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爱的艺术》:爱与你成熟与否无关,爱是一种需要修行的艺术一.爱是一门艺术吗?二.我们要爱那些人才算真正懂得爱的艺术?三.如何获得这种爱的艺术呢?

作者:写作印钞机半糖
《圣经》中说:“爱是永不止息。(love never fails away.)” 传世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歌颂伟大的爱——不要狭隘的把它想成爱情,还有友情、亲情,以及自己。

这本《爱的艺术》一共163页,语言极为精炼,把心打扫干净,花一个下午就能看完。它在一开头就告诉大家: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

作者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市一个犹太人家庭,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墨西哥国立大学教授心理学课程和从事精神分析研究,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一个“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者”。《爱的艺术》于1956年在美国首次出版即引起轰动,人们争相抢购,第一版在几天之内就销售一空。第二版又由英国乔治·艾伦和昂温公司出了英国版;1962年又出了新版并连续重印十次。随后又无数次重印。

《爱的艺术》:爱与你成熟与否无关,爱是一种需要修行的艺术一.爱是一门艺术吗?二.我们要爱那些人才算真正懂得爱的艺术?三.如何获得这种爱的艺术呢?

当我带着这个问题打开这本书,第一章就解答了我的疑惑。

两个年轻人在一个迷蒙的雨夜相遇了,男孩给女孩递来一把伞,电光火石之间,二人坠入了爱河。男孩认为女孩过分美丽多情,女孩认为男孩高大帅气。两人开始了甜蜜的恋爱。

这是爱情吗?

《爱的艺术》:爱与你成熟与否无关,爱是一种需要修行的艺术一.爱是一门艺术吗?二.我们要爱那些人才算真正懂得爱的艺术?三.如何获得这种爱的艺术呢?

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瞬间的激情和爱意,只能叫做“falling in love”,只有当双方达到身体与灵魂的契合,将短暂的激情化为持久的”being in love”,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爱情的美好和醉心之处。

所以爱当然是一门艺术,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却并非人人都能驾驭。需要我们摒弃对成就、地位、名利、权力等过分地迷恋,而是“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而只有掌握了艺术的灵魂,才能成为大师。

《爱的艺术》:爱与你成熟与否无关,爱是一种需要修行的艺术一.爱是一门艺术吗?二.我们要爱那些人才算真正懂得爱的艺术?三.如何获得这种爱的艺术呢?

一个穷困潦倒的画家,终其一生都郁郁不得志。他虽然自诩画家,并且想成为一个著名的画家,但是他这一生都没有去学习这门绘画的艺术,而是认为他不成功,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他愿意画的合适的对象。如果他找到了,他一定会成为一个画家。

《爱的艺术》:爱与你成熟与否无关,爱是一种需要修行的艺术一.爱是一门艺术吗?二.我们要爱那些人才算真正懂得爱的艺术?三.如何获得这种爱的艺术呢?

大部分人在对爱的理解上,都和这个画家一样,认为爱只需要找到特定的对象就行,专爱一个人就是强力的爱的证明。而作者认为:

“爱,首先不是同某一个人的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态度,性格上的一种倾向。这种态度,决定一个人同整个世界,而不是同爱的唯一的对象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只爱他的对象,而对其他人无动于衷,他的爱就不是爱,而是一种自私。”

1.博爱

博爱是对同等人之间的爱。像圣经里说的那样:“爱他人应如爱己。”这种爱,没有独占性。这需要你对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责任感,关心,尊重和了解他人。

而博爱的基础就是对需要帮助的人、对穷人和对陌生人也有爱。

这次疫情当中,我们的医护人员就展现了他们的博爱,进了医院,那么你在医生的眼里就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你们以前是否认识,这一刻,你们心中只有爱。

《爱的艺术》:爱与你成熟与否无关,爱是一种需要修行的艺术一.爱是一门艺术吗?二.我们要爱那些人才算真正懂得爱的艺术?三.如何获得这种爱的艺术呢?

2.母爱

我想天下没有一个母亲会认为,她不懂得母爱。但是在作者看来,母爱是对儿童的生活和需求做出毫无保留的肯定。它包含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必须关心幼儿并让他脆弱的小生命健康长大;而另一方面,需要让孩子热爱生活,要让他感觉到:或者是多么好!当一个小女孩/小男孩是多么快乐呀!

去年9月,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因为母亲不给他玩手机,在开学第一天就跳楼了。我想,难道开学是让他不快乐的愿意吗?还是因为他已经不热爱生活了呢?

所以好的母爱,不仅需要你让孩子健康成长们还要让他学会热爱生活。而这就要求母亲,也应该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把对生活的热爱传染给孩子!

《爱的艺术》:爱与你成熟与否无关,爱是一种需要修行的艺术一.爱是一门艺术吗?二.我们要爱那些人才算真正懂得爱的艺术?三.如何获得这种爱的艺术呢?

很重要的一点是,作者还提到,母爱并不是只对自己的孩子。如果你爱你的孩子,也应该爱其他的孩子,以及所有需要你帮助的孩子,母爱并不属于一个人。

3.男女之爱

博爱是对所有的人,母爱是对需要帮助的孩子,而男女之爱,是有独占性的。大家喜闻乐见的“打小三”事件,就是因为“小三们”破坏了这份独占性。

但男女之爱很具有迷惑性,很多人认为如果两个人互相愿意战友对方的身体,他们就是互爱了。但是如果生理上的结合不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那就回造成一种纯生理的暂时性的结合。性的结合给他们造成一种幻觉,结束之后,他们仍是一对陌生人。

如果男女双方确实相爱,他们的性爱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我从生命的本质出发去爱对方,并且去体验对方的本质。爱一个人不仅仅是一种强烈的感情,根式一项决定,一种判断,一个诺言。

《爱的艺术》:爱与你成熟与否无关,爱是一种需要修行的艺术一.爱是一门艺术吗?二.我们要爱那些人才算真正懂得爱的艺术?三.如何获得这种爱的艺术呢?

4.自爱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谁不爱自己呢?又或者认为人不可能像爱别人那样爱自己,把自爱当成了利己。连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都认为,自爱就是自恋,爱别人和爱自己是互相排斥的。

但作者认为,自己也是自己应该爱的对象。如果一个人能够有创造性的爱,那他必然也是爱自己的,但是如果他只爱别人,那么它是没有能力爱的。因为爱自己和爱别人是平行存在的。他认为利己的人是因为内心感到空虚和失望,所以这个胆怯的人,需要通过从外部获取满足来弥补他失去的幸福。看上去,这样的人很关系自己,实际上,他只是通过对自己的关系,来掩盖和补充自己缺乏爱的能力。

《爱的艺术》:爱与你成熟与否无关,爱是一种需要修行的艺术一.爱是一门艺术吗?二.我们要爱那些人才算真正懂得爱的艺术?三.如何获得这种爱的艺术呢?

最后作者还讲到了神爱,因为宗教信仰和国内国情不一样,这里就不再赘述。

在上面的文章中,我们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爱的艺术。但是真正的难题却摆在眼前:我们如何能真正获得爱的艺术呢?作者认为通过看一本书是无法获得真正的爱的迷局,只有通过每个人自己的体验才能获得爱的艺术。

他提出了四个建议:

1.首先要求有纪律。这种纪律并不是通过每天练习几个小时就可以获得的,也不是劳动八小时就放松一下就获得,而是需要贯穿于你的一生。

2.集中。在这里,我认为作者表示的是需要去走进社会和更多的人接触,而不是一个人安静的坐在角落看书、吃饭、抽烟、喝酒。

3.耐心。学习艺术就必须要有耐心,想要尽可能快的取得结果的人永远也学不会一门艺术。

4.极大的兴趣。

《爱的艺术》:爱与你成熟与否无关,爱是一种需要修行的艺术一.爱是一门艺术吗?二.我们要爱那些人才算真正懂得爱的艺术?三.如何获得这种爱的艺术呢?

《爱的艺术》写作已超过半个多世纪,但精神的孤独与迷失依然是囚禁现代人的枷锁,故其思想依然对我们有着不容置疑的现实指导意义。如作者所言:

“如果我确实爱一个人,那么我也爱其他的人,我就会爱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