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徐向前从刑场救下一个小参谋,此人成开国中将,永记徐帅救命之恩

1932年10月4日,湖北应山西面的吴家湾。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和总政委陈昌浩正在河滩上散步,突然听到有人声嘶力竭地喊“共产党万岁”,二人朝着声音的方向走进一看,一个年轻的战士被五花大绑,旁边另一位战士正将大刀高高举起。

徐向前见状大喝一声,“你们在干什么?”

被绑着的小战士名叫周希汉,当时是红四方面军总部的一名参谋。

见到徐向前跟陈昌浩两位首长走过来,旁边一位战士赶紧上前,报告说,奉张主席之命“处决改组派”。徐向前并没有理睬那人,却问周希汉“怎么回事?”

徐向前从刑场救下一个小参谋,此人成开国中将,永记徐帅救命之恩

周希汉的脖子还梗着,却有一股热泪流进肚子里。他眼望着别处,气哼哼地说:

“张主席说我弄的房子会遭到敌人飞机的轰炸,是有意谋害他。”

徐向前听后跟陈昌浩对视了一眼。陈昌浩似乎也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随便杀人,特别是杀总部的参谋,很不适宜,但又不敢说什么,只是叹了口气。徐向前却没多想,喝道:“放了他!”声音不大却很威严。

河滩上一片寂静,张国焘当时是鄂豫皖苏区最高首长,他下的命令,没人敢去违背。可徐向前是总指挥,到底应该听谁的,都还在犹豫。徐向前见状,不满地提高了声音命令道:

“我说放了他!张主席那里我去讲!”

绑绳被解开了,周希汉甩了甩被捆得麻木,已经开始针扎般疼痛的臂膀,感念徐向前又一次将自己从危难中解救了出来,完整讲述其事情的缘由。

当时,红四方面军正处在第四次反围剿的战争中,由于张国焘的错误指挥,红四方面军主力受到大量消耗,还丢掉了苏维埃中心七里坪。大军一路东撤,始终没有摆脱被动的局面。张国焘也被敌人的凶狠吓得惊慌失措,他明知被动的局面是由他造成的,却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承认,心中更是惧怕和恼恨别人说穿了这一点。

这天,部队撤到吴家湾,作为总部参谋的周希汉负责为总部机关寻找宿营地。他在地图上找到一个叫“陆家庄”的地方,但地图是缴获来的,根本不准确,到了地方才知道,根本就没有什么陆家庄。眼看着大部队就要赶到了,他只好仓促地在附近另找了一个宿营地。

按照惯例,他把最好的一间房子安排给向来讲排场的张国焘住,没想到反而出了毛病。

张国焘看过房子后,说这房子周围没有其他建筑,容易受到敌人飞机的空袭。他派人把弄房子的找来,一看是周希汉,便喝问周希汉为什么要陷害他。看到张国焘气急败坏的样子,周希汉心想:“你懂个鬼啊?空袭?这里的山虽然不高,但房子是在山口里面,反动派的飞机能有这么大本事?”

但选错了营地,让部队多走了路,还耽误了时间,毕竟有错误,他便耐心地解释:“弄这个房子比较匆忙,确实没有考虑到防空问题,我下回一定改正。这房子首长不满意,我马上调整。”

“我不用你调整,我就是要你讲是谁指使你这么做的!你这个漏网的改组派!”

张国焘根本不听解释。周希汉一听“改组派”三个字,心中不禁打了个寒颤,他清楚,张国焘这是又要开始借题发挥了。面对张国焘的反复逼问,周希汉索性硬邦邦地甩出一句:“我没有要谋害你,你想怎样就怎样吧!”

徐向前从刑场救下一个小参谋,此人成开国中将,永记徐帅救命之恩

听到周希汉如此顶撞自己,张国焘顿时没有了耐心,想怎样?他扬了扬下巴,手随便朝一个方向指了指:

“处决,马上!”

周希汉被反绑双臂押出了院子,直到被押到荒凉的河滩上,周希汉才从愤怒中清醒过来,他并没有贪生怕死,表现得从容震惊,只是意识到最后的时刻到了,于是扯开嗓门,用尽平生的力气喊了起来:“共产党万岁!”

正是这一声呐喊,惊动了不远处散步的徐向前,周希汉也因此得到解救,而这已经不是徐向前第一次将他从危难中解救出来了。

周希汉是湖北麻城人,土生土长的大别山子弟。1927年,14岁的周希汉参加了黄麻起义,第二年参加红军,并光荣入党。到1930年,鄂豫皖红军已经壮大到万余人之众,改番号为红军第一军。17岁的排长周希汉并入了该军第十三师第三十八团,被任命为该团的共青团委书记。

在去团部走马上任的路上,,周希汉路过一个叫姑岭的小村庄,这个村庄虽然不大,但地势很高,坐落在离团部只有一里多地的半山腰上,斜刺里俯视着整个山坳,一条不算小的便道直指团部所在地屹家坪。他停住了脚步,站在山坡上仔细观察周围的地形,心想团部的正面和背后虽然都有依托,但这个姑岭应该也要摆放一支部队,最少也得是一个排。

刚到团部,周希汉没顾得上别的,就把要在姑岭摆放一支部队的想法跟团长任南和政委宋亚伦提了出来。团长和政委交换了个眼神,也不开口,只是望着他笑。这时候,一位一直埋头在看地图的首长走了过来,冲他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位首长看上去比任团长还要年轻些,也就二十七八岁的样子,身材不高,衣着朴实,但很干练。他打量着身材瘦高却始终昂着头的周希汉,抬手扳扳他消瘦的肩膀,不无惋惜地叹道:“就是长得单薄了些。”

徐向前从刑场救下一个小参谋,此人成开国中将,永记徐帅救命之恩

这位首长就是徐向前,当时第一军的副军长。徐向前的话正好刺到周希汉的痛处,参加红军两年多,他总在为没能长出一副彪悍的身材而懊恼。无论打仗,还是训练、劳动,力气不足总让他在该威风的时候威风不起来,他心里总不服气的也是这一点。他不客气地嘟囔一句:“将在谋而不在勇,关云长身材高大,不也打败仗吗?诸葛亮、庞士元长得如何?不也打胜仗嘛!再说,现在有机枪、有火炮了嘛!”

徐向前听后暗自欢喜,这样有胆略的人才,正是红军急需的,于是想进一步考察一下此人。他把周希汉拉到摊开的地图前,问道:“找一找你们团部和姑岭,还有你说的那个山坳的位置。”周希汉傻眼了,那个时候,红军的军用地图还非常稀罕,他从来没有见过。密密麻麻的等高线让他眼花缭乱,找了好一阵也没找明白,只得坦白承认:“我看不懂。”但他马上又跟了一句,“不过我能学会,没有学不会的本事。”

徐向前更加高兴了,觉得这小子如此自信,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不服输的劲儿,很难得。就这样,徐向前认识并喜欢上了周希汉。

这次相识,拉开了共和国元帅与将军之间情感与命运交织的序幕。

徐向前从刑场救下一个小参谋,此人成开国中将,永记徐帅救命之恩

不久后,张国焘就来到了鄂豫皖,取代率领红军连打胜仗的曾中生担任鄂豫皖苏区军委主席,同时还担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成为鄂豫皖苏区的一把手。张国焘独掌大权后,开始推行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进行大规模的肃反斗争。许继慎、旷继勋、曾中生等原鄂豫皖红军的领导人都先后被错误杀害,其他各级将领也大都被波及。一天,周希汉也被请进了保卫局办公室,有人揭发他是混进红军队伍里的富农分子。

富农?周希汉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麻城周家坳哪个不晓得他周希汉家祖祖辈辈都是贫苦农民。“邓盘楚,还有丁茂贤,他们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周希汉脱口而出。邓、丁二人在黄麻暴动前都曾秘密下乡做发动工作,邓盘楚就住在周希汉家。周希汉就是扛着红缨枪给他当通讯员,并且跟着他参加了暴动的全过程。单凭这一点,也足以说明周希汉家不是富农。

周希汉本以为这话能让他洗脱嫌疑,但保卫局干部听后只是撇撇嘴。原来,丁茂贤、邓盘楚两人也被当作“混进革命队伍的不纯分子”,都在接受审查。“不纯分子”当然不能证明周希汉的“纯洁”,反而更增进一分问题。大约一个月后,周希汉被迫交出了包括军服在内的一切物品,得到了一身便衣,还有一张路条,上书:

周希汉系富农出身,开除回乡生产,沿途放行。

为了证明清白,更重要的是不想离开红军,周希汉决定回麻城找当地苏维埃开证明。他费尽周折,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拿到了麻城县苏维埃政府开出的证明:周希汉家有田若干,佃田若干,靠佃田为生,是贫农,不是富农,他要求回红军,特此证明。

周希汉满怀期待的找到部队,却仍然是无处安身,只得到伙房帮厨,洗菜淘米、挑水砍柴,偶尔帮炊事员记一记伙食账。直到有一天,徐向前到到厨房想找点锅巴吃,看到了狼狈不堪的周希汉。问清楚情况后

,徐向前找到张国焘,有些生气地说:“周希汉还是一个小孩,不懂什么事,跟着我工作时很积极,怎么会是改组派和富农分子呢?”

随后,徐向前把周希汉留在机关当书记员。

1932年上半年,蒋介石亲率大军对鄂豫皖红军发动第四次“围剿”,张国焘沉浸在此前胜利的欣喜之中,认为发动军队不堪一击,不仅不让主力部队适时休整,做好反围剿准备,反而强令部队去打麻城,麻城没打下,反而让部队一团乱麻。平时不爱讲话的周希汉在这时候发了一句牢骚:“瞎指挥!”

徐向前从刑场救下一个小参谋,此人成开国中将,永记徐帅救命之恩

周希汉做战前动员(中间站立者)

有人告了密,还顺带反映他在苏家埠战役后丢失过一批战利品手枪子弹。发现了一个“漏网的改组派”,保卫局干部不敢怠慢,立马报告了张国焘。

张国焘平时对周希汉这个小参谋的印象说不上很好,也不是很坏,但他不太喜欢周希汉那张脸,眯着眼,嘴角有点下弯,总像在藐视一切权威似的。

听了报告,他又惊又怒:“好大的胆子,敢在背后这样讲我!会不会是有人指使的?”张国焘下令严加拷打。

周希汉被当场绑在条凳上灌辣椒水,虽然辣椒水的滋味不好受,但他也清楚当着张主席的面承认自己是“改组派”的滋味会更难受。于是他拼命挣扎,大喊:“我不是改组派!我不是反革命啊!”

幸好,刚灌进第一口辣椒水,徐向前就闻讯赶来,他把张国焘请到旁边的屋子里,解释“丢失了的子弹”不过是警卫排长从周希汉保管的子弹里拿走了点,没有打招呼。他以党性原则担保周希汉,并以肯定的口气说:“最多是个自由主义的问题嘛,他是我的书记员,我严加管教就是。”

大敌当前,张国焘勉强给了徐向前一个面子,周希汉这才幸免于难

,但也给张国焘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以至于后来出现房子的事件时,张国焘脱口而出便称周希汉为“漏网的改组派”。

徐向前从刑场救下一个小参谋,此人成开国中将,永记徐帅救命之恩

1933年8月,周希汉到红9军担任作战科长,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的战斗。后来,部队准备过草地的物资,周希汉到后勤部多领了一点烟叶,有人便以此为名批判他,还撤掉了他作战科长的职务,改到政治部当油印科长。正巧徐向前到红9军检查工作,无意间询问起周希汉的情况,得知此事后,连连摇头:“哎,哎,就这么点小事,就撤了他的职,这是小题大做了。”并当即下令:“周希汉这个人我了解,能打仗,把他调到三十一军当作战科长。”

随着张国焘反革命行动的败裂,像周希汉这样有军事才能的将领都得到了重用。抗战爆发后,周希汉先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作战股股长,补充团参谋长,三八六旅参谋长兼太岳军区参谋长,南进支队司令员,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成为陈赓麾下一员悍将。386旅活跃在抗日战争前线,开辟了多方抗日根据地,一路扫荡敌军,威震战场。使得日军气急败坏地在装甲车上挂出“专打386旅”的标语,四处寻找以求与之决战。386旅又被称为“三子部队”,“三子”即瘸子陈赓、瞎子王新亭、瘦子周希汉,他们是这支部队的主要领头人。

徐向前从刑场救下一个小参谋,此人成开国中将,永记徐帅救命之恩

1940年,穿缴获的日军军服留影,左边穿日军大衣的是周希汉,右边戴日军战斗帽、挂相机的是陈赓

解放战争时期,周希汉依然是陈赓兵团最为倚重的悍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十旅旅长,第二野战军十三军军长。参加了同蒲、临浮、晋东南亚、汾孝、络阳、豫东、挺进中原、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一系列战斗、战役,取得生擒国民党将领六十一人的战绩。

1955年,周希汉被授予中将军衔。作为共和国的开国将军,周希汉始终不忘徐向前元帅的救命之恩。1982年,年近七旬的周希汉还曾感慨万千地说:“每一次遭难,都是徐向前同志救了我的命,给了我继续为党为人民工作的机会。真是革命征途多艰难,大难不死有徐帅。”

徐向前从刑场救下一个小参谋,此人成开国中将,永记徐帅救命之恩

周希汉中将

在张国焘大肆肃反的那个年代,徐向前的妻子程训宣都惨遭毒手。徐帅虽然不能过问这些事情,但他每次碰上了,都要极力保护同志免遭杀害。除了周希汉,开国上将陈锡联也是徐帅从张国焘刀下拉回来的。当时,陈锡联弄到几个铜板,拉着几个战友到街上买油饼吃,被人诬告组织“吃喝委员会”,将他抓了起来。张国焘下令要杀他,被徐帅碰上,对张国焘说:“小鬼们嘴馋,懂得什么叫‘委员会’?”这才把陈锡联放了。

跟周希汉一样,陈锡联也常跟人说:“是徐老总救了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