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给老师做一道银鱼莼菜羹

作者:司马高原

一个馊主意让我当时傻半天。

老师生日,几个学生出了个很有创意的馊主意。这回不上酒店,在老师家里办,老师家房子大,更喜欢热闹。而菜肴则分成三部分,酒店定一部分、同学在家做好带这一部分、现场做一部分;

我的活,现场制作,做什么自己拿主意。

想来想去,干脆给老师做一道银鱼莼菜羹,肯定一炮走红。

其原因有三:

其一,老师学富五车,文学修养极深,记着他曾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唯爱情与美食不可辜负,他对饮食更是经多见广,阅历丰富。而莼菜则是中国古往今来最文艺的蔬菜了。《世语新说》里,驸马王济曾经傲慢地问大才子陆机:“江南有什么东西,可以和我这羊酪相比?”陆机淡淡地回答:“千里莼羹”。唐诗宋词里,莼菜入选的最多,宋人杨蟠“一朝能做千里莼,举箸不敢争先尝”;《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因此,“莼羹鲈脍”不但是美食的代表,也指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据说左宗棠在浙江时,最嗜莼羹,后左宗棠调新疆打阿古柏,无莼羹佐餐,十分痛苦。而胡雪岩感念左的知遇之恩,想了种种办法保存鲜莼,但浙江与新疆间关万里,传之不易。最后想出办法,将莼菜用纺绸包裹起来,外覆以棉纸,加急传递到新疆,做成莼羹仍如新采撷的一般。所以,拿莼菜和老师过招,那肯定捅到痒痒肉上了。

其二,时下,汤的身价飙升,想弄桌象样的菜,那汤肯定是大牌,而且首发出场。没好汤压阵就谈不上豪华阵容,就像一台大戏,没个腕压得住吗?当然,瓜片汤,鸡蛋汤啥的你就免提,用红楼梦里史湘云的话说“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不抹桂花油”。另一位哲学大家认识更到位“这世界就两种人组成的,喝汤和不喝汤的”。

其三,莼菜,又名马蹄草,水莲叶,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一种珍贵水生食品。相传清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每到杭州都必须以莼菜进餐。从每年五月初到十月底,是莼菜的采摘期,这时的莼菜,茎叶肥壮,鲜嫩,蛋白质多,质量最佳,嫩茎和叶背部都有胶状透明物质。食用部分就是沉没在水中尚未展开的新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铁元素,营养价值很高。采摘下来的莼菜,经过加工,可以长期保存。用新鲜莼菜可以制作“西湖莼菜汤”,“莼菜黄鱼羹”和“虾仁拌莼菜”,“莲篷豆腐”等杭州名菜。

。。。。。。

不用再琢磨什么了,干吧。

于是上淘宝,订银鱼、订莼菜;后来又找到特级的金钩海米,并杀害了一只年轻貌美的溜达鸡,好吊汤。先是用老母鸡、海米、猪棒骨等熬成高汤,当汤色如奶般白了,约一小时,则可用了。在汤中放入银鱼,用小火慢慢熬,等汤开,便可以放入莼菜了。最后放一些蛋清、花雕酒,撒入一些盐和鸡精,色香味俱全的莼菜银鱼汤羹便大功告成。

给老师找了个汤匙,莼菜的口感极佳,滑润而脆,特别难夹,莼菜是很滑的,用筷子夹颇为困难,最好是用勺子,有时吃到嘴里,也还会滑出来,那是种淡淡的,迷人的清香。莼菜爽滑入寇,银鱼鲜嫩无比,汤味儿更是美味至极!如一条流线似的,从舌尖流到舌根,从舌根滑入喉咙,最后跌入肠胃,那咱美妙无以言表,走遍天下无出其右!

老师眯着眼,尝着羹,微微点头,这是吃美了。

我嘿嘿直乐,笑得象一只井底之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