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供不应求!平潭头水紫菜口感佳,游客大赞“好吃”……

作者:中国平潭

“这是今年收成的头水紫菜,量比较少,20斤左右。”在敖东建民村的渔塘自然村,正在晾晒紫菜的村民刘兴达和母亲陈爱琴在村里的空地上晾晒刚收成的头水紫菜(第一次长成的紫菜,头次采割),由于今年产量减少,目前的供需情况比往年更紧张,“今年价格涨了,但仍供不应求,昨天刚收上来的,已经被预订了。”刘兴达说。

供不应求!平潭头水紫菜口感佳,游客大赞“好吃”……

产量少

市场供不应求

在晾晒现场,紫菜被铺在一床床竹编床上,占据了十几平方米的空地面积。此时,正午的阳光十分耀眼,洒在一片片紫菜上,表面闪着金光。轻轻用手煽动一下,空气中便氤氲着一股特有的清香,蹿入鼻腔,是“海的味道”。

供不应求!平潭头水紫菜口感佳,游客大赞“好吃”……

刘兴达熟练地用双手挑松紫菜,然后选起一搓湿度高的紫菜,小心翼翼地均匀铺开,确保每一片紫菜都能晒干。刘兴达家有近二十多年的紫菜养殖经历,据他回忆,村里许多村民都在养殖紫菜,是支柱产业,往年紫菜采收完毕运送至岸上后,抓紧将新鲜的紫菜平铺在岸边的岩石上晾晒。在天气好的情况下,两天就可以全部晒干,送往市面销售。

供不应求!平潭头水紫菜口感佳,游客大赞“好吃”……

“按照往年,我家能收获一千斤左右,而现在这仅有的二十多斤也是抢收上来的。”刘兴达指着自己晾晒的紫菜告诉记者,“品质好的紫菜光泽鲜亮,紫菜细密,有清香,这就是判断好紫菜的标准。”

“平潭今年9月平均气温为28.4℃,较常年9月平均气温偏高2℃,属于异常偏高。”实验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异常温度影响了紫菜附苗率及紫菜苗的生长。此外,高水温还导致像蓝子鱼这类以藻类为食的生物增多,也对紫菜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

供不应求!平潭头水紫菜口感佳,游客大赞“好吃”……

虽然头水紫菜产量少,销路也比往年更紧张,价格也涨了不少。“干的一斤卖180元,半湿的一斤120元,”这两天,刘兴达将采收紫菜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后,马上被食客预订一空,“本地和福州外地的客户都有,基本可以说是‘秒空’。”刘兴达说。

口感佳

经典菜色人气高

在离晾晒现场不远处,是刘兴达经营的一家民宿,中午,不少外地食客在此品尝完用头水紫菜作为原料烹饪的经典菜色后,大赞“好吃”。

看到食客们的反应,刘兴达喜在心头,脸上笑开了花。传统的生产方式、原始的加工手法,让平潭紫菜家喻户晓。几年来,他在经营民宿过程中,常常向外地游客推荐平潭坛紫菜,尤其是头水紫菜。

每当食客点到“紫菜汤”时,刘兴达就会问上一句:“是要头水紫菜?还是一般的紫菜呢?”有的食客不明就里,往往糊里糊涂就应了一句:“一般的紫菜汤喽!”而刘兴达则会推荐他们品尝更地道、口感更好的头水紫菜。不少游客在品尝过头水紫菜后表示,果然好吃!

供不应求!平潭头水紫菜口感佳,游客大赞“好吃”……

平潭是我国紫菜的原产地和养殖发祥地,平潭紫菜早在宋朝太平兴国三年就被列为贡品,是实验区的传统养殖产业之一,主要集中在敖东、屿头、南海等海域。仅敖东建民村,养殖紫菜面积就曾超过1700多亩,养殖人口占全村一半以上。如今在近海区域养殖的人工紫菜,采用的即为野生坛紫菜的苗。

去年,“平潭坛紫菜”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商标局授予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不久前,我省9家科技小院入选2021年“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福建省科协科技小院”,这也是我省创建的第三批科技小院,而福建平潭坛紫菜科技小院也在其列。

出品:平潭融媒体中心

文图:陈澜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