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紅軍率先抵達陝北後,紅二紅四軍仍在向長征進進發。
此時,紅四軍作為張國軒的主力首領,卻又想再設一個"中央",此時紅軍正面臨着嚴重的師兵危機。
持槍人群張國軒極力反對紅軍決定在四川、陝西建立革命基地,頑固堅持紅軍在川洱藏南部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的錯誤政策,公開與黨争奪政權,建議他擔任中央革命軍委員會主席, 到"任意"的權力。
關鍵時刻,一位自稱"張昊"的人來到瓦基爾城堡,直接要求與黨的中央上司會面。
張浩是誰?為什麼他突然出現,看到了黨的中央上司?

張浩同志
這名男子的化名是張昊,是中共國際代表團派往中國共産黨與中共中央聯絡的特工林玉英。
林玉英,筆名張浩,又名林仲丹。林家大萬,湖北省黃州市(原黃岡縣),1887年2月出生。
1910年,13歲的林玉英在湖南黃岡的黃岡家中就因貧困而辍學。他不得不跟随父親學習和經營祖先的手工染色編織行業。當時清朝還沒死,舊社會的封建枷鎖讓年輕的林玉英感到非常失望。
九年後,21歲的林玉英受到弟弟林玉南的影響,接觸到了馬克思列甯主義思想,這種新的進步思想讓林玉英大吃一驚,于是跟着哥哥在家鄉開展愛國活動。
1921年9月,經過中國共産黨的一次大代表大會,林玉英在武昌創辦了利群毛巾廠,造就了一批認同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進步青年勞工。
楊章浩
1922年2月,他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1922年7月,他參加了勞工罷工運動。27日大屠殺後,他前往長沙工作。
1930年,他因通知幾個叛徒而被日本人逮捕。面對日軍逼供,林玉英一言不發。1932年,在供認不成功後,他掙紮着走出監獄,但兩年的監禁使他遭受了嚴重的身體傷害。
入獄後不久,林玉英前往莫斯科,在共産國際擔任中國共産黨代表。當時,由于長征,共産國際和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失去了電信聯系。為了盡快建立聯系,他化名"張浩",曆時一個多月,找到了定邊縣黨組織,順利會見中央負責人。
毛主席、張國軒
當時,毛主席率領中央紅軍,張國軒率領紅四,繞着"北"和"南"的分歧。張國軒又成立了一個"中央政府",沒有黨代會的民主選舉,沒有向共産國際報告,也沒有得到共産國際的準許。
毛主席知道張國軒對共産國際比較有信心,是以請林玉英做張國軒作為共産國際代表的工作。他打電話給張國軒,清晰地傳達了共産黨的國際訓示,并指出了張國軒的錯誤。經過幾次曲折,最終張國軒取消了南下的想法,同意北上。
随後,張國軒率軍抵達陝北紅軍勝利師。避免了紅軍内部的血腥争執。由此可見,中共中央與共産國際恢複接觸,最重要的是他的到來正确傳達了共産國際的七大戰略轉變,對日本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林玉英卻于1942年3月6日淩晨去世,享年45歲。
為了表達他的敬意和懷舊之情,1942年3月9日,延安下着細雨,來自各行各業的1萬多人,在中央黨校廣場前參加公開祭祀,為林玉英同志舉行葬禮。
公開儀式結束後,毛主席等上司同志按照他的遺言,親自将棺材擡到陶花嶺埋葬。
毛主席親自擡着棺材
"讓張昊同志永遠監督我們。毛主席表情嚴肅地對同志們說。
毛主席寫道:"忠于國家,雖然死還光榮",并親自擡着棺材到陶化嶺埋葬,這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扛着棺材。同日,新華社發表了題為《紀念張昊同志》的社論,高度評價了林玉英同志一生的貢獻和成就。
張浩同志是偉大的共産主義戰士,是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是勞工運動的傑出領袖。他年輕時投身于革命,曆經各種困難,辦過學校,開過工廠,上司過勞工運動,三次受傷,兩次被逮捕入獄,遭受過敵人的各種折磨,但他為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