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讀《左傳》七十八 (前645年)魯僖公十五年

作者:李歐亞

讀書,有時讀着讀着就想往後翻,看看主人公最後死沒死。晉國三公子的故事,太子申生的悲劇人生,公子夷吾的失敗人生,公子重耳的傳奇人生,我卻越讀越迷惑。沒人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但也沒人能說清昨天發生了什麼,我們其實都處在盲人(摸象)的境地。彼時,晉國國内至少有四個利益集團觊觎國君位置,太子申生集團名正言順,但發展過于迅猛,估計已經威脅到他老爹的位置,是以被殘忍的清除;骊姬集團獲得了晉獻公的支援,但晉獻公僅在臨死前讓荀息輔政,荀息有智慧沒實力,結果骊姬集團剛“上市”就被迫“退市”,奚齊卓子被殺,骊姬被鞭殺,一代智囊荀息陪葬;公子夷吾即位,卻身背諸多罵名,舉步維艱,當了十幾年國君,沒過上一天安心日子;公子重耳好似當下的網紅,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大家公認的潛力股,我簡略翻翻重耳同志的逃難經曆,發現與夷吾果然有大不同之處。

一,既忠且孝。受骊姬誣陷,晉獻公派兵攻打公子重耳駐守的蒲城,蒲城的士兵和人民願意和重耳并肩戰鬥,重耳拒絕了,說:“國君是我的父親,對我既有養育之恩,又有教育之恩,抵抗君父的讨伐,罪過沒有比這更大的了,我可以逃走躲避這個災難。”于是逃亡狄國避難。面對同樣的問題,太子申生給出的答案是自殺,公子夷吾給出的答案是戰鬥,戰不過才逃。

二,原則性強。公子重耳跑到楚國,受到楚成王的熱情款待,酒酣耳熱之際,楚成王問:“假如有一天公子傳回晉國即位,(言下之意楚國可以提供幫助),您準備怎樣來報答我們呢?”重耳答:“奴隸啊、美女啊、美玉啊、絲綢啊,貴國已經很多了,翡翠啊、牦牛啊、象牙啊、犀兕啊,都是貴國的特産啊,晉國跟您這比起來,不值一提啊!都是您玩剩下的。”楚成王繼續追問:“雖然如此,但是您準備如何報答我呢?(沒有多總有少吧)”重耳答:“您非要問,那我就說說吧,假如我傳回晉國即位,我們兩個國家之間在中原發生了戰争,我願意帶兵主動退讓九十裡(退避三舍),您仍然不同意停戰,那我就執鞭挎箭同您玩玩。”令尹子玉建議楚成王殺掉重耳,被拒。公子夷吾面對同樣的問題,給秦穆公的答案是許諾用土地城池财物報答,回國即位後反悔。

三,真性情。狄國在戰争中獲得兩個美女,公子重耳娶季隗,趙衰娶叔隗,在狄國過了十幾年,這夥人準備換個地方去發展,重耳跟季隗告别說:“我們準備離開狄國,賺了錢再來接你和孩子們,但我也不想耽誤你,就等我二十五年吧,如果到時間我不回來,你改嫁就行了。”季隗說:“我今年已經二十五了,再等二十五年,估計已經在棺材裡了,我還是一直等你吧。”公子重耳一夥人逃難到齊國,齊孝公也是給他娶了媳婦,吃喝住用玩,安排的妥妥當當,以至于公子重耳打算長住不走了,狐偃等人在桑樹下商議準備離開齊國,不巧被樹上的采桑女聽到了,采桑女告訴了重耳的媳婦齊姜,齊姜殺死采桑女并告知重耳,說不用擔心洩露要逃走的事,我已經殺掉了采桑女,重耳說:“哪跟哪啊,我就不打算走。”齊姜就和狐偃等商議,把重耳灌醉後帶出了齊國,重耳醒酒後一看,這不是害人嗎?過得好好的,非得跑,氣的掂着長矛追趕狐偃(是不是很有畫面感)。

話說回來,秦晉韓原之戰,其實也是國内外各方不同利益集團的角力,導緻晉惠公慘敗。

從秦、晉雙方的說辭來看,都是晉國理屈,但事實就是秦穆公出人出錢幫助夷吾回國即位,沒有收到預想的回報(晉國河西五城劃給秦國),才憤而出兵。晉國自家幾個大夫的看法,明明就是晉惠公國内的反對派的看法。從戰争的程序看,晉國實力還在秦國之上,晉國完全可以取得韓原之役的勝利,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國内的反對派不願替晉惠公賣命,甚至起反作用。

韓原之役,晉惠公被活捉,秦國經過激烈讨論,認為放他回國可以實作利益最大化,于是晉割河西五城與秦國,太子圉送到秦國為人質,晉惠公回國複位。

晉惠公聽從呂甥等人的意見,向國人承認自己的過錯,賞賜土地給國人,改革土地制度和兵役制度,執政集團希望獲得更多支援,鞏固自己的地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