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小東:"古埃及的武則天"——哈特謝普蘇特王後的傳說

作者:澎湃新聞

顧玉佳/整理

在古代世界,女性很少登上國家最高統治者的寶座,就像古埃及的情況一樣,在三千多年的曆史中,很少有女性真正建立穩定的統治并取得一些功績。李曉東教授通過至今仍保留下來的相關文獻和影像資料,分析了古埃及最偉大的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掌權的條件,介紹了她在任期間所建立的偉大工作,并試圖恢複她被古埃及父權制國家接受為最高領袖的機會。

本文摘自李曉東教授東北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李曉東教授的《古代武則天——哈特謝普蘇特皇後的傳說》。講座部由研究部、教育部、侗語學院和浙江華僑學院地中海研究所共同主辦,浙江外漢語學院主辦的"浙江外博達論壇"環地中海研究"系列"雲學堂第二期"優秀皇帝"系列演講廳由張魯鵬副教授主持, 浙江外國語學院西語學院副院長。

李曉東教授現任東北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教授、中國交流協會副會長、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客座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外國考古中心客座研究員。 浙江省地中海研究所特約顧問、中國古代史學會理事、中國對外傳記文學會常務理事等研究方向是古代世界史和埃及學。著有《古埃及》、《古埃及之謎》、《埃及史銘文》等著作,翻譯《古埃及社會生活》、《發現古埃及文明》等著作,發表論文數十篇,主持"古埃及傳記銘文研究"等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李小東:"古埃及的武則天"——哈特謝普蘇特王後的傳說

李曉東教授的《古埃及記》

新王國時期是古埃及的"帝國時期",有許多著名的皇帝,如第18王朝的圖特摩斯三世,第19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等。埃及3000多年的古代曆史中,充滿了男性曆史主角,一百多位法老幾乎都是男性。嚴格來說,古埃及曆史上隻有五位女法老。第六代克利奧帕特拉七世,雖然凱撒、安東尼和上議院的故事仍然是文學上的喜悅,但她生活在希臘化時期的後期,作為馬其頓人,她可能不被認為是傳統的埃及國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統治埃及約18年,而今天演講的主角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統治古埃及22年。她以前的女性統治者都沒有執政超過六年,在王朝衰落的時候,她們的王位上升是最後的手段。但與他們不同的是,第18王朝是埃及帝國的開始,這個國家正處于鼎盛時期。哈特謝普蘇特最初是作為圖特摩斯三世的同謀出現的,不是被迫登上王位,而是從背景到前台。

女王陵墓的發現

霍華德·卡特(Howard Carter)是哈特謝普蘇特女王陵墓KV20的發現者。帝王谷陵墓的數量是由英國埃及古物學家約翰·加德納·威爾金森(John Gardiner Wilkinson)在被發現時開發的,此後被接受和使用。到目前為止,在帝王谷已經發現了60多座陵墓,其中包括第18王朝的圖坦卡蒙墓,編号為"KV62",因為它是晚發現的。尼羅河的一個分支流向地中海,形成一個倒三角形的綠洲,人們居住的下埃及土地,沿着尼羅河谷到一個彎道,是新王國的首都,Tibbes。底比斯的宮殿大多建在尼羅河東岸,而西岸的山谷是古埃及皇帝的墓地,包括一個埋葬皇帝的地方,被現代學者稱為皇帝谷。卡特在這裡工作了很多年,他不僅因發現"KV20"而聞名,還因發現圖坦卡蒙等法老的墳墓而聞名。Twt-né-Imn在埃及的意思是"阿蒙之神的活生生的形象",法老很早就去世了,将來必須做好他的墳墓準備,不得不暫時征用牧師的墳墓,使其成為帝王谷中最小的墳墓。隻有一條短短的坡道通向一個小大廳,通過卡特的挖掘,它打開了一扇通往内部的黑暗門。這一舉動在當時吸引了許多媒體報道,包括最重要的傳說"法老的詛咒"。到目前為止,陵墓從未被挖掘出來,是以出土了如此多的文物。

李小東:"古埃及的武則天"——哈特謝普蘇特王後的傳說

霍華德·卡特

雖然帝王谷的山丘隻有幾十米高,但對于埃及人來說并不低。這裡的情況很複雜:首先,古代陵墓的入口是隐藏的;李曉東教授對炎熱的氣候有過直覺的體驗。有一次,在開車去帝王谷考古時,當空調打開時,由于溫差過大,汽車的擋風玻璃爆裂。而即使在考古的冬天,人們也隻能在外面呆一會兒,皮膚就會被烈日曬變色。西奧多·蒙哥馬利·戴維斯(Theodore Montgomery Davis)在他1906年出版的《哈特霍斯圖之墓》(The Tomb of Hatshopsitu)一書中,記錄了卡特對KV20的挖掘:"空氣變得如此糟糕,如此悶熱,勞工手中的蠟燭已經融化,勞工的光線使它無法工作,我們必須安裝電燈......我們往下走了大約50米,空氣聞起來很糟糕,無法繼續下去。數百年來,蝙蝠築巢在柱廊和房屋屋頂上,蝙蝠糞便堆積幹燥,空氣中有一點空氣攪動,柱廊的黑色和毛茸茸的東西在人們的鼻孔裡悶悶不樂,無法呼吸。"這讓我們瞥見了當時的考古學是多麼困難。

李小東:"古埃及的武則天"——哈特謝普蘇特王後的傳說

帝王谷内

帝王谷的陵墓遺址是隐藏的,以避免被盜墓賊打擾。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的墳墓在形狀上與其他法老的墳墓不同。帝王谷的大多數陵墓都是"繩子"式的,有筆直的坡道,而哈特謝普蘇特女王墓的路徑則更加彎曲。陵墓的入口很窄,道路分為四個部分,首先通過一段台階到達第一個房間,然後繼續通過長梁到達前室,最後進入殡儀館。

李小東:"古埃及的武則天"——哈特謝普蘇特王後的傳說

帝王谷墓葬地圖

通常法老陵墓中隻有一具棺材,但在"KV20"墓中發現了兩個石棺。兩個石棺的蓋子都被打開并斜倚在牆壁上,表明陵墓多年前被小偷入侵。學者們最初想知道為什麼在同一座陵墓中有兩個石棺,以及所有者是誰。因為從來沒有一個時期,兩個法老的棺材在同一個房間裡,這引起了學者們的注意。皇帝谷陵墓的主人基本上都是新王國的法老,但根據石棺上的銘文,卻是最直接、最友善的鑒别方式。在石棺的第一行之後,出現了一個刻有國王名字的"國王戒指",上面寫着"La God Card誕生的偉大"(3-3-k3-R)和"登上王位的名字"。這個名字并不廣為人知,但他的另一個名字"圖特神之子"(Sweti-ms)是衆所周知的,并被古希臘語的後代翻譯成"圖特摩斯"。結合這兩個名字,可以了解到,墓主是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三位法老,圖特摩斯一世。另一個石棺的銘文顯示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在這個石棺中,"正義和上帝的思想"(M3.t-k3-R)的标題寫在寶座上,另一個名字是"哈努姆-阿蒙的第一位貴婦"(3.t-7ps.wt-nm.t-Imn)。其中,"H"nm"是創造之神哈努姆的名字,它經常以公羊的第一人稱出現,帶有陶輪,傳說他用陶輪來塑造。埃及諸神的名字有時會被複合起來形成新的含義。由此可見,另一具棺材是哈特謝普蘇特的石棺。

李小東:"古埃及的武則天"——哈特謝普蘇特王後的傳說

圖特摩斯一世石棺

李小東:"古埃及的武則天"——哈特謝普蘇特王後的傳說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的石棺

成為女王的過去

從圖特摩斯一世的家族血統來看,他有兩個主要的王後:第一個叫Ahmos(I-ms),意思是"月亮神的兒子",另一個叫Mwt-nfrt,意思是"山神的美麗"。圖特莫斯:我和哈特謝普蘇特的阿莫斯王後有一個女兒。此外,圖特摩斯一世與Mtnevert和圖特摩斯二世有一個兒子。圖特摩斯二世與伊塞特(Issett,也被稱為伊希斯)一起生下了著名的法老圖特摩斯三世(Tutmos III),在登上王位後,他娶了他的妹妹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并生下了一個女兒奈菲爾茨(Nfr.w-R,意思是"衆神的美麗")。家人可以看出,陵墓中兩個石棺主人之間的關系是父女,而哈特謝普蘇特在圖特摩斯一世去世時還很年輕,是以應該是哈特謝普蘇特埋葬在同一個房間裡。

哈特謝普蘇特在古埃及是一位偉大的女性法老,這在男性主導的世界裡并不容易。根據埃及的王位繼承制度,要成為合法的法老,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王室血統和上帝的旨意。哈特謝普蘇特無疑對第一點感到滿意,因為他的父親圖特摩斯一世和他的祖父都是法老。然而,在父權制社會中,女性掌權的願望并不容易被接受。是以,為了登上法老的寶座,哈特謝普蘇特需要為自己做足夠的宣傳。其中之一是"做男人",官員和人民忽視了她的女性身份。Deir el-Bahari位于帝王谷和上埃及女王谷之間,中央王國的法老Montuhotep II在那裡建立了一個特殊的埋葬神廟。哈特謝普蘇特還在這裡建造了一座寺廟,在寺廟前展示了許多她自己的雕像。幾座雕像的形狀相同,女王戴着象征着埃及統一的紅白相間的王冠,前面是一條保護王位的聖蛇(i-r)。最重要的是,她在雕像的下颚留着長長的胡子,這是為了給人一個法老的形象,大多是一個男人,是以她也想"做一個男人"。不僅如此,屠夫普蘇特有時會從銘文中删除他名字的負端。

李小東:"古埃及的武則天"——哈特謝普蘇特王後的傳說

哈特謝普蘇特神廟前的雕像

但做人并不意味着做法老需要其他的準備。在哈特謝普蘇特葬禮神廟的牆上,有一段話描述了圖特莫斯一世對這個女兒作為繼承人的喜愛:"'這是我的女兒,哈努姆特·阿蒙·哈特謝普蘇特,願她長壽,我已指定她為我的王位繼承人......她将指揮法院的各個方面;聽從她的話,在她的指令下團結起來,皇家貴族,宮殿的顯赫地位和人民聽到了他們的女兒Maatkari被提升為埃及國王的消息。"類似的詞沒有出現在圖特摩斯一世的文學作品中,在圖特摩斯一世去世時,他的女兒哈特謝普蘇特并沒有直接晉升為王位,而是繼承了他的兒子圖特摩斯二世。是以,今天的埃及學者認為這是哈特謝普蘇特"父親身份"的結果。

哈特謝普蘇特還從神聖的角度為自己寫了一篇法老的文章:"他(阿蒙上帝)發現她(阿莫斯)睡在宮殿深處,他神聖的香味喚醒了她。他對她笑了笑。他立刻起身,來到她身邊。當他走近時,她很高興看到他的完美。他的愛流入她的身體,宮殿裡充滿了天堂的氣息,充滿了平底酒的芬芳......阿蒙滿足了她的願望,對她說:"由你來宣布我女兒的名字,哈特謝普蘇特,我已經把她放在你的子宮裡。她将成為合法的國王,統治整個土地。寺廟銘文中的另一段經文寫道:"來吧,我自己的女兒,可愛的Maatkari,你是國王,你将永遠擁有荷魯斯寶座上的徽章。哈特謝普蘇特自己也有這樣的描述:"她的身體被最好的香味所覆寫,她的身體是清爽的,像龐特一樣,她的皮膚鑲嵌着金色,閃耀着整個土地,就像節日的星星一樣。"哈特謝普蘇特希望通過這些銘文表明,她的父親不僅非常愛她,而且她也是上帝的女兒,上帝希望她成為未來的女王并統治埃及。銘文描述了寺廟牆壁上的淺浮雕,刻有阿蒙和阿赫莫斯相遇的場景,以及兩位女神在下面舉足。阿莫斯懷孕後,哈努姆把孩子的靈魂放進了她的身體裡。哈努姆坐在寶座上,兩個孩子坐在他面前的赤土輪上。因為古埃及人認為有兩個靈魂 - ka(k3)和Ba(b3)。兩個靈魂在一起,注入人的生命,才能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人。是以,哈努姆神創造了哈特謝普蘇特的兩個靈魂,并為其中注入了生命。接下來是創造之神哈努和生育之神赫克特帶領懷孕的阿莫斯的場景。哈特謝普蘇特出生後,阿蒙親吻了他的女兒,并把她交給了她的母親阿莫斯。在浮雕中,哈特謝普蘇特的靈魂是一個男孩的形象:他的頭發幾乎被剃光了,隻留下一縷頭發向右。然後阿蒙親手将新生兒送到法老面前。後來,是阿蒙的神和智慧之神,托特的神,庇護了這個孩子。一些淺浮雕旨在表明哈特謝普蘇特一直在上帝的光照之下,可以合理和合法地成為埃及法老。

李小東:"古埃及的武則天"——哈特謝普蘇特王後的傳說

阿莫斯(左上)在哈特謝普蘇特祭祀神廟遇見阿蒙神(右上)

經過這一系列的宣傳,哈特謝普蘇特未必能成為法老。因為在圖特摩斯二世死後,有一個繼承人,圖特摩斯三世。但他在繼任時還很年輕,是以哈特謝普蘇特作為同謀管理着這個國家。但她沒有支援圖特摩斯三世,而是掌權。除了她的宣傳工作之外,她還能夠成為法老,因為她的政治基礎,"阿蒙之神的妻子"('mt-n'r-n-Imn')的頭銜。這是古埃及宗教的進階女祭司,這個角色最早出現在第十二王朝,但隻是一個負責宗教交流儀式的神職人員,到新王國時期,這個頭銜已經被賦予了更多的政治内容。從"Titishelli Stone"上的浮雕中可以學到更多。

李小東:"古埃及的武則天"——哈特謝普蘇特王後的傳說

"泰蒂舍利之石"在埃及開羅博物館

石碑正上方是太陽神伸出兩隻翅膀,垂下來的是兩條聖蛇,共同守護着寶座。類似的短語可以翻譯成左邊和右邊的"Behdt大神",但實際上古埃及有兩個地方叫"B'ddt",一個在上埃及的Edfu,另一個在下埃及的Tell-Balamun。這個雙關語的意思是,上埃及和下埃及都受到太陽神的保護。接下來的浮雕上寫着:"願她永遠活着,王室的貴族夫人,法老的貴族母親,泰蒂舍利。蒂什裡(意為"小泰蒂")是第十七王朝最後一位法老的妻子,她以法老母親的身份出現,她的兒子是第十八王朝的創始人阿莫斯。是以,泰蒂舍利不僅是上帝的妻子,也是法老的母親,法老可以在律法的早期監督王朝。在救濟中,法老阿莫斯站在他母親面前,向她獻上崇敬的對象。解釋一下,從這一點開始,"阿蒙之神的妻子"不僅是大祭司,而且具有監督國家的職能。

哈特謝普蘇特還擁有"阿蒙之神的妻子"的頭銜,這給了她足夠的權力和政治地位,使她更接近王位,甚至監督王位。李曉東教授認為,哈特謝普蘇特的位置離法老的位置隻有一步之遙。在一對浮雕中,可以看到哈特謝普蘇特戴着法老節中使用的王冠。在另一幅浮雕上,法老們被刻上了一個,另外兩個用手杖雕刻,根據王座,穿着完全相同,可以在哈特謝普蘇特和圖特摩斯三世中看到。此時哈特謝普蘇特已經領先于圖特摩斯三世,說明兩人此時處于互相統治的狀态,但哈特謝普蘇特更為重要。這在哈特謝普蘇特紅色神廟立面的浮雕上更加明顯:哈特謝普蘇特穿着全套服裝作為節日的主角,而圖特莫斯三世隻能在她身後給她香。Image caption 哈特謝普蘇特逐漸走到了前台,她手中的重要性和力量已經超過了圖特摩斯三世 在牆上的另一塊浮雕中,阿蒙神和哈托之神(th-thr)一起加冕了哈特謝普蘇特。這意味着他逐漸從共同統治轉向一人統治。

李小東:"古埃及的武則天"——哈特謝普蘇特王後的傳說

哈特謝普蘇特淺浮雕

偉大的女王的功績

李小東教授稱哈特謝普蘇特為"古埃及的國術",因為她在執政的二十二年裡,完成了一系列偉大的壯舉,是古埃及曆史上唯一真正意義上的女性法老。在她之前的四位埃及女性國王統治的時間較短:第一王朝的Merritt-Ni.t(意為"對内特的愛")統治了一年多;派的正義也出現在第二王朝末期的政治舞台上。第六王朝的尼托克裡人(其名字翻譯自希臘語)據信已經統治了六年,但在學術界存在相當大的争議,更确信記錄的第十王朝法老索貝克·奈費爾特(Sobek Nefert,意思是"索貝克神的美麗"),也隻統治了大約四年。在哈特謝普蘇特之前,埃及的許多女性統治者都處在死亡的邊緣,并沒有做出什麼偉大的事情。在她之後,托勒密王朝著名的"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雖然說埃及語并試圖将自己描繪成一個純粹的埃及法老,但她自己并不是埃及人,她的功績遠遠低于哈特謝普蘇特。後者的偉大之處主要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哈特謝普蘇特是一個和平的法老。自她的父親圖特摩斯一世(Tutmos I)以來,他擴大了埃及在叙利亞和巴勒斯坦的勢力範圍。古埃及法老向外擴張的主要目标是保護和發展貿易,是以戰争的目的不是掠奪,而是維持其勢力範圍。哈特謝普蘇特是第18王朝第一位将女神Maat(M3.t)添加到他的王位上的法老,他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埃及的大多數法老的名字中都有上帝的名字,但Maat并不經常使用,特别是在新王國時期。Maat代表正義,秩序與和平,帶有羽毛般的形象。埃及《不死之書》中關于最終審判的部分,一面畫着不死族的心,另一面畫着馬特的羽毛。哈特謝普蘇特崇拜女神,這與她試圖恢複秩序有關。在她的銘文中,希克索斯家族不止一次地在第二個時期中期占領了埃及,土地被撕裂,許多寺廟停滞不前,建築物倒塌,整個埃及都成了廢墟。是以,當哈特謝普蘇特想要恢複建築、秩序和正義時,他崇拜馬特神,并采取了和平的方式。但這并不意味着她沒有擴張的野心和關心勢力範圍的願望。哈特謝普蘇特在卡納克神廟豎立了兩座方尖碑,底部銘文中的第一句話顯示了她的野心:"(陛下)......她把埃及、紅土地和所有外國王權都置于國王的腳下。這一說法表明,盡管女王以和平為原則,但她仍然關心帝國的海外勢力範圍。

雖然她沒有進行軍事行動,但她也發起了"遠征",例如着名的Punt Expedition。Punt 位于阿拉伯海和紅海的交彙處,位于今索馬裡葉門。傳說這是一個神聖的地方,被埃及人稱為"Pwnt",現在被翻譯為Punt。它富含烏木,象牙,黃金,樹脂和香料,對埃及人有很大的吸引力。哈特謝普蘇特上台後向蓬特派遣了遠征隊,這一壯舉無疑是3000多年前古埃及人的壯舉。她認為這次遠征是神聖的,在銘文中寫道:"國王親自請求衆神之主阿蒙神在聖殿裡給她一個神龛,神給她一個指令:'找到通往平特的道路,開辟通往香榭麗舍樹森林的道路。帶領探險隊穿越陸地和海洋,帶回上帝土地上的異國情調。這次探險比現代人想象的要困難得多,首都W3st距離紅海約140公裡,甚至現代,開車到達那裡需要六個多小時。到達紅海港口後,需要乘船向南航行,向南行駛1500多公裡,尋找神秘的地方。

李小東:"古埃及的武則天"——哈特謝普蘇特王後的傳說

"龐特探險"路線地圖

根據Deir-Baharihat Shepsut女王神廟的壁畫,可以看到探險隊攜帶埃及寶藏和武器前往遠處的"聖地",在那裡他們遇到了一位黑人國王和王後。探險隊最大的成就不僅是帶回了許多烏木,象牙和香料,而且還将許多活樹移植到埃及。在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的禮拜神廟前移動的兩棵吸毒樹木已經死亡,但它們的根源仍然存在于今天。這可能是最早記錄的植物移植的例子,這是古代世界的壯舉。

哈特謝普蘇特還在該國境内開展采礦和建築活動。在她掌權期間,女王通過在西奈半島(Bi3.w,意為"充滿金屬的土地")開采銅和綠松石,為埃及的發展做出了直接貢獻。在建築方面,為了修複戰争的創傷,哈特謝普蘇特下令修複許多破碎的寺廟。此外,她還接到了建造卡納克神廟第八座塔門和兩側方尖碑的指令。方尖碑上的銘文寫着:"我發誓,上帝阿蒙愛我......我為父親阿蒙雕刻了兩座方尖碑......使我的名字在他的聖殿裡永遠存在。"卡納克神廟現在是一個旅遊景點,除了它的規模和大量的雕塑外,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多海報大廳特别引人注目。大廳裡有134根柱子,129根還站着。李曉東教授對這裡的浮雕和書寫工作印象深刻。卡納克神廟有十個塔門,每個門後面都有一個神龛,庭院和多海報大廳系統。第八座塔門是在哈特謝普蘇特就位時建造的。她建造的兩座方尖碑高近30米,根據紀念碑上的文字,整個方尖碑都鑲嵌着金箔,甚至橫跨尼羅河幾十公裡,月亮的反射光可以用來看到兩座方尖碑的光芒。雖然方尖碑上沒有金箔,但一位美國考古學家研究了方尖碑周圍的凹槽,認為它是金屬馬賽克特有鑿子。是以,古埃及方尖碑鑲嵌的金箔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李小東:"古埃及的武則天"——哈特謝普蘇特王後的傳說

哈特謝普蘇特時期卡納克神廟的處方方尖碑

埃及人接受了女王的理由

埃及學術界關于哈特謝普蘇特的兩個最引人注目的問題是"埃及人在鼎盛時期有什麼機會去前台接受一位女性法老",因為哈特謝普蘇特在埃及帝國的鼎盛時期與她之前的其他埃及女性不同,王室并不缺乏男性繼承人。關于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種猜測,即"危機"和"篡奪"。首先,埃及當時可能遇到了一些危機,年輕的圖特摩斯三世(Tutmos III)無法解決這一危機,然後才能接受一位女性同謀者坐在前座并接管權力。如果這是真的,就有必要了解危機從何而來,是來自埃及内部還是外部。但沒有證據表明存在威脅埃及安全的國際危機。是以,學者們試圖在現有的文本和圖像材料中識别出與内部危機有關的内容,但他們沒有得到任何收獲。

結果,學者們将更多的注意力轉向了"篡位",哈特謝普蘇特從小就有成為女王的野心,當時圖特莫斯三世的立足點岌岌可危,時間對她來說已經成熟,是以她從幕後走向舞台,從共産主義統治到獨裁統治。如果是這樣的話,還有另一個問題 - "圖特摩斯三世是否對哈特謝普蘇特進行了報複"。如果圖特摩斯三世進行報複,就會增加篡位的可信度。但是,如果沒有報複,篡奪就不會有水。是以,學者們試圖找到與哈特謝普蘇特相關的圖像和文字出現的答案。在研究了所有相關的銘文之後,篡位得到了一些支援。在浮雕雕像的右側,反映了崇拜神的場景,是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左邊是一群牧師,他們擡着聖船,帶着神社。但是在這個儲存完好的浮雕中間,有一絲人造鑿子。哈特謝普蘇特是圖特摩斯三世的前同謀,他經常和他一起參加儀式或選美比賽,是以被切斷的救濟部分可能是哈特謝普蘇特和她的王座圈。如果這種猜測成立,那可能是他對哈特謝普蘇特的仇恨的結果,這可能是篡奪的原因。

李小東:"古埃及的武則天"——哈特謝普蘇特王後的傳說

圖特摩斯三世浮雕與疑似鑿出的Ofshepsut

在另一幅浮雕畫像中,拉神和圖特神在中間注入了法老的生命,但中法老的形象和他旁邊的文字被刻意鑿掉了,法老很可能是哈特謝普蘇特。這次破壞很可能是圖特摩斯三世(Tutmos III)的作品,他在登基後,因為仇恨而鑿掉了"篡位者"的圖像和文字。但這些隻是目前的猜測。因為還有哈特謝普蘇特的浮雕圖像,他的名字被保留了下來。如果這是圖特摩斯三世的作品,它應該被完全抹去。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所有剪掉哈特謝普蘇特形象的人都是文盲。是以,他們雖然能認出王後的形象,卻在王者圈子裡卻分辨不出名字,不敢輕易鑿掉。如果這些人确實是圖特摩斯三世派來的,他們很可能是重要的官員或書商,他們不應該是文盲。是以,抹去哈特謝普蘇特形象的人很可能來自社會底層,而不是來自統治階級。他們的行為可能與圖特摩斯三世無關,但是當他們無法接受一個女人統治埃及時,他們自發地抹去了浮雕。如果這導緻雕像失蹤,就不可能得出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篡奪王位的結論,并且仍有待審理的案件。

李小東:"古埃及的武則天"——哈特謝普蘇特王後的傳說

哈特謝普蘇特的肖像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精彩的講座結束後,李曉東教授回答了網友們的以下問題:

問:中國古代皇帝的陵墓遺址注重風水,請問古埃及是否也有這種考慮?選擇帝王谷是因為它處于一個危險的地方嗎?

答:古埃及新王國的陵墓形态已經從過去的地上建築金字塔變成了山上的"鑿岩陵墓"。這樣的陵墓非常壯觀,裡面有許多房間,牆壁和天花闆上有文字和壁畫。這些話與之前的金字塔銘文和不死書是一緻的,主要是關于如何進入永恒的世界,對世界也有一些描述。雖然陵墓的形式發生了變化,但一些基本内涵并沒有改變。古埃及最初采取"坑墓"的形式,死者以小卷發的形式埋在一個圓坑裡,意在讓死者再次進入生命的循環。陵墓不能在可耕地中選擇,以避免被尼羅河沖走,尼羅河每年都會泛濫成災。而且陵墓的位置不能太偏僻,否則會帶來祭祀的不便。是以,陵墓往往選在綠洲和沙漠的邊界上,但不應該有"風水"的思維。後來,埃及人建造了馬斯塔巴(源自阿拉伯語中的"淺灘",意思是"長長的石凳"),以标記陵墓,并允許那些死去的人向他們死去的親戚和朋友緻敬,并提供他們的祭品。這種陵墓逐漸發展起來後,變大了,有金字塔。它的基本結構保持不變:下面有陵墓,上面有禮拜場所,兩者通過隧道或豎井連接配接。後來在新王國時期出現了鑿岩陵墓,也帶來了選址的問題。雖然哈特謝普蘇特墓葬寺是開放的,伴随着湖水,按照中國人的思想也被認為是"風水寶",但古埃及人有自己的宗教考量。當他們挖掘陵墓時,他們也選擇上端,這與金字塔形狀相似,這與神靈的崇拜有關。雖然不能排除古埃及人"風水思想"的影響,但在相關文獻和考古資料中并沒有明确記載。埃及皇帝在山上挖掘陵墓主要是為了隐蔽目的,盡管除了圖坦卡蒙的墳墓之外,其他所有墳墓都被偷走了。在古埃及文獻中,有盜墓賊的審判,包括全家、全村,甚至陵墓建造者都參與了盜墓活動,這也可能是古埃及國王的陵墓雖然經過精心考慮防止盜竊,但幾乎沒有人幸免的原因。雖然古埃及不應該有風水,但其宗教思想與風水一樣,依靠複雜的理論指導來定位和建造現實的陵墓。

問:如何學習埃及語,難嗎?

答:學習任何語言都有共同的規則,學習埃及語也是如此。許多人認為埃及語之是以難學,是因為缺乏動力。學習其他語言可以很容易地帶來現實世界的工作機會和與語言使用者的交流,了解一個新的國家,并擴充新的思維。學習古埃及的語言隻能為埃及學的研究服務,這會導緻學習中容易的重複。就埃及本身而言,它隻留下書面記錄,而不是聲音。即使有專業的埃及古物學家,也很難用埃及語說話。埃及語是一種死語言,雖然學者們已經恢複了文本的發音,但象形文字大多隻記錄輔音,而不是元音,埃及學者不一定是古埃及人口的埃及語。埃及古物學家也使用現代語言互相交流并讨論問題。此外,目前對埃及語文法現象的解釋幾乎完全由西方學者完成,一些漢語使用者對簡單現象的解釋後變得繁瑣,而其他母語為中文的人則難以了解文法書的内容已被采取。中國學術界缺乏合适的教材,也增加了自學埃及語的難度。但是,如果您隻想大緻了解埃及銘文作為興趣,那麼入門并不難。

問:古埃及不同朝代的法老之間有血緣關系嗎?

答:由于朝代曆經了朝代的更疊,理論上這些統治者之間不再有血緣關系,但現實更為複雜。劃分埃及三十多個朝代的主要依據是馬尼托的"埃及曆史",這是已知的唯一一部由埃及人自己撰寫的埃及曆史。托勒密王朝時期的牧師馬尼托(Manito)用希臘語寫了《埃及曆史》(The History of Egypt)一書,但原著至今仍未流傳下來。現代人知道這本書,這要歸功于古典希臘作家的名言。基于曼内托著作的王朝劃分給現代學者留下了許多謎團和謎題。例如,現代埃及古物學家普遍認為曆史上沒有第14王朝,這是後來王朝統治者在國王的監視下"追逐"祖先的結果。此外,馬内托王朝劃分的标準現在還不得而知。古埃及人有自己的國王手表,上面記錄了所有前法老的話,他們把正統的正統教義帶到了某個神面前,沒有王朝的分裂。馬内托王朝對時間的劃分也令人費解,目前還沒有針對所有劃分的統一标準。例如,中央王國始于第十一王朝中期,在同一王朝内劃分一個新王國是令人困惑的。至于王朝之間的血緣關系,據說第三和第四王朝的統治者之間有血緣關系。但更多的王朝正在經曆統治家族的共同變化,類似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變革。

問:當哈特謝普蘇特與圖特摩斯三世一起統治時,三權分立是否導緻了埃及的政治不穩定?

答:不簡單。雖然在共産黨人的統治中會有分工,但埃及統治者的共同統治更多的是父子之間的權力分享。通常在位期間,老國王把兒子推上王位,主持自己的内政,讓兒子在征用,處理外交事務。由于王子是由老國王本人支援的,是以與父親的關系通常更加融洽。至于哈特謝普蘇特和圖特摩斯三世的情況,後者從王朝成立之初就一直掌管着王朝,但并不壟斷自己。在共産黨統治期間,圖特摩斯三世沒有足夠的力量與哈特謝普蘇特發生沖突。

問:圖特摩斯三世和哈特謝普蘇特之間是否存在激烈的權力鬥争?他為什麼要抹去女王的印記?

答:現在有學者認為兩者之間可能存在沖突,但哈特謝普蘇特二十多年來沒有迫害過圖特摩斯三世。圖特摩斯三世隻是成為隐藏在他身後的埃及法老,并在哈特謝普蘇特死後立即走上前座,這表明兩人至少不是政治對手。現在更多的學者認為,對哈特謝普蘇特的形象和文字的抹殺,大多是人民或書商自發的。雖然哈特謝普蘇特這個名字确實是被鑿下來的,然後刻上了圖特摩斯三世的名字,但這種篡改并不是一代人的例外,而是在古埃及很常見的。這可能是工匠為了節省勞動力而做的工作,因為有時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建造新的,使用現成的雕刻進行篡改。古埃及有更多的風格化的銘文,在法老不會親自審查的情況下,改名是最省時省力的做法。但這并不是要解釋所有圖像文本都被鑿出來的"一合一鑰匙",應該逐案研究。

問:埃及沒有醫學與古希臘神話中的米拉有關嗎?

答:兩者之間是否存在聯系目前隻能通過猜測獲得。由于古埃及早于希臘,現代學者有一句諺語:"人們對古埃及的認識從傍晚到夜晚,然後到黎明和中午。"現代人已經意識到,他們正在熟悉大多數文明,從黎明到中午。埃及的情況則不同,最早知道埃及的西方人是古希臘人,他們用大量的筆墨來描述這個高度發達的文明。但後來随着時代的變遷,人們逐漸忘記了古埃及的榮耀。當埃及在現代再次被發現時,古希臘人的了解才得以更新。希臘人從埃及獲得了許多聖地和傳說,盡管兩者的文化體系不同,但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對于無毒品的人來說,這種香料雖然在埃及人中很受歡迎,但在這裡并不豐富。當時,東地中海是一個共同的世界,不同的民族經常互相交往。很難确定希臘人是直接或間接從埃及獲得這個名字的。

問:正式的平底船貿易路線是在女王在哈特謝普蘇特期間開始的嗎?是不是像張偉"鑿西話"?

答:埃及的曆史太早了,沒有曆史概念,沒有曆史書,是以有些事情當時不會被記錄下來。根據目前的考古工作,在哈特謝普蘇特統治之前,一些港口城鎮沿着埃及的紅海沿岸建立,但當時沒有明确的貿易書面記錄。Punt探險隊的詳細記錄最早出現在哈特謝普蘇特統治期間。學者們推測,埃及人可能一直在分階段向南探索,但沒有證據表明他們是否到達了蓬特。

問:從金字塔到"陵墓之山"的埃及墓葬的曆史背景是什麼?

答:簡而言之,這是為了入室盜竊。金字塔越來越大,除了宏偉之外,還有防盜墓需要考慮。盜墓賊面對的是大量巨石組成的金字塔,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入口,就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才能挖出來。不幸的是,這些金字塔未能成功阻止盜墓賊。是以,新王國的統治者采取了一種新的、更隐蔽的方式來防止盜墓。此外,還有許多其他防盜方法。例如,在帝王谷邊緣的工匠村,一些墳墓的豎井幾乎是垂直和深的。大型或小型墓穴建在豎井上方,但豎井的入口通常很難找到。雖然陵墓采取了許多方法避免盜墓,但幾乎沒有成功。帝王谷有一個山洞,那裡有數十具法老木乃伊被丢棄,在古代全部被盜并重新打開,雖然他們身上寫着名字,但他們的身份是通過現代DNA測試來檢查的。是以,古埃及盜墓情況猖獗,這也應該是陵墓造型體系發生變化的最重要原因。

問:古埃及人是像電影中那樣的光頭黨嗎?在聖經中,男人是美麗的,頭發濃密,在古埃及文化中,頭發有性,文化和宗教意義嗎?

答:古埃及人有頭發。壁畫,浮雕和雕像中的大多數埃及人的頭發都被剃光了,并且與古埃及的清潔理念有關。古埃及人認為剃掉體毛是一種淨化行為,隻有這樣他們才有資格與神靈相遇。結果,大多數貴族和牧師都剃光了頭發。然而,埃及人在特殊場合和特定儀式上也戴假發。假發是身份的标志,考古發掘中有許多假地球。古埃及人不僅有假發,還有假胡須。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的雕像有胡須,而實際上統治者戴着這樣的假胡須,這在文化上是象征性的。此外,古埃及士兵和普通人可能沒有時間經常剃頭,是以他們長出了頭發。古埃及人的頭發卷曲,與現代埃及人的頭發有些相似。

問:你提到雙頭的形象是兩個靈魂的意思,在很多歐洲文化中都存在雙頭現象,比如古希臘神赫爾墨斯的雙蛇杖,神聖羅馬帝國徽章上的雙頭鷹等等。這個形象是否反映了古代文明形成中的靈魂觀?

答:就古埃及而言,"二"這個數字早已受到贊賞。埃及本身分為上埃及和下埃及,都有自己的神龛,皇冠。在埃及,這個國家也被稱為"兩個土地"(t3.wi),王位的象征還包括"兩個女神"(nb.ti)。這就是埃及人最初的世界觀,他們認為人有"牌"和"巴"兩個靈魂。其中,"卡片"在象形文字中寫上手,這個靈魂即使一個人死後也不會離開身體,而"ba"經常寫着人臉鳥身的形象,它會在人死後離開身體,帶着星星在天空中,并在特定時間回到身體。

責任編輯:彭姗姗

校對:丁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