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的藝術》:愛與你成熟與否無關,愛是一種需要修行的藝術一.愛是一門藝術嗎?二.我們要愛那些人才算真正懂得愛的藝術?三.如何獲得這種愛的藝術呢?

作者:寫作印鈔機半糖
《聖經》中說:“愛是永不止息。(love never fails away.)” 傳世的文學作品無一不是歌頌偉大的愛——不要狹隘的把它想成愛情,還有友情、親情,以及自己。

這本《愛的藝術》一共163頁,語言極為精煉,把心打掃幹淨,花一個下午就能看完。它在一開頭就告訴大家: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每個人都可以問問自己,你确實見過多少真正有能力愛的人呢?

作者出生于德國法蘭克福市一個猶太人家庭,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和墨西哥國立大學教授心理學課程和從事精神分析研究,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一個“弗洛伊德的馬克思主義者”。《愛的藝術》于1956年在美國首次出版即引起轟動,人們争相搶購,第一版在幾天之内就銷售一空。第二版又由英國喬治·艾倫和昂溫公司出了英國版;1962年又出了新版并連續重印十次。随後又無數次重印。

《愛的藝術》:愛與你成熟與否無關,愛是一種需要修行的藝術一.愛是一門藝術嗎?二.我們要愛那些人才算真正懂得愛的藝術?三.如何獲得這種愛的藝術呢?

當我帶着這個問題打開這本書,第一章就解答了我的疑惑。

兩個年輕人在一個迷蒙的雨夜相遇了,男孩給女孩遞來一把傘,電光火石之間,二人墜入了愛河。男孩認為女孩過分美麗多情,女孩認為男孩高大帥氣。兩人開始了甜蜜的戀愛。

這是愛情嗎?

《愛的藝術》:愛與你成熟與否無關,愛是一種需要修行的藝術一.愛是一門藝術嗎?二.我們要愛那些人才算真正懂得愛的藝術?三.如何獲得這種愛的藝術呢?

在這本書中,我找到了答案:瞬間的激情和愛意,隻能叫做“falling in love”,隻有當雙方達到身體與靈魂的契合,将短暫的激情化為持久的”being in love”,我們才能真正體驗到愛情的美好和醉心之處。

是以愛當然是一門藝術,它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情感,卻并非人人都能駕馭。需要我們摒棄對成就、地位、名利、權力等過分地迷戀,而是“把成為大師看得高于一切”。而隻有掌握了藝術的靈魂,才能成為大師。

《愛的藝術》:愛與你成熟與否無關,愛是一種需要修行的藝術一.愛是一門藝術嗎?二.我們要愛那些人才算真正懂得愛的藝術?三.如何獲得這種愛的藝術呢?

一個窮困潦倒的畫家,終其一生都郁郁不得志。他雖然自诩畫家,并且想成為一個著名的畫家,但是他這一生都沒有去學習這門繪畫的藝術,而是認為他不成功,是因為他還沒有找到他願意畫的合适的對象。如果他找到了,他一定會成為一個畫家。

《愛的藝術》:愛與你成熟與否無關,愛是一種需要修行的藝術一.愛是一門藝術嗎?二.我們要愛那些人才算真正懂得愛的藝術?三.如何獲得這種愛的藝術呢?

大部分人在對愛的了解上,都和這個畫家一樣,認為愛隻需要找到特定的對象就行,專愛一個人就是強力的愛的證明。而作者認為:

“愛,首先不是同某一個人的關系,而更多的是一種态度,性格上的一種傾向。這種态度,決定一個人同整個世界,而不是同愛的唯一的對象的關系。如果一個人隻愛他的對象,而對其他人無動于衷,他的愛就不是愛,而是一種自私。”

1.博愛

博愛是對同等人之間的愛。像聖經裡說的那樣:“愛他人應如愛己。”這種愛,沒有獨占性。這需要你對所有的人都有一種責任感,關心,尊重和了解他人。

而博愛的基礎就是對需要幫助的人、對窮人和對陌生人也有愛。

這次疫情當中,我們的醫護人員就展現了他們的博愛,進了醫院,那麼你在醫生的眼裡就是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你們以前是否認識,這一刻,你們心中隻有愛。

《愛的藝術》:愛與你成熟與否無關,愛是一種需要修行的藝術一.愛是一門藝術嗎?二.我們要愛那些人才算真正懂得愛的藝術?三.如何獲得這種愛的藝術呢?

2.母愛

我想天下沒有一個母親會認為,她不懂得母愛。但是在作者看來,母愛是對兒童的生活和需求做出毫無保留的肯定。它包含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必須關心幼兒并讓他脆弱的小生命健康長大;而另一方面,需要讓孩子熱愛生活,要讓他感覺到:或者是多麼好!當一個小女孩/小男孩是多麼快樂呀!

去年9月,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因為母親不給他玩手機,在開學第一天就跳樓了。我想,難道開學是讓他不快樂的願意嗎?還是因為他已經不熱愛生活了呢?

是以好的母愛,不僅需要你讓孩子健康成長們還要讓他學會熱愛生活。而這就要求母親,也應該成為一個幸福的人,把對生活的熱愛傳染給孩子!

《愛的藝術》:愛與你成熟與否無關,愛是一種需要修行的藝術一.愛是一門藝術嗎?二.我們要愛那些人才算真正懂得愛的藝術?三.如何獲得這種愛的藝術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作者還提到,母愛并不是隻對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愛你的孩子,也應該愛其他的孩子,以及所有需要你幫助的孩子,母愛并不屬于一個人。

3.男女之愛

博愛是對所有的人,母愛是對需要幫助的孩子,而男女之愛,是有獨占性的。大家喜聞樂見的“打小三”事件,就是因為“小三們”破壞了這份獨占性。

但男女之愛很具有迷惑性,很多人認為如果兩個人互相願意戰友對方的身體,他們就是互愛了。但是如果生理上的結合不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那就回造成一種純生理的暫時性的結合。性的結合給他們造成一種幻覺,結束之後,他們仍是一對陌生人。

如果男女雙方确實相愛,他們的性愛必須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我從生命的本質出發去愛對方,并且去體驗對方的本質。愛一個人不僅僅是一種強烈的感情,根式一項決定,一種判斷,一個諾言。

《愛的藝術》:愛與你成熟與否無關,愛是一種需要修行的藝術一.愛是一門藝術嗎?二.我們要愛那些人才算真正懂得愛的藝術?三.如何獲得這種愛的藝術呢?

4.自愛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誰不愛自己呢?又或者認為人不可能像愛别人那樣愛自己,把自愛當成了利己。連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都認為,自愛就是自戀,愛别人和愛自己是互相排斥的。

但作者認為,自己也是自己應該愛的對象。如果一個人能夠有創造性的愛,那他必然也是愛自己的,但是如果他隻愛别人,那麼它是沒有能力愛的。因為愛自己和愛别人是平行存在的。他認為利己的人是因為内心感到空虛和失望,是以這個膽怯的人,需要通過從外部擷取滿足來彌補他失去的幸福。看上去,這樣的人很關系自己,實際上,他隻是通過對自己的關系,來掩蓋和補充自己缺乏愛的能力。

《愛的藝術》:愛與你成熟與否無關,愛是一種需要修行的藝術一.愛是一門藝術嗎?二.我們要愛那些人才算真正懂得愛的藝術?三.如何獲得這種愛的藝術呢?

最後作者還講到了神愛,因為宗教信仰和國内國情不一樣,這裡就不再贅述。

在上面的文章中,我們終于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愛的藝術。但是真正的難題卻擺在眼前:我們如何能真正獲得愛的藝術呢?作者認為通過看一本書是無法獲得真正的愛的迷局,隻有通過每個人自己的體驗才能獲得愛的藝術。

他提出了四個建議:

1.首先要求有紀律。這種紀律并不是通過每天練習幾個小時就可以獲得的,也不是勞動八小時就放松一下就獲得,而是需要貫穿于你的一生。

2.集中。在這裡,我認為作者表示的是需要去走進社會和更多的人接觸,而不是一個人安靜的坐在角落看書、吃飯、抽煙、喝酒。

3.耐心。學習藝術就必須要有耐心,想要盡可能快的取得結果的人永遠也學不會一門藝術。

4.極大的興趣。

《愛的藝術》:愛與你成熟與否無關,愛是一種需要修行的藝術一.愛是一門藝術嗎?二.我們要愛那些人才算真正懂得愛的藝術?三.如何獲得這種愛的藝術呢?

《愛的藝術》寫作已超過半個多世紀,但精神的孤獨與迷失依然是囚禁現代人的枷鎖,故其思想依然對我們有着不容置疑的現實指導意義。如作者所言:

“如果我确實愛一個人,那麼我也愛其他的人,我就會愛世界、愛生活。如果我能對一個人說‘我愛你’,我也應該可以說:‘我在你身上愛所有的人,愛世界,也愛我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