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日報-川訊
四川觀點 記者 鄭志浩 内江觀察羅偉 唐光攝影報道
10月16日,内江市龍昌市環城東路,西南國際輕紡城項目現場,勞工們正在進行外立面的裝修工作,一期工程正在裝修,原有的灰色混凝土外立面覆寫着越來越光滑的瓷磚。
西南國際輕紡城這個平台,是隆昌打造中國紡織第四極的重要動力點。基于龍昌悠久的涮涮紡織文化,以該項目為契機拓展國内外市場,龍昌正在将紡織行業推向一個新的水準。

更換
紡織品交易市場更新破解發展瓶頸
"你在各種電商平台上賣的很多被子,其實都是龍場制造的。龍昌市紡織品加工行業協會會長劉勇介紹,龍昌自古以來就是國内紡織品生産、加工、銷售的集散地。早在清乾隆時期,龍昌當地亞麻業已初步形成,随着化纖産品的普及,20世紀70年代,龍昌當地紡織企業集體向化纖家紡轉型,90年代在交通道路上和新華街形成了兩大化纖市場。
目前,兩大市場的年營業額已達20億元,約1000萬人從事紡織行業,其中5萬人在當地就業,另有5萬人龍昌人在成都、上海、杭州、昆明等地從事紡織品生産、加工、銷售、物流等工作。
然而,經過30多年的發展,城市化纖市場由于存儲空間小、消防設施不完善、停車擁堵等問題給企業和客戶帶來了很多不便,"大産業、小市場"的局面跟不上發展需求,迫切需要轉型更新。為此,兩大市場的商戶組成了一個财團,投資開發西南國際輕紡城——這是一個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推廣的經營平台,承接隆昌化纖市場的整體搬遷。
西南國際輕紡城項目規劃總占地面積260畝,總規劃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總投資10億元。共三期建設,一期貿易流通區交易市場面積約25000平方米。交易市場建成後,可容納1200家核心企業進入營運,整體營運成熟,預計年交易規模将超過200億元,直接間接帶動10萬人就業。
該項目的第一階段計劃于2021年底投入試運作。"通過'騰籠不換鳥'的形式,原有市場上數百家商戶集中簽約,以及來自成都、昆明等全國各地的近300家商戶簽約,輕紡城投資進展順利。該項目是與引進相關的項目,緻力于建設浙江柯橋後中國輕紡城、江蘇南通斯塔克石橋家紡城、廣州國際輕紡城後的第四極中國紡織城。
填充短闆
創新産業願景走向外界 讓"天下長長長"
新的貿易空間已經出現,新的産業形态正在培育之中。根據規劃,中國西南國際輕紡城項目将依托線下實物市場,重點發展紡織電力商業狀态。
"目前,龍昌已發展了十幾家純電商紡織企業,一家企業交易量已突破數十億,五戶達到5000萬元水準。劉勇表示,傳統家紡行業受到電子商務的擠壓和沖擊,向線上電子商務的轉型一方面積極擁抱行業趨勢,也為企業開辟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生産加工,是紡織工業的獨創品。在這一領域,龍昌家紡企業整體呈現出"小而散"的局面,以小企業租房加工和家庭作坊加工為主。"今年有一家浙江做外貿企業來訪,也因為龍昌缺乏标準化的加工能力和專業化的現場承接訂單,未能留住這家企業的訂單。劉勇介紹。
短闆亟待完成,項目一期貿易流通區預計将于2021年底投入試運作,随後跨境電商倉儲物流區和加工研發總部區建設。加工研發區将建設标準化廠房,建設智能化生産線,提高龍昌紡織的生産效率和品質,力争在2022年開工建設,為龍昌紡織行業打造堅實的制造基地。
同時,龍昌還将推動當地紡織企業做大做強,通過整合中小企業等方式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引領龍場紡織品牌建立龍場紡織品牌,改善紡織企業"小散化"現狀。
前者的輕紡城用"國際化"字樣,彰顯了龍昌紡織業發展的遠見卓識。今年以來,龍昌紡織産品大放異彩。6月,西南國際輕紡城通過市場采購向美國出口價值25萬元的嬰兒用品,成為四川市成都以外地區首家參與市場采購貿易的輕紡城;
目前,龍昌紡織産品通過跨境電商和市場采購貿易已銷往美國、巴西、加拿大、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國家。接下來,龍昌将進一步推動紡織産品出海,提升龍昌紡織品牌的國際知名度。
本文摘自《川報》-創關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國家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傳播和傳播服務。
使用者名: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