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瑞士安樂死膠囊機器合法化,或将開啟一鍵死亡?為何我國不實行?

如果你的家人,正在被病痛折磨,他自願提出安樂死,你會支援他嗎?

這個問題,相信每一個人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答案。

維克多·埃斯科巴是一名慢性病患者,他的去世,讓安樂死這個話題再次拉回人們的視線,網絡一片熱議。

“像我一樣的退行性疾病患者還有很多。如果我們要求有尊嚴地死去,那是因為我們的生命在很久以前就已經結束了。”這是維克多申請安樂死成功後發出的感慨。

瑞士安樂死膠囊機器合法化,或将開啟一鍵死亡?為何我國不實行?

圖源:醫學界公衆号

維克多是哥倫比亞人,他不幸的患上了17種慢性病,包括糖尿病,抑郁症,肺動脈高壓,骨關節炎等等。一天要吃的藥物不少于十種,不堪病痛折磨的他,3次申請安樂死。

他的工作頻繁接觸到一種緻癌物——石棉,這也是導緻他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原因。在17種慢性病的折磨下,他呼吸功能減弱,離開氧氣瓶就無法呼吸,咳嗽帶血,全身疼痛,病魔讓他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

但他并不是癌症患者。醫生說藥物可以緩解他的身體不适,是以他2次申請安樂死都被拒絕。直到2021年7月,哥倫比亞修改了安樂死的限制條件,這一次他終于成功申請安樂死。

瑞士安樂死膠囊機器合法化,或将開啟一鍵死亡?為何我國不實行?

而他的申請也遭到了教會的抨擊,教會認為,躲避痛苦,選擇死亡是一種“謀殺”。

可他堅定地說道:“我不害怕即将發生的事情”。最終,60歲的維克多在家人的陪伴下,完成了安樂死注射。他将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拍成了視訊,面對鏡頭,他笑着說,他為非絕症者赢得了主宰人生的機會!

維克多的故事,引起衆多疾病患者的共鳴。病痛将人們拽入無盡的深淵,抵抗過後,仍被黑暗包圍,這時,我們應該如何選擇?是接受命運的安排,繼續苦痛,還是主宰自己,找回主動權?

瑞士安樂死膠囊機器合法化,或将開啟一鍵死亡?為何我國不實行?

一、瑞士自殺膠囊“合法化”,或将開啟一鍵死亡

據瑞士報道,一款3D列印自殺膠囊在瑞士“合法化”,可能會在2022年時投入使用。這款機器的出現引起了網絡熱議,部分人認為機器為想要安樂死的人提供了便利,也有的人批判該機器稱為“殺人機器”。

據設計者表示,這款機器可以設定死亡時間,并自己啟動死亡按鈕。機器被啟動後,艙體便會被氮氣包圍,隻需短短30秒,使用者便會迷失方向,失去意識,在沒有任何恐懼的情況下離開人世。

不過,這款機器的“法律審查”還在進行當中。社會各界也對該機器的合法性表示深度懷疑。如果是你,你希望這個機器正式投入使用嗎?

瑞士安樂死膠囊機器合法化,或将開啟一鍵死亡?為何我國不實行?

圖源:中國新聞周刊

二、為何大陸不實行安樂死?

安樂死分為兩種,一種是積極安樂死,另一種是消極安樂死。“協助自殺”也是安樂死的一種,大多數國家法律允許的也是這種方式。目前,世界上有多數國家協助自殺都是合法的,例如,荷蘭,比利時,瑞士,盧森堡等。

而安樂死在中國,一直是一個争議頗多的話題。因為安樂死涉及到社會倫理,道德法律,醫療等多方面。至今,安樂死在中國的法律上,依舊是一片空白,沒有定論。

大陸台灣著名體育主播博達仁,因罹患胰腺癌,被病痛折磨,最終選擇了去瑞士進行安樂死。 因為瑞士是唯一一個可以為外籍人執行安樂死的國家。

他的這個選擇,花光了自己一生的積蓄(安樂死費用約60多萬元),其實安樂死,并沒有想象的那麼輕松和容易。安樂死,也許對大多數人來說,或許“死不起”。

瑞士安樂死膠囊機器合法化,或将開啟一鍵死亡?為何我國不實行?

2021年,《人口學刊》釋出了一項關于大衆對安樂死态度的研究資料,資料顯示,支援安樂死的大約為55.2%,不支援者(包括反對和中立)為44.8%,明确反對的為7.1%,态度中立者為37.7%。

研究者認為,該研究資料跟以往資料相比較,安樂死持中立态度的比例呈明顯的上升趨勢。

法學專家顔三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疾病患者在極端痛苦、難以忍受,又無法延續生命的情況下,有選擇以有尊嚴的方式死去的權利。

瑞士安樂死膠囊機器合法化,或将開啟一鍵死亡?為何我國不實行?

但是,現實生活中,安樂死不僅僅是法律的問題,更是社會和倫理的問題,它還涉及到十分複雜的技術問題。大陸實作對“安樂死”立法,必須努力滿足四個條件。

首先是要實作醫療技術的普及和發展。一些小醫院,小診所或許不能準确的對患者進行判斷,采取安樂死可能造成“草菅人命”的現象。

其次是要完善醫療保障體制,讓選擇安樂死的重症患者,沒有經濟負擔。

再者是要提升醫生的職業道德水準。絕不能出現家屬賄賂醫生,在沒有通過患者同意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安樂死。最後是要完善安樂死的技術,避免法律風險和道德風險。

瑞士安樂死膠囊機器合法化,或将開啟一鍵死亡?為何我國不實行?

三、如果“安樂死“不能立法,病痛患者就隻能痛苦而終?

大陸惡性惡性良性腫瘤和慢性病的發生率在逐年增長,對于病痛患者來說,治療過程中充滿了恐懼、抑郁、孤獨等負面情緒。也許很多人都想過,沒有尊嚴地活着,不如一走了之。

面對生命的最後一程,如果安樂死不能立法,病痛患者就隻能痛苦而終嗎?

答案是否定的,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人們畏懼死亡,畏懼死亡,從來沒有過涉及死亡的臨終教育。是以,當死亡來臨時,不管人們多努力,對死亡的恐懼,依然會以各種形式存在。

這些即将面對死亡的患者,可以選擇緩和醫療來緩解痛苦。緩和醫療是指從情緒精神,實際需要等各方面幫助,生命有限的人減輕痛苦,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臨終關懷”。

瑞士安樂死膠囊機器合法化,或将開啟一鍵死亡?為何我國不實行?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樓慧玲醫生表示:緩和醫療不是不治療,也不是消極應對,而是一種積極全面的治療”。

專科醫生對患者的壽命進行鑒定,判斷生命小于六個月的患者,建議不使用對抗性的治療手段,而是通過“身、心、社、靈”四方面的關懷,減輕患者病痛,實作身心平和。

死亡是每個人必然會經曆的人生終點,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有尊嚴地死去。最後,回到我們開頭那個問題,你支援安樂死嗎?

如果某一天,你或者你的家人,正在被病痛折磨,安樂死會成為你們主宰自己命運的選擇嗎?#謠零零計劃# #守護銀齡世界#

參考資料:

[1]一個慢病患者決定 “安樂死”,已執行.醫學界.2022-1-10.

[2]安樂死,真的死不起.中國新聞周刊.2022-01-04.

[3]【清明】說說緩和醫療.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2017-04-0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