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網絡安全的實力,最終取決于它能否批量産生傑出的技術人才。今天談的網絡安全、未來的網絡戰争,最終還是要落實到技術人才的較量。沒有網絡安全技術人才的充足保證,就沒有網絡安全的技術創新,沒有國家網絡安全的強有力保障
國外有位安全專家說過:未來戰争中,核武器隻是起到威懾作用,正常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使用會越來越少,網絡戰将成為常态。
近年來,全球已經有不少因為遭受網絡攻擊,導緻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癱瘓的案例。比如,2010年伊朗核電站遭遇病毒攻擊,黑客奪取了核心生産裝置的控制權,造成8000台離心機損壞;2015年底,烏克蘭遭遇了嚴重的網絡攻擊,造成首都基輔附近和烏克蘭西部140萬居民大面積停電;剛過一年,黑客又奪取了烏克蘭電力系統的控制權,切斷了近60個變電站的斷路器。
目前,網際網路全面普及,很多重要的基礎設施都在網絡上運作。随着移動網際網路興起,聯網裝置種類繁多,不同裝置之間的安全防護性能差别很大,接入這些裝置,雖然友善了管理,但如果安全防護落實不到位,會給關鍵基礎設施帶來極大隐患。今年5月全球爆發的勒索病毒其實是幾個小黑客的“作品”,已經造成一些關鍵機關暫時無法正常辦公,在不少人心中造成恐慌。一定程度上,這算是對我國網絡安全狀況的一次小小的壓力測試。
6月1日,《網絡安全法》正式施行。根據《網絡安全法》,國家将建立和完善網絡安全标準體系,支援和促進網絡安全工作。除此之外,還對網絡運作安全、網絡資訊安全以及建立網絡安全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制度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規定。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制定和頒布《網絡安全法》關系到保障國家網絡安全的基礎。然而,就像修建高樓大廈一樣,堅固的基礎打好之後,更複雜更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還在後面。勒索病毒爆發的時候,有的機關網絡安全規章制度形同擺設,上司不重視、抱着無所謂的态度,該負責的人員不負責、該做的安全事項不做,導緻病毒入侵,檔案被加密鎖死,無法正常辦公,老百姓的生活都受到了影響。《網絡安全法》隻有不折不扣地執行到位,每個人的腦子裡才真正會有網絡安全的意識。
一個國家網絡安全的實力,最終取決于它能否批量産生傑出的技術人才。今天談的網絡安全、未來的網絡戰争,最終還是要落實到技術人才的較量。然而,今年我國高校教育培養的資訊安全專業人才僅3萬餘人,網絡安全人才總需求量則超過70萬人。沒有網絡安全技術人才的充足保證,就沒有網絡安全的技術創新,沒有國家網絡安全的強有力保障。
我認為,有關政府部門、網絡安全企業和高等院校着眼于大批量培養高素質的網絡安全人才,能夠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以市場化的方式,政府出政策、高校出人才、企業出舞台,為網絡安全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和技術創新空間。唯有這樣,才能打造出有利于網絡安全人才成長的生态系統,《網絡安全法》的落實才更有效果,國家網絡安全才能得到更好保障。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