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永遠年輕,我們慢慢老去,你會發現,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今天我們要解讀的這部上映于1992年的動畫電影《紅豬》,是他反戰題材的代表作之一,同時也描述了男人的中年危機。
這部動畫中也夾雜了亂世年代中男性個體所經曆的不安和無力感。這些情緒投射至影片中自由又浪漫的男主身上,透露出一股淡淡的憂傷。
第一、故事情節。
影片《紅豬》的時代背景設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後的意大利,主要是圍繞受魔法詛咒變成豬頭的男主波魯克,來講述亞得裡亞海上發生的故事:
1920年代的亞德裡亞海,一群無惡不作的空中海盜橫行無忌,他們到處搶掠。前意大利空軍英雄,一生摯愛飛行的波魯克,由于魔法讓他變成了一頭豬,憑借出色的技術駕駛紅色飛艇孤身與空中海盜們周旋,以賺取賞金逍遙度日。
海盜們為了對付波魯克成立了空賊聯盟,還從美國請來了外援,著名飛行員卡奇斯。由于飛機出了故障,波魯克被卡奇斯暫時打敗了。
到達米蘭後在飛機制造廠廠長17歲的孫女,飛艇設計師菲兒的精心設計下,一架全新的高性能的飛機誕生了。
由于當時意大利已漸漸被法西斯黨掌權,波魯克不願參戰,為了躲開秘密警察的追捕,決定從米蘭的人工運河中以飛行方式逃走,而菲兒也假裝要“讨債”,堅持與波魯克同行離開了米蘭。
影片的高潮是波魯克回到了亞得裡亞海小島的秘密基地,碰到了空賊聯盟的埋伏,經過菲兒與他們的斡旋,以菲兒為賭注,波魯克決定與卡奇斯進行一次公平的決鬥。最後波魯克以精湛的飛行技術打敗了卡奇斯,也赢得了榮耀。
電影的結尾很有意思,波魯克變回了人形,但是感情的歸宿卻沒有點破,任由觀衆自己去發揮了。
第二、關于夢想和中年危機。
《紅豬》在宮崎駿作品中是很獨特的一部,它的主人公不是少男少女,而是一個中年男人。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成人世界的主題,比如戰争與和平,理想與現實。
宮崎駿曾說這是他的自傳。波魯克厭惡戰争,對社會不滿,卻又無能為力,不願與法西斯同流合污,卻隻能選擇自我放逐變成豬。
劇中的感情戲也更成人化,波魯克對于感情的處理還是相當冷靜的,無論是對菲兒還是吉娜都是如此。
少女菲兒也是影片的一個亮點,雖然是個配角,卻也把性格刻畫地栩栩如生,畢竟是宮崎駿啊。宮崎駿筆下少女都具有勇敢獨立的個性,菲兒也不例外。
長着豬腦袋的主角波魯克可以說是宮崎駿動畫中最醜的男主角了。但男主波魯克曾有着輝煌而痛苦的過去。
我們在片中他向少女菲兒講故事那一段能夠看到:他曾是意大利的王牌飛行員,與他的戰友們在戰争中并肩作戰。
可是殘酷的世界大戰,令他的戰友幾乎全部犧牲,片中有一個鏡頭是一架架飛機都被另一個世界的力量接走了,他們從他面前經過,沒人理他。隻剩下波魯克在戰争中孤獨地存活了下來。
因為這件事,波魯克一直怨恨着自己。從那以後長久的孤獨和悔恨讓他染上了心魔,他厭惡了戰争,想擺脫庸俗的人世,于是他也放棄了自己年輕英俊的臉,外貌也因詛咒變成了一頭豬。
之後在看到意大利法西斯主義興起後,他離開了意大利空軍成為了一個賞金獵人,專門打擊在亞地裡亞海空域作惡的空中劫匪。
“由人類變成豬”與其說是“詛咒”,其實更像是波魯克對于自我的放逐,他情願變成一頭豬也不願意變回法西斯人類,他的勇氣表現在,掙脫了世俗眼光的枷鎖,從各種複雜的社會關系中脫離出來,成了一個忠于自己内心的自由人。
關于中年危機,雖然影片中沒有提及,但一篇新聞稿中說過:“由于他看透了人類世界,是以把自己詛咒成一隻豬。”宮崎駿是這樣說的:“當一個男人步入中年,他就已經成了一隻豬。”波魯克好像有很多放不下的思想包袱,他不願再做人也與此有關。
變成豬以後雖然他不再受法律和國家的限制,仍可以帶着激情在藍天碧波間暢遊,擁有名望和榮譽,卻仍生活在孤獨和悔恨之中。這就是波魯克·羅梭,亞德裡亞海上的“紅豬”。一個孤獨的靈魂,優雅的空中騎士。
“夢想”不管對于什麼年齡階段的男人,依舊具有特别的意義。然而漸漸步入中年的波魯克逐漸開始迷失自我,找不到活下去的動力。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那場驚險而又滑稽的決鬥。其實他們兩人的争鬥不僅僅是為了維護各自的名譽,同時也是圍繞着兩個女性的争奪。
這兩個女性——一個是17歲的飛艇設計師菲兒,一個是亞德裡亞海飛行員心目中的女神吉娜——都是改變主人公波魯克生活态度的至關重要的角色。
波魯克應該是愛過吉娜的,據宮崎駿所說,波魯克曾打算和吉娜結婚,但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吉娜所住的島是奧地利的領土——作為一名軍官,波魯克不能允許自己和敵國人結婚。
他在對祖國的忠誠和對吉娜的愛中苦苦掙紮,最終還是選擇了祖國。但當他目睹了戰友們的死去(其中也包括吉娜的丈夫),隻留下自己,這些痛苦的經曆,也讓他開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
他放棄參與毫無意義、隻會剝奪生命的戰争,甚至放棄做人類,決意成為自由的紅豬,繼續在天空與大海間飛行。“隻為賞金而飛”看似灑脫不羁,實際上卻是他一個人孤獨的夢。就像波魯克自己所說,“不會飛的豬就隻是一隻豬而已”。
在成為賞金獵人後,飛行對于他來說已經成為一種賺取賞金的謀生手段,毫無意義卻又丢棄不得。波魯克對于人類是失望的:“好人都死了”,他說。
所幸的是,如此絕望疲倦的他卻也能被少女菲兒真誠的内心所打動。真正使他重新燃起生活勇氣的正是在米蘭遇到的飛艇設計師菲兒。
17歲才華橫溢的少女菲兒對工作充滿激情、争取一切機會,對生活充滿熱情,對一切充滿了希望,堅決要求與他并肩作戰(說自己在戰鬥中可以幫他修飛機),為了他敢同空賊聯盟去斡旋,不惜以自己為賭注也要為波魯克赢得一次機會。
她對愛情也勇往直前,她毫不掩飾自己對波魯克的喜愛,是她的吻最終使波魯克變回了人臉。是以菲兒才是那個從内心激發了波魯克的人,為了菲兒他願意變得更好!願意變回人。
菲兒身上的活力又喚起了波魯克對于人類的希望,原本死寂的内心又重新擁有了活力和年輕,他從中年危機或者說是從他的中年心理抑郁症中解脫了出來,也重新擔負起了守護的責任。
在守護菲兒的過程中,他人類的樣子竟然再度出現,他仿佛得到了一直尋求的答案:有所守護的人生才有意義。
實際上男人内心對生活的熱愛才是關鍵。波魯克就像現實中的中年男人一樣,外表和内心經曆了時間的沖刷,逐漸變得平淡而内斂,實際上他們卻是有擔當的人,當看透一切又無力改變時,他們會用着自己的方式保護着心中的夢想和身邊的人。
在波魯克身上,我們看到他對人生意義的追尋,除了在始終堅持的飛行夢想之外,他的内心不斷豐富成長的經曆過程更加重要。
《紅豬》是宮崎駿為了給身心疲憊的中年人看的,裡面關于男人的浪漫有着多樣的呈現。之是以說它具有自傳性質,是因為男主角投射了宮崎駿那一代“日本中年人”的影子。面臨社會各方面巨大壓力的逃避與責任,歲月蹉跎後的中年危機等等,對于自我找尋的生活意義也是以牽動着觀衆的心靈。
正如宮崎駿的其他作品一樣,這個故事也發生在充滿魔幻色彩的世界裡。“魔幻”往往被用作一個重要的道具,以發揮他超乎常人的想象力,打破正常,讓一切不合理的成為合理。
讓觀衆在現實世界中形成的種種固定觀念被逐一瓦解,把觀衆慢慢帶入一個引人入勝的奇幻世界中,同時也讓觀衆一次一次享受着以意外的方式打破這些觀念所帶來的刺激和驚喜。
但是,宮崎駿的影片之是以沒有變成單純的魔幻片或兒童片,正是因為其中真實且細緻的情感刻畫。在他筆下,甚至連非人類的動物也展現出各種極具人性化的神态和動作!
宮崎駿出生于1941年,戰争摧毀了他的童年,但他用想象力在自己頭腦中描繪了一個虛拟的美麗歐洲。盡管歐洲事實上戰火更猛烈,但這個虛拟的美麗歐洲成了宮崎駿的心靈避難所。
真實、善良、自由、愛、和平...這一切美好的東西在謊言、欲望、貪婪、憎恨、戰争面前是多麼的無助。《紅豬》正是在這一片硝煙中,宮崎駿想為孩子,為朋友,為心愛的人建立起的一個避難所。
“污穢的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刻到了。白鳥飛舞,通知人間永久的淨化開始了。和這隻有痛苦的世間生活告别吧!”“即使是在混亂的時代,也有很好的東西,也有激勵我們的東西。”
“即使是在憎恨和殺戮中,仍然有些東西值得人們為之活下去。一次美麗的相遇,或是為了美麗事物的存在。我描繪憎恨,但那是為了描寫還有更多更重要的東西。我描繪詛咒,是為了描寫解脫後的喜悅。”宮崎駿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