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歡未能完成統一東西魏大業,臨終前抱憾為高澄鋪平道路

文|曆史回憶室(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十月,高歡親自帶兵進攻玉璧城,西魏守将韋孝寬積極防守。東魏軍屢攻不下,傷亡慘重。連續五十多天苦戰,高歡不僅沒有攻破玉璧城,反而被韋孝寬奪據了土山。

東魏的将士死傷達7萬餘人,全都葬在一個深坑。高歡本來并不把一座玉璧城放在眼裡,而在交戰中遇到連續的慘敗。是以智力俱困,又痛惜将士,憂慮過度因而患病。

高歡未能完成統一東西魏大業,臨終前抱憾為高澄鋪平道路

高歡玉璧之戰後身患重病,卻為粉碎謠言強撐着身子出席宴會

十一月,有流星墜入高歡軍營,東魏軍隊上下驚懼不定。以為是噩運之兆,軍隊無心再戰,高歡最後無奈被迫撤圍回軍。

見西魏撤軍,韋孝寬想趁機鼓舞士氣,徹底惑亂東魏軍心。于是想出一計,散布謠言說高歡被流箭射中,已經身亡斃命。西魏士兵都歡呼鼓舞,士氣高漲。東魏軍隊中流言四起,人心惶惶。

高歡見軍心随時有嘩變的可能,非常擔心,為了平息謠言穩固軍心。就在軍中設宴,雖然大病在身,也強撐着親自出面,招待各級将領。

高歡未能完成統一東西魏大業,臨終前抱憾為高澄鋪平道路

高歡坐鎮宴席間要斛律金表演才藝,斛律金一首《敕勒川》唱哭高歡

在宴會上,高歡強裝精神高漲,和戰士們把酒言歡,并指令他的得力幹将斛律金演唱《敕勒歌》以安撫軍心。

斛律金身材魁梧,一身戎裝,站在軍帳中間,提着酒壺,邊飲邊唱: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是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歌曲描繪的是北方天空、高山、草原、牛羊的遊牧生活場景。東魏的士兵多來自北方的草原,斛律金以鮮卑語唱着。他蒼涼悲壯、慷慨激昂的歌聲打動了在場的士兵們。大家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家鄉,富饒的草原、清澈的河流、奔馳在雄偉的陰山下的駿馬......

高歡本也是鮮卑化的漢人,生活在敕勒川。斛律金的歌聲也讓這位戰事失敗又身患重病的老丞相不禁懷念起家鄉,他端酒坐在席位上。一邊随斛律金低聲和唱,一邊留下了痛楚的淚水。史書有記載下這一幕:時西魏言神武中弩,神武聞之,乃勉坐見諸貴,使斛律金《敕勒歌》,神武自和之,哀感流涕。

高歡未能完成統一東西魏大業,臨終前抱憾為高澄鋪平道路

高歡病情惡化,高澄卻擔心侯景的忠心問題

《敕勒歌》重新振作了東魏将士的志氣,卻沒法挽救病勢危重的高歡。高歡重病期間,長子高澄常服侍身邊,但總是心事重重。高歡看出了兒子的憂慮,便問:“我看你滿臉愁雲,你是在憂思什麼事嗎?”高澄沉默着,不知道怎麼開口。

高歡問:“你是不是擔心侯景反叛?”高澄急切地說:正是此事,那侯景為人勇猛而且擅長作戰,我怕自己敵不過他啊。當時的侯景曾經放肆的說到:‘我王高歡在世時,在王手下做事,我不敢與任何異心;若是我王高歡不在了,我不屑跟你這個小孩兒高澄做事的’。

侯景早先作為爾朱榮的先鋒,曾打敗并且活捉聲震河北的起義首領葛榮,名噪北方各地。河陰之變後,高歡發難讨伐屠殺群臣的爾朱榮,侯景投降高歡,并大受重用。侯景的謀略比别人高出數倍,而且為人殘酷,治軍極為嚴整。

另外,他将戰争中搶掠得到的财物全都分賞屬下将士,是以部屬都願意為他賣命。打起仗來,他的計謀常常出奇制勝,因而很少敗北。

高歡十分信任他,給了他号稱十萬人馬的指揮權。他在洛陽霸占了黃河以南的州郡,形成一個獨立王國。是以,高澄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

高歡未能完成統一東西魏大業,臨終前抱憾為高澄鋪平道路

高歡向高澄交代用人事宜,搬出鉗制侯景殺手锏——慕容紹宗

面對兒子的憂慮,病榻上的高歡振作精神,細細交代了用人事宜。

他對高澄一一分析了幾位手下重臣,說道:庫狄幹這位鮮卑老人,斛律金這位敕勒老人,他們倆都是性格耿直、強勁有力的人,絕不會辜負你的;朱渾道元、劉豐生他們倆遠道前來投奔我,也一定沒有背離我們的心意。

潘相樂原本是個道人,心地和善厚道,你們兄弟幾個人會得到他的幫助的;韓軌有點耿直愚魯,你們應該寬容待他;彭樂的内心很難猜測,應該提防他;段孝先是個忠貞守節、仁德厚道的人,他智勇雙全。在所有内外親族中,隻有這個孩子是個可造的人才,軍旅大事可以和他共同謀劃。

對于高澄心頭上最大的憂患,高歡也早已為他想好計謀。他告訴高澄:“侯景專制河南已有十四年了,他一直飛揚跋扈,有奪取天下的志向。所有人當中,能夠打敗侯景的,隻有慕容紹宗一人。我故意不讓他得到富貴,就是要把他留給你。等你繼位後,你再對慕容紹宗略施恩惠,提拔他,他必當感激流涕,對你忠心耿耿。到時你再讓他去對付侯景,就是事半功倍了。”

高歡未能完成統一東西魏大業,臨終前抱憾為高澄鋪平道路

高歡壯志未愁而死,未能完成統一大業,卻給高澄鋪平了道路

高歡深知自己已經是病入膏肓,是以為兒子做好後路安排。他告訴高澄:現在天下還沒有安定,如果我死了,你不要馬上發喪。又拿出一封親筆書信給兒子高澄,吩咐道:在我死後你就把這封信交給侯景,按我之前交代給你的方法去做。你的心頭大患也就可以解決了,我也可以安心離去。

不久後,高歡重病抱憾離世。高澄按照父親的計謀,秘不發喪,并将書信快馬加鞭的送給侯景。因為高歡害怕每次通信時被他人篡改資訊,是以與侯景定下書信背後點上一點的規矩。而高澄送的信,并沒有加上暗号。是以侯景看完書信後就明白,高澄已經知道他不會再歸順高家,若是他應邀必定是有去無回。想到這些,侯景立即召集兵馬,起兵造反。

高澄見此情況,立刻招來慕容紹宗,讓他作為主将領兵去平定侯景的叛兵。侯景果然十分忌憚慕容紹宗,聽到高澄派來領軍的人居然是慕容紹宗。當時内心就一片懔然,暗道:“難道高歡是真的沒有去世?是以讓高澄派慕容紹宗領兵的。”慕容紹宗也是如高歡所說那般,出馬就将侯景的叛軍打敗,侯景帶着殘兵逃竄到南邊,最後投靠梁朝。

侯景在投靠南梁後,再次反叛。最後占領了建康,自立為王。把整個江南攪得天翻地覆,梁朝也是以一蹶不振。高歡的次子高洋趁機奪下梁朝的淮河一帶,而高澄逼迫孝靜帝禅讓,但是在登基前一天宮變身亡,不過好在其弟高洋還在。是以高洋完成了高澄的遺願,繼承了帝位,并且成功建立了北齊。

總評:

其實,在給侯景的書信中,高歡故意沒有加上暗号。他十厘清楚侯景為人心思細膩且為人狡詐,收到書信後一定會發現問題,起兵謀反。慕容紹宗必定能将他鎮壓,而被鎮壓後,他會投靠南梁。以侯景不順服的本性,必定再次造反南梁。

高歡的一箭雙雕之計,不但掃除了心頭大患,還為兒子稱帝打下了基礎。但可惜的是,一代枭雄玉璧之戰慘敗,最終沒能親自一統東西魏,夙願未完。

更多精彩曆史故事,歡迎關注【曆史回憶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