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佳人蓓爾》:好的愛情就應該是這樣

作者:書微出版物
《佳人蓓爾》:好的愛情就應該是這樣

電影介紹說,這是一個影響了英國奴隸制廢除的女性故事。看完之後,你會發現,這基本隻能算是一個浪漫愛情故事。

蓓爾,是一名英國貴族的私生子,母親是黑人,在英國社交圈備受歧視,因為一艘運奴船将生病的黑奴推入大海的案子結識了一個有理想有抱負但地位低下的準律師,于是兩人之間産生了火花,并給蓓爾的叔祖父曼斯菲爾德勳爵——英國首席法官,施加壓力和影響,讓其改變想法,做出了公正判決。

按照事實邏輯,改變英國黑奴制度,最關鍵的人物是曼斯菲爾德勳爵,主角落在蓓爾身上,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把世俗偏見和社會、政治壓力處理地那麼輕描淡寫,把曼斯菲爾德這個曆史人物描摹得那麼簡單和平面化,把台詞處理得那麼空洞又尴尬,真的太缺乏張力。這部電影擔不起英國黑奴制廢除這個曆史大事件的硬核,充其量隻是一個浪漫愛情故事。

如果把它單純當做愛情故事來看,這部電影倒是似乎還很流暢,畫面也帶着一種雍容的油畫質感。

《佳人蓓爾》:好的愛情就應該是這樣

蓓爾和伊麗莎白各自面對的壓力,兩人之間的友情、蓓爾和兩位鐘情于她的男子的互動,蓓爾從自卑到不卑不亢的心理轉變,都處理得簡潔到位,毫不拖泥帶水,而又自然流暢。

蓓爾和伊麗莎白,像是一個完美的人分開兩半,蓓爾繼承了父親大筆遺産,可以無憂無慮生活,但因為有黑人血統,難以獲得最貴家庭的青睐;而伊麗莎白,血統沒問題,但卻因為無法繼承遺産,幾乎身無分文,貴族們也敬而遠之。

《佳人蓓爾》:好的愛情就應該是這樣

兩個花樣年華的少女,有才有貌,但心裡都有恐慌。蓓爾因為膚色,怕沒人娶自己,孤獨一生;伊麗莎白因為沒錢沒法獨立生活,害怕未來沒有貴族娶自己而陷入生活困頓。

這部電影的背景是19世紀,但兩個女孩的愛情觀到了21世紀的今天,依然很有代表性。

伊麗莎白,不懂得洞察男人的心理,以為男人奉承自己幾句,表達仰慕之情,就算是真心。即便男人避不見面,還是替他找借口。在密友和男人之間,偏向男人。

這樣的人,現在也比比皆是。

蓓爾,因為膚色自卑,看到有貴族願意親近她,欣賞她,她便心動,根本顧不上三觀不合。

很多自卑的人,也都這樣。

兩個男人,一個是貴族,一個是社會地位低下的牧師之子。最終蓓爾選擇和貴族退婚,是因為她知道貴族不是完全不介意她的膚色,而是因為她的才貌和财産更具有吸引力。

而地位低下的牧師之子,對蓓爾是全身心的接納,包括她的膚色。

好的愛情就應該是這樣——彼此全身心的接納。

我愛你,雖然你是黑人;我喜歡你,雖然你沒有錢;我愛你,雖然你長得不漂亮……最好的愛情,哪有什麼雖然。

最後說一點,蓓爾之是以比伊麗莎白更有魅力,是因為她更有知識,盡管電影沒有直接展現,她在書房的時間也比伊麗莎白多很多;因為有知識,她的視野就會更廣闊,能從莊園看到社會;因為知識、視野,她更有底氣,也就更勇敢,敢于質疑這個社會,敢于對抗社會的偏見。

這不是主角光環,這是基本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