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读《左传》七十八 (前645年)鲁僖公十五年

作者:李欧亚

读书,有时读着读着就想往后翻,看看主人公最后死没死。晋国三公子的故事,太子申生的悲剧人生,公子夷吾的失败人生,公子重耳的传奇人生,我却越读越迷惑。没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也没人能说清昨天发生了什么,我们其实都处在盲人(摸象)的境地。彼时,晋国国内至少有四个利益集团觊觎国君位置,太子申生集团名正言顺,但发展过于迅猛,估计已经威胁到他老爹的位置,所以被残忍的清除;骊姬集团获得了晋献公的支持,但晋献公仅在临死前让荀息辅政,荀息有智慧没实力,结果骊姬集团刚“上市”就被迫“退市”,奚齐卓子被杀,骊姬被鞭杀,一代智囊荀息陪葬;公子夷吾即位,却身背诸多骂名,举步维艰,当了十几年国君,没过上一天安心日子;公子重耳好似当下的网红,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大家公认的潜力股,我简略翻翻重耳同志的逃难经历,发现与夷吾果然有大不同之处。

一,既忠且孝。受骊姬诬陷,晋献公派兵攻打公子重耳驻守的蒲城,蒲城的士兵和人民愿意和重耳并肩战斗,重耳拒绝了,说:“国君是我的父亲,对我既有养育之恩,又有教育之恩,抵抗君父的讨伐,罪过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我可以逃走躲避这个灾难。”于是逃亡狄国避难。面对同样的问题,太子申生给出的答案是自杀,公子夷吾给出的答案是战斗,战不过才逃。

二,原则性强。公子重耳跑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热情款待,酒酣耳热之际,楚成王问:“假如有一天公子返回晋国即位,(言下之意楚国可以提供帮助),您准备怎样来报答我们呢?”重耳答:“奴隶啊、美女啊、美玉啊、丝绸啊,贵国已经很多了,翡翠啊、牦牛啊、象牙啊、犀兕啊,都是贵国的特产啊,晋国跟您这比起来,不值一提啊!都是您玩剩下的。”楚成王继续追问:“虽然如此,但是您准备如何报答我呢?(没有多总有少吧)”重耳答:“您非要问,那我就说说吧,假如我返回晋国即位,我们两个国家之间在中原发生了战争,我愿意带兵主动退让九十里(退避三舍),您仍然不同意停战,那我就执鞭挎箭同您玩玩。”令尹子玉建议楚成王杀掉重耳,被拒。公子夷吾面对同样的问题,给秦穆公的答案是许诺用土地城池财物报答,回国即位后反悔。

三,真性情。狄国在战争中获得两个美女,公子重耳娶季隗,赵衰娶叔隗,在狄国过了十几年,这伙人准备换个地方去发展,重耳跟季隗告别说:“我们准备离开狄国,赚了钱再来接你和孩子们,但我也不想耽误你,就等我二十五年吧,如果到时间我不回来,你改嫁就行了。”季隗说:“我今年已经二十五了,再等二十五年,估计已经在棺材里了,我还是一直等你吧。”公子重耳一伙人逃难到齐国,齐孝公也是给他娶了媳妇,吃喝住用玩,安排的妥妥当当,以至于公子重耳打算长住不走了,狐偃等人在桑树下商议准备离开齐国,不巧被树上的采桑女听到了,采桑女告诉了重耳的媳妇齐姜,齐姜杀死采桑女并告知重耳,说不用担心泄露要逃走的事,我已经杀掉了采桑女,重耳说:“哪跟哪啊,我就不打算走。”齐姜就和狐偃等商议,把重耳灌醉后带出了齐国,重耳醒酒后一看,这不是害人吗?过得好好的,非得跑,气的掂着长矛追赶狐偃(是不是很有画面感)。

话说回来,秦晋韩原之战,其实也是国内外各方不同利益集团的角力,导致晋惠公惨败。

从秦、晋双方的说辞来看,都是晋国理屈,但事实就是秦穆公出人出钱帮助夷吾回国即位,没有收到预想的回报(晋国河西五城划给秦国),才愤而出兵。晋国自家几个大夫的看法,明明就是晋惠公国内的反对派的看法。从战争的进程看,晋国实力还在秦国之上,晋国完全可以取得韩原之役的胜利,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国内的反对派不愿替晋惠公卖命,甚至起反作用。

韩原之役,晋惠公被活捉,秦国经过激烈讨论,认为放他回国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于是晋割河西五城与秦国,太子圉送到秦国为人质,晋惠公回国复位。

晋惠公听从吕甥等人的意见,向国人承认自己的过错,赏赐土地给国人,改革土地制度和兵役制度,执政集团希望获得更多支持,巩固自己的地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