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的故事被很多影視劇搬上熒幕,她的野心、能力讓李隆基登基後就立刻處死足見這位公主對皇位的威脅和自身的政治素養讓李隆基不得不殺她。
但同樣有位公主也擁有和太平公主一樣的野心,想讓自己的父親立自己為皇太女,比她母親韋皇後還有蠢的公主。

安樂公主(684年 - 710年7月21日),小名裹兒,生于房陵縣(今湖北省房縣),唐中宗李顯的幼女,母親是韋皇後。初适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中宗複位,韋後與三思私通,把持朝政,公主亦恃勢驕橫,納賄授官,墨敕斜封授之,時稱“斜封官”。崇訓死,改嫁武延秀。欲擁韋後臨朝,以己為皇太女,乃合謀毒死中宗。
溺愛中長大的安樂公主 嗣聖元年(684年),唐中宗李顯被廢,貶黜至均州,後遷至房陵(今湖北省房縣)。因韋氏動了胎氣,早産生下一個女兒,就是安樂公主,她出生時,李顯脫下自己的衣服來包住她,故命其名為裹兒,李裹兒十三歲時,出落成美女,姿色美豔,聰明伶俐,李顯與韋氏對她十分寵愛,自幼聽其所欲,無不允許。李裹兒從小就養成了驕傲任性、蠻橫霸道的脾氣。
少不更事的她以安樂郡主的身份嫁給武崇訓。武崇訓是武三思的第二個兒子,他一心癡戀着李裹兒,無止盡的付出和溺愛幾乎沒有了底線。
可卻沒有換回真心,被慣出毛病的李裹兒心裡日漸扭曲,尤其是在李顯複位後,更是無法無天。
這李裹兒野心勃勃,上奏章申請立她為皇太女,也就是未來皇位的接班人。恐怕這也是有了武則天這個前車之鑒,使得唐朝皇室很多公主和賓妃都有了這個想法。
恃寵而驕
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李多祚等發動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傳位給李顯。恢複帝位之後,安樂公主恃其寵愛權傾天下,侯王權臣多出其門。曾自做诏書,蒙住前面的内容,請中宗畫押,李顯笑着答應其請。還奏請立為皇太女,左仆射魏元忠勸谏不可如此行事,安樂公主說:“元忠是山東愚頑倔強之人,怎能與他商議國事?阿武尚且當上皇帝,我本是皇帝的女兒,有何不可呢?”與太平等七公主全都開置府署,而安樂公主府屬官員尤為浮濫,盡都出自屠販之家,因是捐納資财買得官職,批降墨敕斜封授職,以故被稱之為“斜封官”。 安樂公主集天下巧匠,在洛州昭成寺中,造了一座百寶香爐。爐高三尺,開有四門,架四座小橋,雕刻着花草、飛禽、諸天、伎樂、麒麟、鸾鳳、白鶴等,爐身嵌着珍珠、瑪瑙、珊瑚、寶石、車磲、琬琰,用錢三萬,府庫曆年儲藏為之一盡。
安樂公主擁有兩件百鳥裙,為曠世珍品。百鳥裙是由負責備辦宮中衣物的機構尚方制作的,采百鳥羽毛織成。此裙的顔色鮮豔無比,令人眼花缭亂,不知其本色,從正面看是一種顔色,從旁看是另一種,在陽光下呈一種顔色,在陰影中又是另一種,裙上閃爍着百鳥圖案。後來益州獻單絲碧羅籠裙,縷金為花鳥,細如絲發,大如黍米,眼鼻口甲皆備,神奇而不可思議。《新唐書·五行志》記載:“日中影中,各為一色,百鳥之狀”,在當時貴族女性中廣為流行,安樂公主把其中一件百鳥裙獻給母親韋皇後,頗受皇後喜愛。《朝野佥載》稱,安樂公主造百鳥毛裙以後,百官、百姓之家效之,“山林奇禽異獸,搜山蕩谷,掃地無遺。
根據曆史記載,安樂公主曾經動用國家權力,捕殺珍禽制作“百鳥裙”,還仿造皇宮建造房間,工藝真是比皇宮還講究。除此外,她曾經奏請将昆明池賜作自己的私家池塘,如果皇帝不願意,就自己開鑿定昆池……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在父母的驕縱下,她終于挑戰了不可能,在皇權時代,向自己的父親發出了終極一問,“父皇,我可不可以被立儲,成為皇太女?”
這種行徑震驚了朝野,左仆射魏元忠态度最為激烈,他對中宗說,這種行為聞所未聞,堅決不能實行。安樂公主聽到後,冷笑道,“魏元忠這種木瓜腦袋,不懂變通,怎麼能跟他讨論國事?”緊接着,安樂公主又質問自己的親爹,“武則天這樣出身的人都能當皇帝,我是您大唐皇帝的女兒,為什麼不能當皇太女呢?”
奢靡無度
安樂公主營建房間及安樂佛廬,全都模拟宮禁,而工巧還要超出一頭。她曾奏請将昆明池賜給她作為私家池沼,李顯說“:先帝從未将它給過别人。”安樂公主不高興,便自己動手開鑿定昆池,綿延數裡之地。“定”的意思是可與之相抗衡的意思。司農卿趙履石為她家繕治,累砌石頭以模仿華山,石階石橋,縱橫交錯,溪水九折回旋,并造石泉噴水。還鑄造寶爐,镂刻怪獸神鳥于其上,其間鑲嵌砗磲珊瑚不計其數。
武崇訓經常唆使安樂公主淩辱太子李重俊,以不是韋後所生而呼為奴。并數次勸安樂公主請求李顯将李重俊廢為王,而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緻使李重俊氣憤不已。
景龍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将軍李多祚等,矯诏發羽林軍三百餘人,殺武三思、武崇訓于其府第,并誅其親黨十餘人,又引兵從肅章門斬關而入,叩擊閣門而搜捕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急忙逃至李顯和韋皇後處,并揚言說:“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後再依次捕弑皇後和陛下。”李顯和韋後一時大怒,遂帶着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兵鋒,令右羽林将軍劉景仁率飛騎二千餘人,屯太極殿前,閉門自守。李重俊兵敗被殺。
武崇訓死後,安樂公主與武延秀私通,随即嫁給他。出嫁這天,借用皇後車駕,自宮中送至其家,李顯與韋後為之出臨安福門觀覽,并下诏雍州長史窦懷貞為禮會使、弘文館學士作為傧相,相王李旦為之障車,捐賜金帛不計其數。第二天,大會群臣于太極殿,安樂公主披服翠衣以出,向天子叩頭兩次,又南面拜見公卿,公卿大夫全都伏地叩頭。武攸暨與太平公主雙舞于前為帝拜壽。
賜予群臣絹帛數十萬。唐中宗李顯臨禦承天門,大赦天下,賞賜群眾宴飲三天,内外官員普賜勳爵,緣禮官屬兼賜官階與爵号。奪取臨川長公主的舊宅作為府第,廣拆民房,怨聲載道。宅第建成之後,禁中财物為之一空,還借用萬騎儀仗、内府音樂護送公主還家,李顯親出臨幸,宴飨近臣。武崇訓之子年僅數歲,就授職太常卿,封為鎬國公,享受實封五百戶。安樂公主生子滿月,李顯與韋後再臨其家,并大赦天下。
政變被誅
當時,安樂公主與長甯公主、定安公主三家家丁掠取平民子女作為奴婢,左台侍禦史袁從一縛送下獄,安樂公主入朝申訴,李顯為她下手诏,指令從一釋放。從一說:“陛下接受公主的申訴,縱容奴仆掠取平民,憑什麼治理天下?臣知道釋放其奴就可免禍,劾治其奴就會得罪公主,但不忍虧屈陛下之法,以苟且偷生。”李顯對他的奏請不予接受。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李裹兒與韋皇後合謀下毒李顯,李顯中毒暴斃 ,韋後将台閣政職、内外兵馬大權以及中央禁軍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黨羽和族人,朝政大權盡落韋氏之手。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遺诏,立李重茂為皇太子,安國相王李旦輔政,韋後為皇太後攝政,以平衡各方勢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韋溫更改诏書,勸韋後效仿武則天。
得到消息的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7月21日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以禁軍官兵攻入宮中。據《新唐書·公主傳》記載,當時安樂公主正在攬鏡畫眉,聞知亂起,逃至右延明門,追兵趕到,斬其首級,終年二十五,追貶為“悖逆庶人”。唐睿宗李旦複位之後,下诏按二品的禮節予以安葬。而《舊唐書·外戚傳》則記載,公主與武延秀在内宅與士兵格戰良久後雙雙被斬。
武則天當初為了奪取政權,屠盡李家宗室,犧牲自己親生女兒的性命,皇權的争奪沒有對錯,隻有勝敗。
是以在她之後才有了安樂公主、太平公主、韋後等這些野心勃勃又心狠的女性。
唐中宗的死是著名的公案,正史記載被韋後和安樂公主毒殺,但有學者提出質疑,曆史是勝利者譜寫的故事,真相後人無法知曉,畢竟韋後和安樂公主都是皇權争奪的失敗者。
但安樂公主的驕縱、野心和狠毒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