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黎:在大城市裡安頓好自己的靈魂

作者:最佳閱讀
李黎:在大城市裡安頓好自己的靈魂

文 | 李黎

來源 | 《禅心禅意過一生》

周六下午,我受邀參加了茯苓公司的年會。面對數百人,她站在台上侃侃而談,大有指點山河的氣勢。

那年,在一次大型行業會議上,我們被安排坐一張圓桌吃飯。彼時,茯苓隻是某品牌的區域銷售代表。和所有不起眼的小人物一樣,她拘謹地坐在角落裡,渴望被人發現,又苦于沒有表現的機會。

茯苓把人分成兩種,一種是有用的人,一種是沒用的人。

李黎:在大城市裡安頓好自己的靈魂

這個20歲開始就要靠安眠藥才能入睡的女孩,從不否認自己的世故與現實。來自西北貧困地區的她太渴望成功,太想在大城市裡立足了。

她說,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弱者必須懂得示弱,否則,永遠都隻能成為食物鍊的最底層。

身處技術不斷更新、男性主管居多的it行業,想要拼殺出一席之地,必須用業績說話,而世态涼薄,人情如紙,她隻敢相信她自己。

茯苓的視線永遠落在那些大客戶的身上。對有用的人,她一旦標明目标,就會毫不猶豫地擠入那個圈子。在飯局上布菜敬酒,殷勤備至,或是畢恭畢敬地忙着遞送名片。那一臉的讨好,是她毫不掩飾的夢想。

對于沒用的人,她向來态度堅決,絕不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玩那些敷衍應酬的把戲。

那幾年,因為接連簽下大單,立下赫赫戰功,茯苓在公司的地位扶搖直上,眉宇間也傲氣逼人。

然而,一個女子常年奔波打單的個中辛酸,又有誰能夠真正了解?剛接手大區營銷總監一職時,她曾經因為壓力太大,身體積勞成疾,造成胃部大出血,被同僚送到醫院搶救。

或許,對于茯苓來說,我還算有一點小用處,加上彼此之間不存在利害沖突,我們一直不鹹不淡地交往着,有時候一起開完會,也順道吃飯逛街。

在忙碌了大半天之後的下午茶時間,身心放松的茯苓偶爾會說幾句真心話,對我抱怨一下逢迎客戶時遭受的尴尬和冷遇,談到她上過的教育訓練課,如同隔靴搔癢,浪費時間卻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漸漸地,我看到茯苓真性情的一面。在我看來,她身上的冷靜自持,是一種天生的本能,更是一種自我保護。

夜深人靜時,她是沒有安全感,習慣開着燈、抱着毯子睡覺的女子。焦慮、疲憊、傷心,掩面哭完之後,第二天,在人前出現的她依舊笑容燦爛,繼續不動聲色地守候獵物,殺伐果斷、無懈可擊。起承轉合處,仿佛雲過無痕。

有一陣子,茯苓忽然杳無音信,qq不線上,手機也關機了。據江湖傳言,茯苓因為業績不佳被老闆炒了鱿魚,倍感委屈的她悄悄回到老家,數月閉門不出,獨自舔舐帶血的傷口療傷。

李黎:在大城市裡安頓好自己的靈魂

再次見面時,茯苓的電商身份讓人眼前一亮。她在網上賣水果,不僅注冊了自己的品牌,還擁有好幾個簽約的種植基地,用網際網路思維進行商業營運,線下體驗,線上下單。

為了實作創業夢想,茯苓幾乎全身心投入到生意中,耐心熱情地和每一個客戶溝通,到原産地拍攝水果生長和采摘的圖檔,甚至在吃飯、走路的時候都在思考如何提高産品的競争力。

盡管工作緊張勞累,每天淩晨一兩點才能睡覺,她的臉上卻常常流露出不易察覺的笑意。

沒有人願意對人低三下四、卑躬屈膝,沒有人願意活在别人的陰影下,仰人鼻息。幸運的是,我們擁有選擇的機會。

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熱愛的事業,一點點地撿回尊嚴,不再成為食物鍊文化的被動接受者。至少,茯苓不願意了。

她的果農生活中有大自然的花香蟲鳴,擡起頭,能看見滿天星光,那些試圖取悅身邊的“大人物”,讨好谄媚别人,完全沒有自我的日子,已經橋歸橋,路歸路,與她不再相幹。

一個人越在乎别人的感受,就越卑微、越弱勢。其實,隻要你想,你随時都能回歸淡然,從黑暗中摸索到黎明的曙光,底氣十足地做真實的自己。

✩封面來自 topit.me

✩原标題《在大城市裡安頓好自己的靈魂》

作者簡介丨李黎,作家、攝影家。佛家三寶弟子、天生樂觀主義者,喜布衣素食,好莳花弄草,熱愛簡單舒适的小日子。 走遍全國各地,留意人世間好風景,信仰生活需要一顆禅心去發現美好。曆任旅遊雜志主編、某省佛教協會會刊編輯主任,創辦過禅生活類雜志,在衆多畫報、雜志開有旅行專欄、素食藝文專欄。

本文選自

《禅心禅意過一生》

《禅心禅意過一生》(現在到當當搶購9.9元/本×機不再來)是一本直指内心的禅意散文集,由著名作家沈嘉柯 曆時兩年,傾心監制、當代女作家李黎數十年累積篇章凝聚而成。你究竟想選擇怎樣的生活?本書給你提供一種答案!随書附贈五張超萌小和尚明信片、一份弘一法師手抄版心經。

李黎:在大城市裡安頓好自己的靈魂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