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供不應求!平潭頭水紫菜口感佳,遊客大贊“好吃”……

作者:中國平潭

“這是今年收成的頭水紫菜,量比較少,20斤左右。”在敖東建民村的漁塘自然村,正在晾曬紫菜的村民劉興達和母親陳愛琴在村裡的空地上晾曬剛收成的頭水紫菜(第一次長成的紫菜,頭次采割),由于今年産量減少,目前的供需情況比往年更緊張,“今年價格漲了,但仍供不應求,昨天剛收上來的,已經被預訂了。”劉興達說。

供不應求!平潭頭水紫菜口感佳,遊客大贊“好吃”……

産量少

市場供不應求

在晾曬現場,紫菜被鋪在一床床竹編床上,占據了十幾平方米的空地面積。此時,正午的陽光十分耀眼,灑在一片片紫菜上,表面閃着金光。輕輕用手煽動一下,空氣中便氤氲着一股特有的清香,蹿入鼻腔,是“海的味道”。

供不應求!平潭頭水紫菜口感佳,遊客大贊“好吃”……

劉興達熟練地用雙手挑松紫菜,然後選起一搓濕度高的紫菜,小心翼翼地均勻鋪開,確定每一片紫菜都能曬幹。劉興達家有近二十多年的紫菜養殖經曆,據他回憶,村裡許多村民都在養殖紫菜,是支柱産業,往年紫菜采收完畢運送至岸上後,抓緊将新鮮的紫菜平鋪在岸邊的岩石上晾曬。在天氣好的情況下,兩天就可以全部曬幹,送往市面銷售。

供不應求!平潭頭水紫菜口感佳,遊客大贊“好吃”……

“按照往年,我家能收獲一千斤左右,而現在這僅有的二十多斤也是搶收上來的。”劉興達指着自己晾曬的紫菜告訴記者,“品質好的紫菜光澤鮮亮,紫菜細密,有清香,這就是判斷好紫菜的标準。”

“平潭今年9月平均氣溫為28.4℃,較常年9月平均氣溫偏高2℃,屬于異常偏高。”實驗區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從業人員說,異常溫度影響了紫菜附苗率及紫菜苗的生長。此外,高水溫還導緻像藍子魚這類以藻類為食的生物增多,也對紫菜生長造成了嚴重影響。

供不應求!平潭頭水紫菜口感佳,遊客大贊“好吃”……

雖然頭水紫菜産量少,銷路也比往年更緊張,價格也漲了不少。“幹的一斤賣180元,半濕的一斤120元,”這兩天,劉興達将采收紫菜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釋出後,馬上被食客預訂一空,“本地和福州外地的客戶都有,基本可以說是‘秒空’。”劉興達說。

口感佳

經典菜色人氣高

在離晾曬現場不遠處,是劉興達經營的一家民宿,中午,不少外地食客在此品嘗完用頭水紫菜作為原料烹饪的經典菜色後,大贊“好吃”。

看到食客們的反應,劉興達喜在心頭,臉上笑開了花。傳統的生産方式、原始的加工手法,讓平潭紫菜家喻戶曉。幾年來,他在經營民宿過程中,常常向外地遊客推薦平潭壇紫菜,尤其是頭水紫菜。

每當食客點到“紫菜湯”時,劉興達就會問上一句:“是要頭水紫菜?還是一般的紫菜呢?”有的食客不明就裡,往往糊裡糊塗就應了一句:“一般的紫菜湯喽!”而劉興達則會推薦他們品嘗更道地、口感更好的頭水紫菜。不少遊客在品嘗過頭水紫菜後表示,果然好吃!

供不應求!平潭頭水紫菜口感佳,遊客大贊“好吃”……

平潭是我國紫菜的原産地和養殖發祥地,平潭紫菜早在宋朝太平興國三年就被列為貢品,是實驗區的傳統養殖産業之一,主要集中在敖東、嶼頭、南海等海域。僅敖東建民村,養殖紫菜面積就曾超過1700多畝,養殖人口占全村一半以上。如今在近海區域養殖的人工紫菜,采用的即為野生壇紫菜的苗。

去年,“平潭壇紫菜”榮獲國家知識産權商标局授予的地理标志證明商标。不久前,我省9家科技小院入選2021年“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福建省科協科技小院”,這也是我省建立的第三批科技小院,而福建平潭壇紫菜科技小院也在其列。

出品:平潭融媒體中心

文圖:陳瀾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