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注意飲用水衛生、防中暑……洪澇災害健康知識點請收好

作者:光明網

注意飲用水衛生、警惕蟲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防中暑……

洪澇災害健康知識點請收好

繼河南省“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之後,台風“煙花”也兩次登陸我國東南沿海,導緻浙江、上海等地出現了特大暴雨,多地極有可能發生洪澇災害。“大災之後易有大疫”,為了預防洪災之後可能發生的疫情,國家衛健委、中國疾控中心等相繼釋出洪澇災害健康知識提示,為保護受災群衆的生命健康提供指導、建議。此外,醫學專家也進行了相關知識的科普宣傳。

因水源污染引起的腸道傳染病最易發生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副主任醫師李侗曾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水災容易引發的疫情中,最常見的是由于水源污染而引起的胃腸道疾病,這其中包括可以通過水源傳播的痢疾、A肝、戊肝、傷寒和副傷寒,甚至霍亂,水源污染後,魚蝦等水産品易産生寄生蟲而感染人。此外,由于夏季炎熱潮濕,食物易腐敗變質,也容易引起腹瀉、胃腸道感染。

中國疾控中心釋出提示:洪澇災害期間,水源很容易受到細菌、病毒、寄生蟲的污染和工廠化學物質污染,喝這樣的水,用這樣的水淘米、洗菜、洗鍋碗瓢盆或刷牙、漱口,就很容易得病、傳播疾病及引發化學性急慢性中毒。

是以,發生洪澇災害地區群衆要特别注意飲用水衛生,不喝生水,隻喝開水或者隻喝符合衛生标準的瓶裝水、桶裝水;取水點遠離糞便、垃圾、污水;已受污染的生活用水和飲用水,一定要進行澄清和消毒處理;裝水的缸、桶、鍋、盆等必須幹淨,并經常倒空清洗;對臨時水源一定要進行消毒。

發生洪澇災害的地區,人們飲食衛生有哪些注意事項?中國疾控中心建議,飯前便後要洗手,生熟食物要分開;肉和水産品要煮熟煮透,不生吃水産品;生吃瓜果蔬菜時一定要用潔淨水洗幹淨,少吃或不吃涼拌食品;不吃病死、淹死的禽畜;剩飯剩菜要徹底加熱後再吃。

7月22日,國家衛健委釋出《洪澇災區預防性消毒指引(2021年)》(以下簡稱《指引》)。《指引》提示,應及時處理被洪水浸泡過或腐敗變質的食品,不食用任何被洪水浸泡過的食品。可蒸煮食品應充分加熱後食用,餐(飲)具清洗後首選煮沸消毒,煮沸時間應在15分鐘以上。因長時間洪水浸泡造成皮膚紅腫、損傷者應及時就醫,也可用碘伏或其他皮膚消毒劑塗抹消毒。

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主任助理徐勝勇補充說,災區老百姓還應該注意休息,提升個人抵抗力,一旦發生外傷需盡快地進行處理、消毒,如果發現群體性事件,比如聚集性三人或三人以上有類似症狀需要盡快上報,防止傳染病的發生。

要警惕蟲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

中國疾控中心提示,要警惕蟲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在自然條件下長期存在、在野生動物間流行,并在一定條件下會感染人類的疾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受自然因素的影響比較顯著,由于洪災期間自然環境的改變,包括溫度、濕度、水位及媒介生物的栖息地變化,影響了病原體、傳染源、傳播媒介和宿主的生長繁殖和生活習性。

另一方面,自然災害發生期間災區群衆居住條件惡劣、營養不良、精神心理壓抑,使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及災區衛生防病措施被損害等均易導緻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和暴發。

是以,洪災後需要重點預防的自然疫源性傳染病有腎綜合征出血熱(流行性出血熱)、鈎端螺旋體病(以下簡稱“鈎體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血吸蟲病、鼠疫、炭疽、布魯氏菌病等。其中,炭疽和鈎體病是在7~9月高發的傳染病。

鈎體病的主要宿主為豬等家畜和鼠類,人主要通過接觸被豬和鼠的帶菌尿液污染的疫水及土壤而感染發病。受災地區是鈎體病的高發地區,災區群衆要避免接觸疫水,對豬等牲畜進行圈養,積極配合政府開展滅鼠等愛國衛生活動,出現發熱、頭痛、全身乏力等症狀要及時就醫。

炭疽中的皮膚炭疽最為常見,占全部病例的95%以上。膚型炭疽的皮損好發于手、面和頸部等暴露部位,其特征為皮膚出現紅斑、丘疹、水疱。受災地區要預防炭疽最重要的措施是不接觸病死動物,發現牛、羊等動物突然死亡,要做到不食用、不買賣,并立即報告當地農業畜牧部門。

災後戶外活動人員需防中暑

發生洪澇災害的地區由于衆多房屋被毀,很多人直接暴露在陽光直射條件下的時間變長,這種情況下,人的機體體溫調節易發生障礙,容易出現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等症狀,容易中暑。

中國疾控中心提示,中暑的主要症狀包括:發熱、乏力、皮膚灼熱、頭暈、惡心、嘔吐、胸悶、煩躁不安、脈搏細速、血壓下降等。重症病例可出現頭痛劇烈、昏厥、昏迷、痙攣。有人中暑,應立即将中暑者移至陰涼處或空調室中,并給予實體降溫。重症者需要迅速降溫,可為其頭部戴冰帽,可在頸兩側、腋下、腹股溝大動脈附近放冰袋。

災後防中暑應該采取的預防措施包括:

一、定時喝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多喝加淡鹽的溫開水。

二、合理飲食。飲食以清淡為好,多食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b、維生素c的食物,多吃涼性蔬菜、苦味菜、吃各種瓜類。

三、保證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四、減少不必要的活動。

五、在中午太陽直射時段盡量選擇蔭涼場所避暑,不宜在炎熱的中午強光下過多活動,如必須外出,宜穿寬松、透氣性好的淺色衣服,并戴防護眼鏡和遮陽帽。酷熱時,不論在戶外從事什麼活動,都應放慢速度,随身帶上必要的防暑藥物如清涼油、人丹、十滴水、風油精等,一旦發現不适,可及時使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

來源: 中國青年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