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15中國光伏産業如何為複蘇奠基?

目前人類面臨着極為嚴重的資源與環境問題,是以找到未來新型可再生能源極極其重要,而光伏真是這樣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它對于我國環境、能源結構轉型、調優産業結構,推進經濟轉型都有着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國家2015年12月15日釋出的《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中,明确提出了我國太陽能電池所取得的成就與面臨的困境。

《意見》中提道,我國制約太陽能電池發展的關鍵問題是“基礎研究薄弱,缺乏國家平台,技術儲備不足。”同時《意見》還指出“光伏發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建設無序的問題,全國規劃與地方規劃、全國年度計劃與地方年度計劃、相關各級規劃管理協調機制間的協調仍需進一步加強、完善。”等政策方面的問題。

可見,技術與配套政策是我國想要發展好光伏發電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我國現階段政策做相關總結和讨論,整理出我國目前光伏的技術成就,并對我國光伏産業做出相關預測。

一、我國光伏政策

我國政府對于光伏産業的政策制定始于1995年。當年由國家計委、國家科委和國家經貿委聯合釋出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綱要(1996-2010)》。

此後,我國的光伏産業政策逐漸發展和健全。期間一個關鍵性的政策是200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它為發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産業的重要戰略地位提供了法律高度的保障,從此我國光伏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新高度。

1.1、我國最新光伏政策分析

這幾年,我國政府對于光伏發電可謂是極其得大力支援,從總領性政策、資金支援政策到市場支援政策、技術支援政策,支援力度強勁,體系全面。

總領性政策:近幾年主要的總領性政策有:《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發〔2014〕31号印發)以及今年12月15日釋出的《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兩份檔案從指導思想、戰略方針與目标、主要任務等總體性、戰略性、方針性的角度,為光伏産業保駕護航。

資金支援政策:在資金支援方面,我國政府的支援力度不斷加強。近幾年相關政策,典型的有2012年9月國家能源局釋出的《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的通知》和2013年8月,國家發改委釋出《關于發揮價格杠杆作用促進光伏産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等等。

不僅中央,地方政府,在中央部門的指導下,出台了許多關于光伏産業的補貼優惠政策檔案。政策内容涵蓋了從初始投資補貼到電站補貼、分布式光伏補貼、稅收優惠、配套服務等各項内容,對光伏産業的發展提供了系統的政策支援。

市場環境政策:國内光伏市場尚起步,一直處于摸索中前進的狀态,是以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待解決。

2013年7月國務院下發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産業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和2015年的“領跑者計劃”等政策,加大了政策對于光伏市場的環境改善引導,希望建立适應國内市場的光伏産品生産、銷售和服務體系,形成有利于産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法規、政策、标準體系和市場環境。

技術支援政策:2015年,政府釋出的《光伏制造行業規範條件》、《光伏産品領跑者認證計劃》、《關于促進先進光伏技術産品應用和産業更新的意見》三個檔案都強調了技術對于光伏産業的重要性。

《光伏制造行業規範條件》光伏項目的進行了規範,而項目的規範必将推動相關産業的技術更新。《光伏産品領跑者認證計劃》計劃将通過建設先進技術光伏發電示範基地、新技術應用示範工程等方式實施,以促進光伏産業的技術進步。《關于促進先進光伏技術産品應用和産業更新的意見》則從市場引導、産品準入标準、财政支援、産品檢測等方面提出具體意見和執行标準,以促進先進光伏技術産品應用和産業更新。

這些檔案都說明,技術創新與進步,建立技術優勢,是我國光伏産業更新發展的必由之路和關鍵之道。

1.2、光伏支援政策存在的問題

1.2.1、對于補貼力度的質疑

最近,一篇名為《光伏發電補貼将成中國不可承受之重》的文章引發了業界的廣泛争論。文章提到,中國1年光伏發電的補貼有1536億元,這一金額超過了中國一年科研預算總額。

這一結論引發了人們對于光伏發電投入這麼多錢到底值不值的争論。一部分人認為,目前對于光伏的優惠政策力度過大,光伏産業的實際環保及經濟效益并不高,應将國家資源分一部分給目前環保和經濟效應更高的能源産業和環保技術。

1.2.2、補貼欠款問題

依據國家能源局釋出的資料,2014年度新增光伏電站并網容量達到1060萬千瓦,加上2015年建立項目,截至2015年9月,已有超過2000萬千瓦的光伏項目未能獲得補貼資金,總的拖欠金額已超過100億元。

欠款的一個原因是光伏産業在相關支援政策出台之後井噴式發展,遠遠超過政策承受能力限度。另一個原因是補貼申報程式繁瑣,資金調配周期長。

對于光伏電站電價補貼的長期拖欠将嚴重危及着行業的未來發展,影響我國對國際社會做出的減排承諾,也将影響政府的信用。

1.2.3、發展目标過于樂觀

2015年3月16日,國家能源局下發《國家能源局關于下達2015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9月28日,國家能源局釋出《調增部分地區2015年光伏電站建設規模的通知》,根據這兩份檔案,2015年光伏新增裝機總目标為2310萬千瓦。

雖然我國已于今年6月提前完成光伏“十二五”3500萬千瓦的總裝機目标,但今年前10月,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僅為990萬千瓦,距離2015年新增裝機2310萬千瓦的目标尚有較大差距,分布式光伏前六月僅為104萬千瓦,完成情況更是不容樂觀。

可以見得,雖然之前市場能夠完成國家的計劃目标,但是随着市場的調整以及飽和,光伏的增長速度并無法達到國家的預期,國家相關政政策微顯得有些過于樂觀。

二、我國光伏成就

2.1、我國光伏發展總體情況

2014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2805萬千瓦,年發電量約250億千瓦時,位居全球第二。到了2015,我國光伏發電累積裝機量将突破4300萬千瓦,成為全球光伏制造和應用第一大國。

除了裝機量,國光伏電池元件制造也具有了較強的國際競争力。2014年光伏電池元件産量超過3300萬千瓦,占全球總産量的70%。在全球光伏電池元件産量排名前10名企業中,我國占據6席,前4名均為我國企業。

2.2我國光伏技術成就

2.2.1、産業技術情況

我國光伏産業技術近幾年在高速發展。從成本上看,由技術帶來的成本下降非常顯著。在“2015年上半年光伏産業發展與下半年展望”研讨會上,發改委提供了這樣一張最新技術動态圖。可見目前除了電池本身以外的技術創新最少就可将成本下降百分40%。

2015中國光伏産業如何為複蘇奠基?

不僅成本在下降,我們光伏電池工業化産品效率平均每年都提升約0.3~0.4%,産業批量化生産的多晶矽大陽電池轉換效串已經達到17%以上,元件轉換效率達到15.5%,先進電池産品轉換效率巳超過20%。光伏裝置國國産化率達到70%以上。

2.2.1、科研成果

我國光伏技術不但在産業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科研方面同樣碩果累累。一下列舉一些近期由我國實驗室保持的記錄。

(1)n型單晶矽電池一直被認為更利于提高效率,而成本更低的p型單晶矽電池由于其特性難以提高效率。但是在2015年12月16日。我國天合光能宣布,經第三方權威機構測試,天合光能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再次打破p型單晶矽太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電池轉換效率達22.13%。而在此之前,該實驗的研究人員已還創造了多晶矽perc電池效率21.25%的世界記錄。

(2)鈣钛礦電池作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中的佼佼者,一直是各國研究人員的重點研究對象。但是,鈣钛礦太陽能電池想要商用就必須解決其遲滞現象、器件穩定性、大面積器件均勻性和一緻性等重要問題。這一問題同樣在近期被我國研究人員攻破了。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陳炜副教授,近期發表成果,全面解決了鈣钛礦太陽能電池高效率、遲滞現象、器件穩定性、大面積器件均勻性和一緻性等重要問題。此項成果發表在10月29日出版的《science》上。因為陳炜博士及其合作者的最新突破,鈣钛電池終于接近産業化。

三、光伏産業預期

從以上的讨論可以看出,我國目前光伏産業,産研政三個方面都已做的十分出色,我國政府也對光伏産業充滿了信心。一下就我國光伏産業的未來做一個簡單的預期。

3.1、發展的信心

一直以來,我國政府都對發展光伏産業充滿了信心和決心。這不但展現在2015年的巴黎協定,以及中國向聯合國送出的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檔案,也展現在一份又一份綱領性檔案的話語中。

它們都彰顯了中國政府開展能源革命、實作綠色低碳發展的決心和态度。光伏行業為代表的新能源産業,可以說是迎來曆史性的發展機遇。

3.2、發展的目标

3.2.1、光伏發電規模目标

基于國家能源局于12月15日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改委能源局等有關部門下發《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我們可以大緻了解我國對于光伏發電規模的目标:

(1)到2020年底,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從1億千瓦提高到1.5億千瓦,包括8000萬千瓦集中式和7000萬千瓦分布式。

(2)到2020年底,太陽能熱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截至2014年底為13.8兆瓦)。

(3)到2020年底,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在電力結構中的比重約7%,在全國總發電量結構中的比重約2.5%。

預計“十三五”時期,太陽能發電産業對我國gdp的貢獻将達到10000億元,太陽能熱利用産亞貢獻将迗到8000億元。太陽能利用産業從業人數可達到700萬人,太陽能熱利用産業從業人數可迖到500萬人。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中心李俊峰說:“在發展新能源上,沒有幾個國家比中國做得更好。德國人有電價制度,但是沒有發展目标,搞多少算多少。中國人學了德國的電價補貼制度,同時制定了一個明确的目标,到2020年要實作一定規模的裝機容量。”

“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态,能源消費增速進入換擋期,能源結構調整進入雙重更替期。太陽能産業發展将更加健康、迅速。

3.2.2、光伏發電電價預期與目标

關于光伏發電的電價預期,我國政府已經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12月24日,國家發改委釋出《關于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标杆電價政策的通知》,明确對光伏發電上網标杆電價進行下調。

其中,2016年光伏标杆上網電價明确為:太陽能資源分類一類資源區上網電價由現行的0.9元/千瓦時調至0.8元/千瓦時;二類資源區由現行的0.95元/千瓦時下調至0.88元/千瓦時;三類地區由現行的1元/千瓦時下調至0.98元/千瓦時。一、二類資源區上網電價分别降低10分錢、7分錢,三類資源區降低2分錢。

而根據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的思路,到2015年,光伏要實作發電側平價上網,到2020年,光伏實作使用者側平價上網。

四、結語

本文對我國光伏産業近幾年最重要的幾份檔案做了歸納整理以及分析,并介紹了我國光伏産業的産業現狀以及科研最新成果。最後根據國家的相關政策對光伏産業的未來做了簡單的預期。

發展光伏不僅對我國經濟和能源結構有着極大的幫助,同時也我國建立可持續性、生态友好性社會的重要保障。願在黨和國家的帶領下,我國光伏産業能繼續健康快速發展下去。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