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喜歡的,才是最重要的。
1
中國美術館曾經舉辦過一次于右任書法作品展,标題是“為萬世開太平”,感覺很霸氣,觀後超震撼。
先生的大作,又一次被深深震撼了。
不愧是"當代草聖"、"近代書聖"、“西北奇才”。
于右任先生給人最初的印象,是“美髯公”,一部胡須飄飄灑灑,煞是氣派。
他更大的魅力,其實是幽默。開心快樂,人就不容易衰老;豁達智慧,才能夠風趣幽默。
單從于先生的名字上,就可見一斑。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誘人。
怎樣才是“誘人”?
大機率離不開四個字:魅力四射。
養出精氣神,潇灑立乾坤。
他的書法知名度,人品美譽度,生活态度,精神氣度,思想溫度,靈魂高度。
後來他幹脆把“誘人”改成諧音“右任”,并以此為名;别署“騷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
一顆心,不染塵埃,風流潇灑;
一支筆,縱橫捭阖,書寫天下。
于右任說過一句話,振聾發聩:“陰險龌龊的人,創作不出正大氣象的作品”。
是以,于右任先生的養生第一秘訣,就是“自我寬心”。心寬,則道路寬;心大,則世界大。
他喜歡一副對聯,就是一個佐證:
胸中有志乾坤大,心底無私天地寬。
專心學習,逐一參悟。
2
于右任先生的第二個養生秘訣:專心寫字。
黃匡在《瓯北醫話》寫道:“學書用于養心愈疾,君子樂之。”
明代何喬遠說:“書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氣,散心中郁,故書家每得以無疾而壽。”
書法是一種運動,一種勞動,也是一種活動。手眼身法步,心念意神志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集中鍛煉”。一筆一劃,一撇一捺,起承轉合,傾情揮灑。
心中沒有雜念,小屋别有洞天;
煩惱煙消雲散,清淨自成神仙。
可以寫一寫鄭闆橋:青菜蘿蔔糙米飯 ,瓦壺天水菊花茶 ;
可以寫一寫曾國藩:無求便是安心法 ,不飽真為卻病方 ;
可以寫一寫張之洞:能忍耐終身受用, 大學問安心吃虧 。
養生學家周星蓮說:“作書能養氣,以能助氣,靜坐作楷書數十字或數百字,便學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揮臨,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覺靈心煥發。”
書法,要求作者有“工匠精神”,全神貫注,精益求精;事無巨細,一絲不苟。
寫字的時候心無旁骛,肢體動作與内在氣息完美結合,協調貫通,陰平陽秘,氣血調達。
這項技能,在無形之中,整合了精神,梳理了思想,平衡了心态,對于養生,善莫大焉。
會吃,健康快樂。
3
于右任先生的第三個養生秘訣:細嚼慢咽。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
在一個人的健康裡,飲食占去半壁江山。不論是古今中外,戲裡戲外,能夠得長壽者,在飲食方面都做足了功夫。
飲食是一種偉大的藝術。
所謂飲食,說白了就是“吃喝”。會吃會喝,健康快樂;胡吃海塞,惹病招災。
脾胃是後天之本,它們負責把食物加工成水谷精微輸送到身體的四面八方,讓生命良性循環,健康成長。
對于進口的食物,于右任先生推崇的方法,是“細嚼慢咽”。
益壽延年,歲歲平安。
在生活方面,他有一個嗜好:品味美食。
每次回鄉探親,他都要到老字号餐館享受一下三秦美味。
酒飽飯足之後,他會興緻勃勃地揮毫潑墨,秀一秀自己的書法,随手送給那些熱愛書法的粉絲。
于先生認為,人體的氣血要靠飲食來提供和保障,脾胃則是加工中心,良好的消化、吸收,才能轉化氣血,進而有效地運作、輸布,它們功能的好壞,直接決定人體的健康與否。
“細嚼慢咽”這個動作,恰恰就是呵護脾胃,幫助它們運化。
大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4
于右任先生的第四個養生秘訣:擁抱自然。
文學大師歐陽修說,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生,不自戕賊夭阏,而盡其天年,比自古聖智之所同也。
于右任先生,對于浩瀚無邊的大自然情有獨鐘,永遠充滿着摯愛深情。隻要有一點空閑,他就會到住所附近的樹林裡散步,笑看花開,且聽風吟。
于右任先生說:“靜能藏神,躁則消神。樹木讓人心曠神怡,當然對身體有益。每天去樹林裡走一走,身體好得連藥都不用吃。”
《昨非庵日纂》裡記載:食畢,飲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臍。
堅持自律,效果神奇。
于先生一直遵循這個原則,數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動。
作息方面,他的标準是《太平禦覽》中的名句:早起不在雞鳴前,晚起不在日出後。
清代養生專家曹庭棟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晝動夜靜,乃陰陽一定之理。”
于老喜歡各種樹木,花草;對于蒼松翠柏,他尤其喜歡。
于右任的書房裡,懸挂着一幅自己寫的對聯:“種柳觀生意,栽松養太和。”
足見,他對大自然的深情厚誼,這也是他健康長壽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