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莼菜:远古流传至今的水生名菜!一口气了解莼菜的前世今生

作者:乡村黑嫂
莼菜:远古流传至今的水生名菜!一口气了解莼菜的前世今生

南方不少湖泊中都会生长着这种植物,云南、浙江、四川等于都有分布。确切来说,这是一种水草,各地叫的名字也不一样,有叫马蹄菜的,有叫湖菜的,看各地方言怎么叫。

这么一种水草,可叶却是名菜,很多北方人根本没有听过这么一种菜,甚至有人认为这根本不能当菜吃。其实岂止是现代人吃?古代人也非常喜欢吃,而且莼菜由来已久,生长历史非常久远,古代人对这种菜很是喜欢和依赖,写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诗词。

唐朝王硕在自己押尤韵的七言律诗《松江亭》中这样写:

昔年张翰此归休,鲈脍莼羹八月秋。万顷烟波閒极目,一帆风便不回头。洞庭有路通仙室,笠泽无人直下钩。自恨宦名身未了,拂衣东去阿谁留。
莼菜:远古流传至今的水生名菜!一口气了解莼菜的前世今生

唐朝房玄龄等人合著的《晋书·文苑传》中这样写:

张翰,有清才,善属文,齐王囧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见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外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那么,莼菜的起源是我国吗?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并且当成菜?在古代又有什么发展呢?

莼菜:远古流传至今的水生名菜!一口气了解莼菜的前世今生

其实关于纯菜的正式记录并不好寻找,这里面有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莼菜是一种生于南方水中的水生草类,而在古代时,掌握政权或者政权中心大多都是在北方,这就造成了一些南方的水果和蔬菜很少及记载,记载也是在一些南方地方志中。

比如这个纯菜,如果我们去找诗词歌赋的话,最早我们能找到写莼菜的是汉朝,而且作者名字已经无考,名字叫《大招》,里面是这样写的:

醢豚苦狗,脍苴莼只。吴酸蒿蒌,不沾薄只。魂兮归来!

这句话直接翻译就是:酱猪苦狗,再加点切细的纯菜茎。吴国的香蒿做成酸菜,不沾上薄只。魂魄归来吧!

再向下找是魏晋时期了。那么,莼菜在汉朝以前有没有记载呢?难道是汉朝时才出现的一种菜?

当然不是这样的,在《诗经》中也是有记载这种菜的。

《诗经·鲁颂·駉之什·泮水》中有这样的记载: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
莼菜:远古流传至今的水生名菜!一口气了解莼菜的前世今生

意思是说:兴高采烈地赶赴泮宫水滨,采撷凫葵菜以备大典之用。这里的这个“茆”指的就是纯菜,当然咱们不能胡说,唐初十八学士之一,经学家,孔子31世孙孔颖达在《孔颖达疏》中对这个字有过这样的解释:

茆……江南人谓之莼菜。

所以,莼菜是一种生于我国远古时期湖水大泽中的原生水草,由于生在南方,更因为其独特的生长习性,所以多不被北方学者记录。但作为一种水草,被人们食用得还是非常早的,春秋战国时期始有记载,汉朝时的农书《氾胜之书》中没有记载。

莼菜:远古流传至今的水生名菜!一口气了解莼菜的前世今生

其实,我们如果想写南方的一些东西还是挺难的,因为资料太过难找,而想要佐证某种东西又不能用孤证,这就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纯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记载稍微多了起来,而且北方的那些正规史料中还是很少记载。

出自魏晋时期的一首作者名字不可考的《吴中童谣》中这样写:

宁食下湖荇。不食湖上甘莼。庾吴没命丧。复杀王领军。
莼菜:远古流传至今的水生名菜!一口气了解莼菜的前世今生

当然了,在一些严肃文献里,也是有记载的,比如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这样记载:

梁世有蔡朗,父讳纯,既不涉学,遂呼莼为露葵,面墙之徒,递相仿效。承圣中,遣一士大夫聘齐,齐主客郎李恕问梁使曰:江南有露葵否。荅曰:露葵是莼,水乡所出,卿今食者绿葵菜耳。

我们初看到《颜氏家训》这样的古籍时,往往会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一本家训,能有多大的历史价值?而事实上,《颜氏家训》并不是一本家训这么简单,这本书内容丰富,体系宏大,可以称得上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里面有颜之推的思想和学识经历,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当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也非常流行,万物皆可入志怪,一些志怪小说里自然不会放过莼菜,但有意思的是,我们看一些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比如道教学者葛洪这些人,他们写的东西大多都是北方的,对南方的一些作物和水果很少写。这就是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局限性。

南朝宋时宗室刘义庆主持编撰的一本名叫《幽明录》的志怪小说集中这样写纯菜:

河东常有丑奴,将一小儿湖边拔蒲,暮宿空田舍中。时日向暝,见一少女子,姿容极美,乘小船载莼径前投丑奴舍寄住,因卧,觉有臊气,女已知人意,便求出户,变而为獭。

这里写的故事非常神奇,咱们不去纠结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事实上也不可能是真实的。刘义庆世代住在京口,也就是现代的江苏镇江,所以他主持写的志怪小说里就有纯菜,而北方那些志怪小说里却不见,这也算是地域差异吧!

北魏末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没有收录纯菜的种植方法。到了这里,仍然没有入农书,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测,纯菜在古代就是纯野生的,并没有人特意去种植,而这种水草在南方的生长力是惊人的,生命力很强,不特意种植也并不影响其生长和流传。

莼菜:远古流传至今的水生名菜!一口气了解莼菜的前世今生

到了唐朝时,记载的也大多是纯菜的出产地,关于种植则还是没有记载,唐代小说家赵璘《因话录》中记载:

千里莼羹,未下盐豉。世多以淡煮莼羹,未用盐与豉相调和,非也。盖末字误书为未,末下乃地名,此二处产此物耳,其地今属江干。

虽然种植方法写的不多,但这时候的纯菜是一种很便宜的菜,这跟野生有关,就是随便什么人都能采,所以在一些写某人穷或者甘于贫穷的人物传时,就会写到纯菜,李延寿在《南史·沈顗传》中记载:

顗素不事家产,逢齐末兵荒,与家人并日而食。或有馈其粱肉者,闭门不受,惟采莼、荇根供食,以樵采自资,怡怡然恒不改其乐。

所以,从魏晋到唐朝,纯菜并没有入农书,也没人被人特意种植,人们想吃时就是在湖里采着吃。当然了,这里说的只是南方,北方可不能想吃就采。这做为一种菜是挺可悲的,而纯菜不入农书的命运还将继续。

莼菜:远古流传至今的水生名菜!一口气了解莼菜的前世今生

北宋时,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写杜甫祭别人时写到纯菜:

杜子美祭房相国,九月用茶藕莼鲫之奠。莼生于春,至秋则不可食,不知何谓。而晋张翰亦以秋风动而思菰菜、莼羹、鲈鲙,鲈固秋物,而莼不可晓也。

罗愿在《尔雅翼》中写吴人喜欢吃纯菜:

今吴人嗜莼菜,鲈鱼盖鱼之美者,复因水菜以芼之,两物相宜,独为珍味。
莼菜:远古流传至今的水生名菜!一口气了解莼菜的前世今生

宋元时期,王桢等等一些人的农书中没有收录纯菜的种植方法。到了明朝时,纯菜却被写进了花史,吴彦匡编撰的《花史》中写莼菜,但写得非常简单:

萧山湘湖产丝莼最美。

而王象晋的《群芳谱》的记录则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莼菜一直以来没有入农书,他在《群芳谱·菜蔬部·莼》中这样记载:

莼,一名茆,一名锦带,一名水葵,陆玑疏云:江东或谓之水葵。一名露葵,一名马蹄草,一名缺盆草。生南方湖泽中,最易生,种以水浅深为候,水深则茎肥而叶少,水浅则茎瘦而叶多。其性逐水而滑,惟吴越人喜食之……
莼菜:远古流传至今的水生名菜!一口气了解莼菜的前世今生

王象晋的一句“最易生”解释了莼菜从古到今一直没有入农书的原因,野生的都吃不完,为什么还要特意种植呢?莼菜从我国远古发端,春秋战国时期始有记载,一直被食用,从没入农书,这看着有些诡异和无奈,但生命力太强了,根本不用特意来种植。可没有入农书并不代表不重要,就像很多人那样,虽然默默无闻,但某个岗位离开了他却不行,虽不语,然不能缺。咱们说的是一种简单的水生草类,但又何尝没有一些人生哲理蕴含其中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