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解放后,许世友酒后对亲信说:红军时期,我提升快,主要靠这两点

解放后,许世友酒后对亲信说:红军时期,我提升快,主要靠这两点

图丨许世友

前言

很多人觉得许世友是一介莽夫,实际上,纵观他的一生,不难看出,许世友本身是极其精明和睿智的人。

在风起云涌的政坛,许世友像是个不倒翁,总是有惊无险地度过一切......

“白雀园”中的许世友

解放后,许世友酒后对亲信说:红军时期,我提升快,主要靠这两点

图丨张国焘(左)

1931年5月,张国焘以中央全权代表和军委主席的身份来到了鄂豫皖根据地,这代表着王明中央政权开始控制鄂豫皖根据地。

张国焘撤销了中共鄂豫皖特委,成立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自己任书记,后又成立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兼任主席,张国焘逐渐在鄂豫皖根据地独揽大权。

9月10月,张国焘主持了白雀园事件,这次事件中,牺牲了数以万计的革命者,

红四军各级干部,除了少数幸免于难,几乎全都被一网打尽。

解放后,许世友酒后对亲信说:红军时期,我提升快,主要靠这两点

图丨徐向前

先任红4军军长,后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曾经痛心疾首地回忆了那段往事:

“他们抓起来的那些红军干部,都是跟我们一起打游击走过来的,作战勇敢,平时没有什么异常表现,一夜之间,就被定了性,让人不能理解,那个时候,我们一边行军打仗,他们一边抓人,人越抓越多,给了我极大的震动。”

“为了防止部队异动,张国焘等人还决定,以营为单位拆散混编,有人巡视监督,人人自危,见了熟人也不敢说话,生怕被说成是秘密组织什么的。”

许世友就是其中幸免于难的少数,他不仅没有被抓捕,没有受牵连,反而还步步高升。

解放后,许世友酒后对亲信说:红军时期,我提升快,主要靠这两点

图丨白雀园事件

解放后,某一天晚上 ,许世友跟几个熟悉的亲信喝酒,酒兴正浓,就多喝了几杯,他主动提起了白雀园事件,并揭秘了那时候提升很快的原因。

“红军那阵子,我提升很快,主要是我把握住了两点:一点是打仗勇猛,不怕死,与其被自己人杀了,还不如死在战场上,还能当烈士;第二点就是不要发牢骚,打仗的时候打仗,不打仗的时候睡觉,就算他查,也查不到我头上。”

那时候,许世友爱喝酒是出了名的,他是红四军当中唯一可以破例喝酒的将领,每次打完仗,他就到处找酒喝,喝醉了就倒在一边呼呼大睡。

因为不满担忧,人们聚在一起就免不了要议论两句,许世友从来不参与这些讨论,他就是睡觉、喝酒、喝酒、睡觉。

众所周知,许世友酒量很大,当时的醉酒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不过只要周围人以为许世友醉了、糊涂了就好,看不到他的清醒、智慧,也许才能逃脱一劫吧。

许世友自己不发牢骚,也不准自己管辖的部队发牢骚。

有一次,许世友听见团里几个营长聚在小声嘀咕:

“我们究竟怎么办,要走到哪去?”

“鬼知道,成天就是走走走......”

“我看呐,总部那个头是不是逃跑主义?”

“你找死啊,别被人听见!”

“怕什么啊,现在红四方面军,哪个人心里没憋着火?”

许世友赶紧走上前,大声斥责,“你们瞎嘀咕什么呢,耍嘴皮子能胜利?净扯淡!”

解放后,许世友酒后对亲信说:红军时期,我提升快,主要靠这两点

红军时期

许世友提到,自己提升快,

第一个理由是打仗不怕死

。他曾经是敢死队的队员,基本都是拎着把大刀跟敌人玩命,若是活下来自然能够顺利晋升。

“短短的三年时间,我从一名普通士兵做到了班长、排长、直至团长,放在现在来看,绝对是比较快的。为什么快呢,人都打没了,你是共产党员,不干不行,我从战士到团长,打了上千次仗,有些小仗是一天几次,算都算不清,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带兵打仗。”

1927年8月,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许世友加入共产党,他回到家乡投身革命,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许世友一回到家乡,就参加了麻城六乡农民义勇队,被选为大队长兼炮队队长。之所以能在最开始就得到大家的拥护,是因为许世友加入共产党之前,在国民党已经有了五年的军旅经历,而且许世友会少林功夫。

这一年11月13日,许世友带着六乡农民义勇队加入了参加黄麻起义的队伍,14日清晨,起义军占领全城,战斗胜利结束,许世友带着队伍返回家乡。

解放后,许世友酒后对亲信说:红军时期,我提升快,主要靠这两点

图丨民兵

11月18日,黄安县农民政府成立,黄麻起义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革命形势大好。

12月5日,风云突变,国民党突袭了黄安县,鄂东军在吴光浩的带领下,离开了黄麻地区。

1928年1月,鄂东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7军,吴光浩担任军长,队伍越打越大,4月,吴光浩带着第7军杀回黄麻地区。

许世友带领的义勇军在这个时候被编入了第7军,许世友正式进入主力部队。

7月,第7军被改编为红11军第31师,吴光浩担任军长,许世友被编入2大队第6班,不久,许世友的班长战死,许世友接任班长。

解放后,许世友酒后对亲信说:红军时期,我提升快,主要靠这两点

图丨吴光浩

1928年冬天,因为许世友武艺高强,能打能冲,他晋升为排长,1929年初,许世友升至连长。

河南光山西南黄油尖,这个有一个300多地主武装盘踞的山寨,而这地方九曲十八弯,地形复杂,防御极强,想要拿下并不容易。

作为敢死队队长的许世友领命攻打这座山寨,战斗的枪声一响,许世友不要命地冲在最前面,敌人占据高点,推下滚木圆石,敢死队不得已撤回。

许世友总结经验,让队员们顶着桌子,裹着被子继续冲,敌人除了推东西下来,开始把滚烫的开水往下浇,好在有了遮挡,敢死队队员们并未受到什么影响。

许世友第一个爬上寨顶,有三四个敌人举着一根巨木对着许世友往下砸,连续三次都被打了下来。最后一次,巨木打中许世友的脑袋,他从寨顶掉了下来,当场晕死过去。

在许世友的鼓舞和影响之下,敢死队队员越发勇猛,终于攻克了山寨。队员们以为许世友牺牲了,哭着把许世友抬了回去,正巧许世友苏醒过来,看见大家失声痛哭,逗乐地说,“咦?我咋睡了个好觉?”队员们破涕为笑。

解放后,许世友酒后对亲信说:红军时期,我提升快,主要靠这两点

1929年6月,徐向前担任红11军第31师副师长。他一上任,就注意到了英勇善战的许世友,9月,经历了几场大大小小的战斗,许世友升任为第31师第1团第1营的营长。

1931年1月,红11军改编为红4军,许世友担任第10师的营长,1931年11月,以红4军(第10师、第11师、第12师)为基础,成立了红四方面军,徐向前担任总指挥。

徐向前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正儿八经的科班出生,农民出身的许世友,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带兵打仗的经验。

1932年,许世友升任为第34团团长,刚刚上任不久,许世友就面临大战考验。

敌人重兵集结,对商城、潢川发动攻击,而这两个地方,是河南境内的军事重地。

2月1日上午,红四方面军打响战斗,敌方装备好,战斗能力强,红四方面军硬着头皮顶住了敌人的疯狂进攻。到了下午,敌方军心动摇,全面崩溃,我军正方和侧方的队伍开始猛攻,敌军纷纷逃命,丢下了不少枪炮物资。

可是,红四方面军并未粉碎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只能被迫作战转移,

11月,红军进入陕南的一个隘口——漫川关。

解放后,许世友酒后对亲信说:红军时期,我提升快,主要靠这两点

红军到达漫川关的时候,敌军已经有三个团在这里防守了,前有狼后有虎,危难关头,许世友临危受命。

徐向前说过,

许世友带领的34团和韩亮臣带领的219团都是擅长打硬仗、恶仗的部队,所以34团正面突击,219团配合,去攻占北山垭口,为全军打开通道。

这场战斗打得异常凶恶,34团2营的五百多人,拼到最后只剩下一百多人,而219团的团长韩亮臣也牺牲了。

战斗中,许世友发现附近的机枪突然不响了,他扭头一看,发现射手已经牺牲,他把手枪往腰间一插,拿起机枪,对着敌人扫射。

这是攸关我军生死存亡的一战,许世友带领的34团立下大功,许世友一战成名,名副其实。

许世友进步很快,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进行整编,由4个师扩编为4个军,许世友担任了红9军副军长。

解放后,许世友酒后对亲信说:红军时期,我提升快,主要靠这两点

图丨南部长坪山红军纪念碑

当时,四川军阀拼凑了六万多兵力,对红四方面军进行封锁,外面的食盐运不进来。正如徐向前所说,

“盐这个东西现在看着不稀奇,以前可是金贵极了,甚至到了有钱没处买的地步,根据地二百多万人民群众要生活、生产,不解决吃盐的问题可是不行!盐,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红军的战斗力,关系到根据地的稳固,这在当时确实是个战略性意义的问题。”

巧的是,

当时四川南部是著名的产盐地区,徐向前便决定发动仪南战役

,先把吃盐问题解决。

在这场战役中,许世友作为红9军副军长,指挥红9军占领了仪陇全县及南部的大半地区,其中包括一百多口盐井。

在中共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九十多口盐井继续生产,后续新开凿了六十多口盐井,吃盐问题彻底解决。

那段时间,许世友跟战友聊天,吵不过别人的时候,他就气急败坏地大吼,“不是老子打下南部,你们都他妈扯淡!”战友调笑他,“你尽扯咸!”

解放后,许世友酒后对亲信说:红军时期,我提升快,主要靠这两点

精明的“粗人”

第二条是不发牢骚,这点许世友是当作政治任务去做的,这也是他常年养成的好习惯,不管局势多么复杂,他都是惜字如金的,对于敏感话题,从不在背后说三道四。

一位跟随许世友一起战斗多年的老将军回忆了许世友的真实性格,

“他平时很少主动跟人交往,除了在酒桌上不分大小,随随便便,说说笑笑之外,平日里孤僻得很,难得找人谈话,更别说交心了,他在胶东的时候就已经是这样了,那时候他才三十来岁,要不总有人叫他‘许老头’呢,这外号一叫就是几十年。”

有一次,一个领导干部跟许世友做汇报,打算开个会,让大家交交心,许世友眼睛一瞪,

“你老是交心交心!把心交给别人,你还能活命?”

这或许就是许世友隐藏起来的精明,他很有政治敏锐度,更知道如何自保,对于政局看得透彻,并且有驾驭局面的高超技巧。

解放后,许世友酒后对亲信说:红军时期,我提升快,主要靠这两点

有个老部下直言不讳地说过,

“你们不要以为许司令是个粗人,他只是以粗卖粗,粗中有细,特别精明。很多干部都很精明,也只是对人对事上精明,和许司令的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一度位高权重,又经历过几次沉沉浮浮的许世友,会在政治上营造一种低姿态,让人有种强烈的感受:

这个人没有政治野心。

1980年开始,许世友开始逐渐“隐退”。

这一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发言,

“我们现在搞四个现代化,需要培养选拔一大批人才,这是一个新课题,也是对老同志提出的一个责任,需要认真选好接班人。确定好了目标干不干?肯定要干,但是谁来干,单是靠我们坐在办公室画圈圈是不行的,老同志经验丰富,但是精力不行,这是自然规律,没办法。”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一批年事已高的领导干部陆续退出党、政、军各界,

许世友这时候七十五岁,担任中央军委常委,同时是中央政治局委员。

解放后,许世友酒后对亲信说:红军时期,我提升快,主要靠这两点

图丨邓小平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许世友走出了一步让人意想不到的“棋”,

他向党中央、中央军委递了一份报告,要求请假,回到南京去。

他的理由是:不适应北京的气候,身体不适;他打算抽调人手帮助他写回忆录。

许世友的这份报告被限定在一个极小的圈子里,除了他的秘书,基本未向任何人透露,中共中央领导在报告上做了“同意”的批示,许世友就这样名正言顺的离开了北京。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选出了新的党中央领导机构,许世友的新头衔是: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则是邓小平。

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上,许世友做了讲话,他说了三点,基本把自己要“退”的意思公开化了。

1、你们选我当这个副主任,我这个副主任是既不“顾”,也不“问”的副主任;

2、我不住北京,我要在南京;

3、我向中央请了假,找人帮我写回忆录。

彻彻底底的“退”并不容易,但是许世友就是退得这么容易,他的个性就是说到做到,来个一步到位,坦诚又直率。

解放后,许世友酒后对亲信说:红军时期,我提升快,主要靠这两点

而我们重读历史,其实能够感受到许世友的敏锐。邓小平很多次讲过,

“我是要带头建立退休制度的,我正在慢慢练习如何过退休生活,工作了几十年,想要马上脱离还是得有个过程,下次党代会就不搞顾问委员会了,直接搞退休制度,犹豫了几年,已经耽误了,人老了有老了的长处,但也有短处,不知道哪天脑子就不行了,体力也会衰退,领导层不更新是不可能的。”

在会见美国记者华莱士的时候,邓小平也说,

“我提倡建立退休制度,不过我们需要一个顾问委员会来过度。”

果然,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四大上就宣布了: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

不得不说,许世友看似莽撞糊涂,实则非常有政治远见,他的每一步也走得谨慎而坚决。

许世友回到南京后,除了出席过少数几次华东组集会和列席中央全会,以及一些重大节目的庆典活动之外,基本再无消息,人们很少能够从报纸、广播、电视上再看到他的身影。

直到生命结束,许世友一直居住在南京,就连病重的时候,他都拒绝去到北京。

解放后,许世友酒后对亲信说:红军时期,我提升快,主要靠这两点

图丨何鸣和聂凤智

1985年,许世友检查出肝癌,这个消息并没有告诉许世友本人,聂凤智就只能旁敲侧击,劝说许世友能够去到北京接受更好的检查和治疗。

许世友一听聂凤智让他去北京,板着一张脸就拒绝了,聂凤智不死心,继续劝说,“肝上的毛病不能轻视啊,北京治疗条件比较好,去吧。”

许世友还是倔强地坚持自己,“我不去!”

聂凤智的妻子曾经在门诊部当过主任,有一定的医疗保健知识,她从专业角度劝说许世友去北京的好处,结果许世友就是不愿意。

解放后,许世友酒后对亲信说:红军时期,我提升快,主要靠这两点

图丨刘轩亭(右)

后来,时任北京301医院政治委员的刘轩亭带着两位专家来到了南京,他是许世友的老部下,对于许世友的固执和说一不二有一定了解,但他还是很好奇许世友不肯去北京的原因。

“首长,你去北京多好啊。”“我不去北京。”

“为什么啊,北京治疗条件要好一些。”

许世友沉默了一会,“北京路太窄。”刘轩亭不解,“北京路很宽啊?”许世友没有再说话。

虽然因为没去北京耽误病情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在许世友病重,备受疾病折磨的时候,依旧不同意去北京的态度来看,许世友一退到底,退的痛快又彻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