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争爆發後,原來的紅軍部隊改編成國民革命的八路軍,其中原來的紅四軍,除紅四軍和第31軍有特殊任務外,其餘編為第8路軍第129師師長劉伯成, 政委張浩、副處長徐前進。

劉伯成元帥是我軍最著名的軍神,與他搭檔的人自然不是普通人,但為什麼我們經常聽到"劉登"軍隊,而不是"劉章"軍隊?
事實上,張昊是八路軍第129師的第一個政治委員會,鄧小平後來被任命為政委第129師,劉登的核心人物是劉伯成、鄧小平,那麼張浩後來去了哪裡呢?他為什麼離開129師?
<h1級"pgc-h-right-arrow">張浩赫林?</h1>
張浩,1897年出生,是湖北省黃岡市人林玉英的堂兄。他很早就加入了黨,1922年加入共産黨,比大多數元帥都年長。
抗日戰争爆發後,他被任命為第129師團政治委員會委員,1937年9月,劉伯成、張昊率領第129師團前往山西戰場抗日作戰。在劉伯成、張昊的帶領下,部隊在夜間首先進攻陽明堡機場,炸毀了24架敵機,極大地打擊了日軍,完美地協調了韶口戰役。
之後,第129師團去了很多地方,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全軍也從4個團開始,擴大到6個團,并在20多個縣市建立了抗日政權。
同時,張昊還發起組織了勞工遊擊隊、農民自衛隊等15支隊伍,為了迅速擴大基地和發展,張昊浪費睡眠忘食,不斷訓練當地幹部和軍隊将領,導緻他的身體嚴重透支,最終病倒。
張浩早年是一名勞工,組織和發動了勞工運動,以及平江起義。而且足迹遍布江南北,有着豐富的組織和作戰經驗,這時他病倒了,很多工作就會停滞不前,對于迫切需要發展的基地來說,簡直是一場災難。
劉伯成及時向延安主席彙報了他的情況,但主席遲遲沒有敲定政委職位的候選人。因為這個職位太重要了,當時劉伯成還提議讓徐副師長上來,接替他擔任師長,自己當政委。當時,董事長拒絕了,稱他有其他安排讓徐某繼續前進。
h1級"pgc-h-arrow-right"< >推薦鄧小平</h1>
最後,劉伯成想到了一個名叫鄧小平的人,他當時在山西前線組織了一個野戰動員委員會,宣傳抗日戰争。他不知道自己會做一份大工作,但劉伯成試圖說服董事長。
提出推薦鄧小平的理由有幾個,第129師的将領大多來自四川,鄧小平也來自四川,其次,他目前是八路軍總政治部副主任,有能力擔任政治委員會,其他人都深信不疑。第三,對方強大的組織能力,當組織上司百色起義時,足以說明能力,而當時鄧小平隻有33歲,年輕而堅強,這是精力充沛的時候,這是最關鍵的一點。
最後,在考慮了董事長答應讓鄧小平擔任政委第129師後,從這個"劉登"軍隊的傳奇開始了。張昊因為太虛弱,1938年初被送到延安休養,是以抗日戰争并沒有留下太多關于他事迹的事情。
老一輩革命者,有優秀的品質,是閑置的。其他人都獻身于革命,他不能落後,在延安休息了一段時間後,他開始工作,創辦了《中國勞工》月刊,日以繼夜地工作,使他的身體完全癱倒,于1942年3月6日在延安去世。
他死後,毛主席為他提出了八句話:"忠于國家,雖然死亡依然光榮!"太令人欽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