兴

汪东兴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幼时家境贫寒,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也正是因为家庭条件的不富裕,汪东兴很小就加入了共青团,进而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7年,人事的调动使得汪东兴负责了毛主席的警卫工作,此后一直待在毛主席身边,汪东兴以做事周密著称,每当毛主席有行程时,汪东兴总是可以提前做好周密的计划,遇到突发情况,汪东兴也总能稳妥的处理。

毛主席和中央机关由西柏坡向北平城进发时,毛主席一路和大家有说有笑,心情十分轻松,著名的场面“进行赶考去”,就是毛主席离开西北坡时说的,虽然刚刚解放了北平,大家心情都很愉悦,汪东兴却保持着紧张的工作状态,在队伍的前头开路,警惕的关注着路上发生的事情,为毛主席的安全保驾护航。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提议在悼词中加入一条建议,华国锋看后:赞成

汪东兴

入驻北平后,汪东兴赶在前面来到了北平的香山,侦察四周的地形,在每个交通要道上布置警卫,因为这里是毛主席要入住的地方。汪东兴曾激动的说:“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奋斗,毛主席终于带领大家来到北平了。”

此后,毛主席每次外出视察,大多都有汪东兴负责警卫工作,毛主席访问苏联、冬游长江、重回井冈山、视察黄河等,汪东兴都提前研究了路线,做好了周密的部署,本人也是具体负责毛主席身边的勤务。

汪东兴提议修改悼词,华国锋表示赞成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伟大的毛主席永远的离开了,正在接待外宾的华国锋得知后急忙赶到毛主席住处,可惜未能与毛主席见上最后一面。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提议在悼词中加入一条建议,华国锋看后:赞成

瞻仰毛主席遗体

华国锋来不及悲伤,因为接下来要处理好后续的事情,时间是很紧迫的,党中央紧急召开会议,在大多数人正在睡觉的时候,领导们已经集中起来。

会议决定,为毛主席召开一场吊唁仪式,将毛主席的遗体用水晶棺封存,以供后人瞻仰。

华国锋找到秘书局负责人周启才,周启才随后写下了毛主席的悼词,因为事关重大,华国锋决定召开会议,由领导人集体讨论来敲定悼词。

毛主席逝世,汪东兴提议在悼词中加入一条建议,华国锋看后:赞成

追悼毛主席

汪东兴找到周启才,一是自己要守护毛主席的遗体,不能参加会议,委托周启才向华国锋请假,二是将自己对悼词的看法告诉了周启才,汪东兴认为,周启才起草的悼词整体不错,但却少了毛主席的一项重要指示,“三要不散不要”。

“三要三不要原则”,是毛主席留给社会主义建设者们的指导,更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

汪东兴的意见被转达给华国锋后,华国锋当即表示赞成,指出毛主席的这一指示对我党和我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应当坚决贯彻落实。

9月9日下午,党中央向全国通知了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对毛主席的吊唁仪式,华国锋向全国人民致悼词,致悼词期间,华国锋一度泣不成声,强忍悲痛才将悼词念完。

虽然经过领导人们的讨论,没有邀请外国代表前来吊唁,但是多国政府、多个国际组织纷纷响应,以自己的形式来吊唁毛主席,共有123个国家发来唁函,53个国家降下一半国旗致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