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将往往身經百戰鑄煉而成,然而,使其成為名将并奠定曆史地位的,其實可能就是一次戰役而已。
韋孝寬(公元509年—公元580年),名叔裕,字孝寬,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陝西西安南)人,南北朝時期西魏、北周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一生南征北戰,功勳卓著,官拜大司空、上柱國,封鄖國公。為人深沉機敏,溫和正直,好讀經史。韋孝寬為人深沉機敏,溫和正直,好讀經史。

他二十歲時,遇到蕭寶夤在關中發動叛亂,于是他前往都城洛陽,請求朝廷讓他作為大軍的先鋒前去平定叛亂。朝廷很欣賞他的這種行為,便任命他為統軍。随馮翊公長孫稚揮師西進,每戰皆有功,因遷為國子博士,任華陰郡太守職。恰好侍中楊侃擔任大都督,出京鎮守潼關,讓韋孝寬做都督府司馬。楊侃對韋孝寬的才幹感到驚奇,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為妻。
公元531年—532年,韋孝寬為都督,随荊州刺史源子恭鎮守襄城,因功任析陽郡守。時獨孤信為新野郡守,二人關系甚好,而且政績出衆,被荊州吏人稱為聯璧,傳為美談。後宇文泰掌西魏政,以韋孝寬為弘農郡太守,随宇文泰俘東魏大将窦泰,于颍川破東魏将任祥、堯雄,攻克東魏豫州城,俘刺史豫州馮邕。僞造敵将牛道恒之筆迹,離間并俘獲東魏段琛和牛道恒諸将。
韋孝寬為人多智善謀,善于使用間諜。571年正月,北齊名将斛律光在汾北築13城,拓地500餘裡。韋孝寬自玉壁發動攻擊,但為斛律光所敗。由于斛律光善于用兵,韋孝寬對其頗為忌憚,是以指令手下謀士曲嚴編造歌謠,說:“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百升”就是一斛。還說“高山不推自崩,槲樹不扶自豎 ”(引自《周書·韋孝寬列傳》)。
當時任北齊宰相祖珽與斛律光不和,又趁機添油加醋:“盲眼老公背上下大斧,饒舌老母不得語。”并叫兒童歌之于路。然後在齊帝面前誣陷斛律光:“斛律累世大将,明月聲震關西,豐樂威行突厥,女為皇後,男尚公主,謠言甚可畏也”(引自《北齊書·斛律光列傳》)。又以斛律光違令率軍入京之事為借口,說斛律光蓄意謀反。天和七年(572年)七月,斛律光被誅。
韋孝寬聞名在玉壁之戰。當時高歡率東魏大軍連營數十裡,攻玉璧城,晝夜不停。韋孝寬則随機應變,竭力抗禦。東魏軍于城南築土山,欲居高臨下攻城。孝寬則于城樓之上縛木加高,令始終高于土山,并多備戰具以禦之。東魏軍于城南挖掘十條道地,又用“孤虛法”,集中兵力攻擊北城,晝夜不息。北城向來是天險,韋孝寬挖掘長溝,切斷東魏軍道地,并派兵駐守,待東魏軍挖至深溝時,即将其擒殺。韋孝寬又在溝外堆積木柴,備好火種,發現東魏軍在道地中潛伏,便将木柴塞進道地,投火燃燒,還借助牛皮囊鼓風,烈火濃煙,吹入道地,道地中的東魏士卒被燒得焦頭爛額。東魏軍又造“攻車”撞擊城牆,所到之處,莫不摧毀。雖有排楯,也無法抵擋。韋孝寬便用布匹做成帳幔,随其所向張開,攻車撞之,布受沖擊緩沖之,城牆因未受損。東魏軍在城四周挖掘道地二十條,用木柱支撐,然後以油灌柱,放火燒斷木柱,使城牆崩塌。
韋孝寬在城牆崩塌處用栅欄堵住,使東魏軍無法攻入城内。東魏軍盡用攻城之術,但皆被韋孝寬所破。高歡攻城五十天,士卒死亡七萬人,精疲力竭,用盡心計,仍未攻克,高歡急得舊病複發。當時有隕石墜入東魏軍營中,東魏軍驚懼,高歡遂于十一月初一解除對玉壁的包圍,撤軍。高歡回到晉陽後,一病不起,于次年正月死去。
玉壁之戰是中國古代城邑保衛戰中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的著名戰例。作戰中,韋孝寬足智多謀,因敵設防,指揮果斷,縱使高歡精疲力竭,也未能攻克玉壁。西魏文帝元寶炬特派殿中尚書長孫紹遠、左丞王悅前去慰問,并晉升韋孝寬為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建忠郡公爵,以獎其守玉壁之功。
讀韋孝寬之史,既歎于其用兵之随機應變,變化無窮,亦奇于其曆三朝之替,經昏明之君,以不世之功而能善終,此誠古大将中所稀見。而細讀韋孝寬之史,則知其為大将,君明則武,君黯則退,能和衆人,能得衆心,為人直而溫和,三代之替,始終得形勢之要,擇得天下之助者而效命從功,此誠其“戰略”判斷之明也。以此可見,真名将者,非但料敵于明,善于戰陣,更需擇君于明,建功于有為之君,此秦王翦和漢馬援之屬。
----------------------------
微 信 公 衆 号 :世 界 五 千 年 曆 史
曆 史 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