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第三次工業革命》

史上次數重大的經濟革命都是在新的通信技術和新的能源系統結合之際發生的。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支柱包括以下五個:

(1)向可再生能源轉型;

(2)将每一大洲的建築轉化為微型發電廠,以便就地手機可再生能源;

(3)在每一棟建築物以及基礎設施中使用氫和其它存儲技術,以存儲間歇式能源;

(4)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将每一大洲的電力網轉化為能源共享網絡,這一共享網絡的工作原理類似于網際網路(成千上萬的建築物能夠就地生産出少量的能源,這些能源多餘的部分即可以被電網回收,也可以被各大洲之間通過聯網共享);

(5)将運輸工具轉向插電式及燃料電池動力車,這種電動車所需的電可以通過州與州之間共享的電網平台進行買賣。

1.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危機,即是變革的北京,也是變革的動力。

2.曾經支撐起工業化生活方式的石油和其他石化能源正日漸枯竭,那些靠化石燃料驅動的技術已陳舊落後,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整個産業結構也運轉乏力。随之而來的是,世界範圍内的失業問題到了危險的地步。政府、企業、消費者都陷入了債務泥沼,各地生活水準驟然下降。多達10億人口---相當于世界總人口近1/7---面臨饑餓,這是史無前例的。

備注:人口是紅利,也是風險。一旦國内缺失上升動力,如果再出現動蕩,人們會恐慌不安,這時非常危險。

3.整個人類文明都建立在石炭紀存儲的碳資源上。

4.20世紀80年代,随着洲際高速公路建設的完成,商業和房地産的繁榮達到了頂峰,第二次工業共鳴也達到了頂峰。

備注:交通發展,縮小了不同區域的運輸成本;減少了人員流動出行成本,相對距離減少了,人更願意趨向于去中心城市,是以房價也上升了。

5.資訊技術和網際網路本身并沒有造就新的工業革命。

6.2010年,美國消費者已不能用他們的購買力支撐全球化。

7.經濟是一種有關信任的遊戲,公衆的信任為依托來運作的。這就意味着,當公衆的信任足夠時,經濟就會繁榮,未來就有保障;反之,經濟就會衰退,前景就會暗淡。

備注:經濟就是全民信任的遊戲;物品的價格增長,也是人們對它更有信心;一旦過高,信心就會逐漸減少;

8.奧巴馬之是以能夠順利入主白宮,部分原因就是在那一非常時刻,他提振了美國的民族精神,使他們擺脫了絕望的情緒,重拾了“我們能做的更好”的美國理想。

9.科學家指出,太陽光線一個小時的照射所産生的能量足以支撐全球經濟的運作一整年。

10.綠色抵押貸款同樣也可以起到促進作用。

備注1:綠色能量,也變成了一種個人資産,可以進行銀行抵押;而銀行可以再次打包進行統一管理或委托公司營運;

備注2:需要解決1)如何計費;2)電廠如何存儲多餘電量(如果無法存儲多餘電量,電廠可以适當地減少發電量);3)新能源1度電的回收價格和市電的關系(如果新電>市電,則有人用市電轉新電獲利;如果新電<市電,則會優先被使用,多餘共享給其他人員,有可能變成小區域區域網路共享電能,不再主動共享給市電電網)

11.可再生能源多半是間歇式供應的,而傳統的能源雖然有限且造成污染,卻能提供穩定的供給。

12.氫氣由于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很有可能成為解決長期存儲媒體問題的關鍵。關鍵的問題是,從無碳的光、風、氫、地熱等能源中産生的電、再用這些電去分解水中的氫氣、氧氣,是否是個劃算的選擇。

13.由于電網電流在一天24小時内是不斷變化的,是以每棟大廈中分布在數字儀表上的實時資訊會采用動态定價的形式,以便消費者能夠根據價格變化自動調整用電量。

14.克勒斯向那些能源與公共事業公司宣戰了。從那一刻起,企業被要求将輸電網絡業務從能源供應業務中分離出來,或者,簡單的說,就是不允許他們同時擁有能源供給與輸送能源的傳輸線路。

備注:為了推動新能源變革,需要解決現有利益集團的壁壘;如果做電力電網分開并實作新能源的改革,可以嘗試下面三步; 第一步:提前幾年選任一批人或者一個人(同心的團隊)參與現電網的管理,了解現狀,增加管理的影響力; 第二步:這批人主動承擔電網改革,去負責拆出來的電網傳輸業務; 第三步:這批人,主動擔任新電改革業務。才能有效的打破壁壘,并整合多方的利益,最終完成改革

15.建築物轉變成小型發電廠和創新能源網際網路,使這些基礎設施可以為插電式電動車、氫燃料電池車提供動力。

備注:個人産電,并對外提供收費充電樁;減少集中式修建充電樁的成本,也能快速的高密度的完成充電樁的鋪設。

16.完成電動車的車身太陽能改造,自産電自用,多餘電可以進行回傳電網進行獲利。

17.在一些部長級或國家元首準許的重要計劃往下級傳達的時候,其重要性、分量會變得越來越小,視野、範圍都變得越來越狹窄,最終,它們陷入無數的諸如報告、研究和評估等瑣事中。

18.500年前,地球上的每個人在一生中平均會遇到1000個人。今天,對于紐約市的居民而言,在他家或者他在曼哈頓市中心的辦公室周圍10分鐘的車程的半徑之内都會遇到22萬人。

19.泰勒認為,實作勞工效率最大化的最佳方法就是将計劃和執行的職能分開,設立專門的計劃部門(實際是設立專門的的管理部門),勞工隻承擔執行的職責。

20.工業分析家預言,數百萬消費者将會通過網絡下載下傳3D的日用品,并在家或機關将其列印出來。 備注:預測未來,街頭存在自助的3D列印機,周圍的居民可以快速的列印已經預置内部的常用品和居民準備的簡單的物品。

21.全球物流運輸業的頂尖郵政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們齊聚于此:這個行業有一條經驗,托運量的減少,就是經濟不景氣的預兆。

22.為21世紀第三次工業革命培養勞動力:高中和大學需要開始培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勞動力,課程安排也需要把重點轉移到前沿資訊、納米技術、生物科技、地球科學、生态學、系統理論以及各種職業技能,包括制造和銷售可再生能源技術,将建築轉化成小型的發電廠,安裝氫氣和其他存儲技術,搭建智能公共事業網,制造使用氫燃料電池的交通工具,建立綠色物流網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