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作者:行旅江南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文圖/應志剛

我一般是不逛蘇州那些有名氣的園林的,人氣太旺不是情趣,好端端的心情也會被鼎沸的人聲熏得窒息。

那天實在無聊,朋友非要拉着去看獅子林的彩色玻璃,隻好由他。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獅子林以太湖石堆砌的假山聞名,想起兒時在公園鑽山洞的經曆,加之近來家庭瑣事擾心,也想去找尋一番兒時的趣味,給生活一絲溫情的回顧。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這獅子林我是頭回去,關于她的典故,因了平常翻看蘇州野史頗多,略知一二。

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禅師到蘇州講經。翌年,弟子們買地置屋為禅師建了一座禅林,初名"獅子林寺",後易名"普提正宗寺"、"聖恩寺"。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世事更疊,獅子林幾易其主,至1917年,由上海顔料巨商貝潤生(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叔公)從民政總長李鐘钰手中購得。

貝家花費80億銀元,經幾十年修整擴建,将西洋造園手法和家祠引入園中,使其成為融禅宗之理、園林之樂于一體的寺廟園林。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獅子林的假山曆來為人樂道,清代文人朱炳靖鑽過假山後寫道:“對面石勢阻,回頭路忽通。如穿幾曲珠,旋繞勢嵌空,如逢八陣圖,變化形無窮。故路忘出入,新術迷西東。同遊偶分散,音聞人不逢。”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獅子林的假山,通過模拟與佛教故事有關的人體、獅形、獸像等,喻佛理于其中。在假山頂上,聳立着著名的五峰:居中為獅子峰,形如獅子;東側為含晖峰,如巨人站立,左腋下有穴,腹部亦有四穴,在峰後可見空穴含晖光:吐月在西,勢峭且銳,傍晚可見月升其上;兩側為立玉、昂霄峰及數十小峰相映成趣。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那天走進獅子林,果然如想象中的人頭攢動。若想拍一張沒有人頭湊熱鬧的照片,也隻有将鏡頭對準屋頂,拍一拍藍天下的高牆飛檐。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但我懂得如何尋找快樂。我鑽入山洞,透過太湖石天然的镂空,看着美女從我一個孔洞的世界裡一個個走過。

人天生有偷窺的本性,何況我更是一個生理正常的男子,偷窺美女也是本性使然。

我在陰暗的角落裡一直在想,這般大的園林,原先是富貴人家的宅院,到了晚上若是沒有百八十個美女住在裡面,豈不了無生趣,甚而陰森鬼魅?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由此衍生想象力,當年的那些老爺們,會不會攜了同好,或是單獨一人,就曾躲在這假山裡面,放下日間的斯文,正如我此般,窺視着他領地裡的美女。

其實人都是俗不可耐的,所有的美好都是經過加工所得。别說我一個普通男人,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嫔妃的皇帝,也是俗的令人捉急。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公元1762年,乾隆遊玩獅子林後,一時雅興大發,揮筆寫下“真有趣”三字。

給乾隆當導遊的狀元黃喜在一旁見了,心裡直歎這皇帝老兒太特麼俗氣,便說,“萬歲禦筆千金,微臣一貧如洗,叩請皇上把中間的有字賞給奴才吧!”

乾隆原本也懊惱自己這般鄙俗,順着黃狀元給的台階,順水推舟的把有字賞給了他,成了“真趣”二字。

皇帝走後,地方官在此築造亭閣,将“真趣”二字作為亭名。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獅子林可說是蘇州古典園林的一朵奇葩,是蘇州園林裡西方風格最為繁雜的一處。不消說其他,單單就這源自西方的彩色玻璃,沒有一處園林比得上獅子林這般濃墨重彩般地應用。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而說起這些彩色玻璃的來源,都以為是貝家花大價錢從國外買來的,卻很少有人知道一段典故。

當年,上海的洋人建造一座大廈,從國外運來一批彩色玻璃,大廈竣工後,整塊的玻璃在安裝過程中切割下不少下腳料,洋人們準備運到郊外填埋。

此事正巧被貝家聽說,趕在半途攔下,用兩塊銀元全部買了下來,運到蘇州,鑲嵌在中國味的雕花窗棂上,也算中西合璧,平添了許多韻緻。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賞玩這些彩色玻璃,最好選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強烈的光線照射在玻璃的凹凸處,反射的光芒猶如鑽石一般璀璨。

一道道光影透過玻璃落在青磚鋪砌的地面,時光斑駁迷離,恍同兒時不忍片刻離目的萬花筒,虛幻的美麗,能使人忘卻這世間的悲涼和無奈。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運氣好的話,推開窗,有美女立于窗外,美目盼兮、巧笑倩兮,于一個男人來說,也能小鹿撞懷一陣子。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貝聿銘童年生活過的地方,一輩子都在提起

應志剛:浙江甯波人。

任職媒體20載,曾任人民日報《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人民網蘇南頻道新聞中心主任、中國日報網江蘇頻道總編。2015年創辦蘇州博采衆創傳媒有限公司。

旅行達人:樂途靈感旅行家(央視形象代言人)、同程旅行家、驢媽媽旅行達人、途牛大玩家、中國國家地理網專欄作者等。

文旅作家:已出版《混在美女如雲的日子》、《最高使命》、《突然有了鄉愁》、《散落一地的溫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