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講到,廖仲恺遇刺後,在蘇聯顧問鮑羅廷的支援下,汪精衛和蔣介石搶先取得了查辦“廖案”的主動權,利用真真假假、是非莫辯的傳聞,成功地将當時汪精衛最大的對手胡漢民排擠出國。至此,汪精衛和蔣介石的攔路石就隻剩下了最後一個人。

蘇聯顧問鮑羅廷
廖仲恺被刺,胡漢民出國,原本有可能争奪國民黨最高權利的幾個人物當中一下子去了兩個,但是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在,他就是許崇智。
許崇智,生于廣州,家世顯貴,曾在日本士官學校第二期步兵科深造。留日期間,許崇智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于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在此後的二十年裡,許崇智一直跟随孫中山沖鋒陷陣,逐漸成為僅次于陳炯明的國民黨軍隊的二号人物。陳炯明叛變後,許崇智堅定的站在孫中山身邊,成為了孫中山最為信賴的将領,1923年出任粵軍總司令一職,成為軍界第一大佬。
許崇智
許崇智追随孫中山先生多年,功不可沒,而且是少年成名。他20多歲時便被人稱為“軍界前輩”。很多人都認為,誰想在軍界内求得出路,就要先走許崇智這條門路。是以,當年位卑言輕的蔣介石對許崇智也是極盡巴結之能。
1916年,在張靜江的說合下,許崇智、張靜江、蔣介石三人義結金蘭。在他們三人中,張靜江的年歲最大,許居二,蔣居三。是以,蔣介石口口聲聲稱許為“二哥”,十分親熱。1918年的援閩戰争,任粵軍參謀的蔣介石冒着炮火親自到前線為二哥許崇智獻計。按照蔣介石的建議,許崇智才最終獲得了勝利。自此,許崇智對蔣介石更加信賴,不斷提攜。
1924年,孫中山任命許崇智為粵軍總司令,許崇智提出五項請求,其中有一條便是:“任蔣介石幕僚長為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這就使得許多粵軍将領十分不服氣,而許崇智在得知後更是堅定的站在了蔣介石的這邊。
許崇智對蔣介石的扶持最後達到一個什麼程度呢?許崇智一個粵軍的檔案,蓋許崇智的章也可以,蓋蔣介石的章也可以,真是把他當成自己的兄弟來看待。為了能使兄弟蔣介石出任黃埔軍校校長,許崇智更是親自到孫中山面前大力舉薦。可以說沒有二哥許崇智,蔣介石不可能走到今天。
青年蔣介石
1925年 7月1日,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許崇智任軍事委員會委員兼軍事部部長,又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兼軍事廳廳長,從此與廖仲恺、胡漢民并稱國民黨内“三巨頭”。而蔣介石的地位也多少因為許崇智的高升水漲船高。
盡管如此,但這時候蔣介石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單憑感情用事的年輕人了。為了獲得更大的權力,他早已在心中将二哥許崇智視為阻擋在自己前進道路上的一塊巨石。
蔣介石要想達到他自己的目的,首先要投桃報李,要幫助汪精衛扳倒胡漢民。兩個人很快就達成了默契,各取所需。
廖仲恺的遇刺,給了蔣介石一個難得的機會,而與汪精衛的聯手,又提高了他扳倒許崇智的可能性。那麼,蔣介石是如何利用刺廖案達到自己的目的?許崇智作為軍界元老,為何會讓蔣介石占了上風?
廖仲恺
廖仲恺遇刺時,警衛現場擊傷了一名名叫陳順的兇手,還在他身上搜出了一個關鍵的物品,震驚了所有人。
兇手陳順在醫院昏迷不醒的照片
這個關鍵證據,是一張槍照。在當時,持槍是要有持槍證的,也就是槍照。而陳順所攜帶的槍照竟然是粵軍南路司令部參謀長梅光培簽發的。這一下就把許崇智扯進了曆史的漩渦之中,難以脫身。
随着調查的深入,越來越多和粵軍有關的人牽扯了進來。1925年8月23日,粵軍第三軍長李福林向汪精衛、許崇智、蔣介石舉報說,7月,他和粵軍總部高等顧問魏邦平、粵軍第一軍軍長梁鴻楷、第五師師長張國桢、旅長梁士鋒、楊錦龍等,在廣州珠江南岸的大塘村,召開過“反共傾覆政府的會議”,他曾親耳聽見魏邦平等人揚言要殺掉廖仲恺。
經過調查,許崇智的很多部下都涉及到裡面去了,他們為什麼要在這個事情上采取如此立場呢?主要是和錢有關。粵軍當時在廣州占有了稅收的百分之七十。而廖仲恺是國民政府财政部的部長,他要把全部的稅收都收歸到自己的管轄之下。于是雙方發生了激烈的沖突。
當時報紙對廖案的報道
一看粵軍被牽扯了進來,蔣介石知道機會來了,趁機提出要“剪除謀叛軍隊”,指的就是許崇智的粵軍。有了輿論的支援,蔣介石甚至沒有通知二哥許崇智,就逮捕了粵軍第五師師長張國桢、旅長楊錦龍。此時許崇智盡管知道自己已經陷入被動局面,但還是不同意逮捕粵軍将領。
既然二哥許崇智想護犢子,小弟蔣介石也不敢造次,這麼個關鍵的節骨眼上,該蔣介石的好搭檔汪精衛出手了。在汪精衛的勸告下,自知理虧的許崇智隻得放任蔣介石對粵軍将領的逮捕。但許崇智萬萬沒想到的是,他的這位結拜兄弟會對他本人下手,來奪他的軍權。
那麼,蔣介石到底是怎麼奪了結拜兄弟許崇智軍權的?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号,明天我們繼續為您講述《蔣介石權力之路》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