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劝说张国轩取消第二个"中央",他45岁就去世了,毛主席亲自抬着他的棺材

1935年10月,红军率先抵达陕北后,红二红四军仍在向长征进进发。

此时,红四军作为张国轩的主力首领,却又想再设一个"中央",此时红军正面临着严重的师兵危机。

持枪人群张国轩极力反对红军决定在四川、陕西建立革命基地,顽固坚持红军在川洱藏南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错误政策,公开与党争夺政权,建议他担任中央革命军委员会主席, 到"任意"的权力。

关键时刻,一位自称"张昊"的人来到瓦基尔城堡,直接要求与党的中央领导会面。

张浩是谁?为什么他突然出现,看到了党的中央领导?

劝说张国轩取消第二个"中央",他45岁就去世了,毛主席亲自抬着他的棺材

张浩同志

这名男子的化名是张昊,是中共国际代表团派往中国共产党与中共中央联络的特工林玉英。

林玉英,笔名张浩,又名林仲丹。林家大万,湖北省黄州市(原黄冈县),1887年2月出生。

1910年,13岁的林玉英在湖南黄冈的黄冈家中就因贫困而辍学。他不得不跟随父亲学习和经营祖先的手工染色编织行业。当时清朝还没死,旧社会的封建枷锁让年轻的林玉英感到非常失望。

九年后,21岁的林玉英受到弟弟林玉南的影响,接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这种新的进步思想让林玉英大吃一惊,于是跟着哥哥在家乡开展爱国活动。

1921年9月,经过中国共产党的一次大代表大会,林玉英在武昌创办了利群毛巾厂,造就了一批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进步青年工人。

劝说张国轩取消第二个"中央",他45岁就去世了,毛主席亲自抬着他的棺材

杨章浩

1922年2月,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7月,他参加了工人罢工运动。27日大屠杀后,他前往长沙工作。

1930年,他因通知几个叛徒而被日本人逮捕。面对日军逼供,林玉英一言不发。1932年,在供认不成功后,他挣扎着走出监狱,但两年的监禁使他遭受了严重的身体伤害。

入狱后不久,林玉英前往莫斯科,在共产国际担任中国共产党代表。当时,由于长征,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失去了电信联系。为了尽快建立联系,他化名"张浩",历时一个多月,找到了定边县党组织,顺利会见中央负责人。

劝说张国轩取消第二个"中央",他45岁就去世了,毛主席亲自抬着他的棺材

毛主席、张国轩

当时,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张国轩率领红四,绕着"北"和"南"的分歧。张国轩又成立了一个"中央政府",没有党代会的民主选举,没有向共产国际报告,也没有得到共产国际的批准。

毛主席知道张国轩对共产国际比较有信心,所以请林玉英做张国轩作为共产国际代表的工作。他打电话给张国轩,清晰地传达了共产党的国际指示,并指出了张国轩的错误。经过几次曲折,最终张国轩取消了南下的想法,同意北上。

随后,张国轩率军抵达陕北红军胜利师。避免了红军内部的血腥争执。由此可见,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恢复接触,最重要的是他的到来正确传达了共产国际的七大战略转变,对日本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林玉英却于1942年3月6日凌晨去世,享年45岁。

为了表达他的敬意和怀旧之情,1942年3月9日,延安下着细雨,来自各行各业的1万多人,在中央党校广场前参加公开祭祀,为林玉英同志举行葬礼。

公开仪式结束后,毛主席等领导同志按照他的遗言,亲自将棺材抬到陶花岭埋葬。

劝说张国轩取消第二个"中央",他45岁就去世了,毛主席亲自抬着他的棺材

毛主席亲自抬着棺材

"让张昊同志永远监督我们。毛主席表情严肃地对同志们说。

毛主席写道:"忠于国家,虽然死还光荣",并亲自抬着棺材到陶化岭埋葬,这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扛着棺材。同日,新华社发表了题为《纪念张昊同志》的社论,高度评价了林玉英同志一生的贡献和成就。

张浩同志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他年轻时投身于革命,历经各种困难,办过学校,开过工厂,领导过工人运动,三次受伤,两次被逮捕入狱,遭受过敌人的各种折磨,但他为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