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指揮家鄭小瑛解讀走遍世界的中國交響詩篇《土樓回響》——奇妙的“樹葉吹奏”

作者:國家大劇院

視訊加載中...

在《土樓回響》的總譜上,作曲家劉湲在題記中這樣寫道:

“你們從遠古走來,向未來奔去,如滾滾的黃河之水,執拗地、堅韌地,彙入大海。 ”——緻客家人

指揮家鄭小瑛教授曾寫道:“我那被土樓文化觸動的心靈,那要尋找到能寫出好聽音樂的作曲家的審美取向,那作為一個率領音樂大軍進行表演的指揮者對弘揚祖國優秀交響樂作品的責任心,那不管遭遇何種困難委屈也不後退的堅持,不過是來自我從青年時代就種下的、‘美好音樂應當與大衆分享、應當為人民服務’的樸素初心罷了!”“一個并沒有上方指令,也沒有任何專項經費的民營樂團,為了傳播優秀中國交響樂,自覺自願地扛起重擔,走過了一段不平坦又極有價值的道路。”在評價《土樓回響》這部作品時,鄭小瑛教授說:“它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團結、奮鬥、念根、有廣闊胸懷的一種‘中華魂’”。

本期經典藝術講堂線上課堂,我們邀請著名指揮家鄭小瑛教授為大家解讀這部在全世界上演七十餘場的中國交響詩篇《土樓回響》,帶領大家了解作品背後有趣的故事,賞聽第三樂章中的“樹葉吹奏”,品味這部中國交響巨作蘊含的中國味道。

一、何謂“福建土樓”?

指揮家鄭小瑛解讀走遍世界的中國交響詩篇《土樓回響》——奇妙的“樹葉吹奏”

土樓圖檔

指揮家鄭小瑛解讀走遍世界的中國交響詩篇《土樓回響》——奇妙的“樹葉吹奏”

土樓照片

福建土樓産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土樓以石為基,以生土為主要原料,分層交錯夯築,配上竹木作牆骨牽拉,丁字交叉處則用木定型錨固。土樓分布于福建和廣東兩省,以龍岩市境内的永定土樓、漳州市境内的南靖土樓最為著名。

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由福建省永定、南靖、華安三縣的“六群四樓”共46座土樓組成。這些土樓或方或圓,以圓為主,如珍珠般灑落在閩西南的綠水青山間。

二、《土樓回響》的首演

指揮家鄭小瑛解讀走遍世界的中國交響詩篇《土樓回響》——奇妙的“樹葉吹奏”

《土樓回響》的首演

2000年11月21日,第一部以客家史詩為内容的交響詩篇《土樓回響》(劉湲作曲)由我國第一個“民辦公助”的廈門愛樂樂團在第16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上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幾千名客家人代表奏響。不是在音樂廳,不是在藝術場館,而是在龍岩體育館首演,受到了在場觀衆雷鳴般的掌聲。

三、《土樓回響》中神奇的“樹葉吹奏”

指揮家鄭小瑛解讀走遍世界的中國交響詩篇《土樓回響》——奇妙的“樹葉吹奏”

樹葉吹奏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楊柳枝》中寫道:

蘇家小女舊知名,楊柳風前别有情。

剝條盤作銀環樣,卷葉吹為玉笛聲。

一千多年前,葉子就出現在中國宮廷樂裡。日本在研究我國吹奏樹葉的曆史時,曾在成都永陵博物館中發現了樹葉吹奏的石雕像。在敦煌莫高窟第十三窟裡面,也有民間吹葉的石雕像。《閩西民間音樂初探》(王卓模著)中提到,閩西最有特色的藝術品種要數“竹闆歌”和“樹葉吹奏”。後來,作曲家劉湲老師在創作《土樓回響》的時候,把這兩種演奏形式都寫進了這部作品。

樹葉吹奏在我們中華民族音樂的曆史長河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藝術品種,并且在客家得到了很好的儲存。樹葉吹奏在很多地方都已失傳,能很好地演奏樹葉的人為數不多。《土樓回響》将樹葉吹奏展現給了全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的藝術和中國的文化,為中國的特色藝術形式而吸引、而喝彩。

主講嘉賓履歷 鄭小瑛,1929年生,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原中央歌劇院首席指揮、終身榮譽指揮,原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指揮系主任,新中國第一位歌劇-交響樂女指揮家,第一位登上國外歌劇院指揮台的中國人。 指揮家鄭小瑛曾是我國第一個志願者樂團“愛樂女”室内樂團的音樂指導;她曾任廈門愛樂樂團藝術總監15年。她曾成功地在20多個國家指揮演出;她曾獲法國文學藝術榮譽勳章和兩枚俄中友誼榮譽勳章;她被世界合唱理事會邀請出任世界合唱比賽榮譽藝術主席團永久成員。她曾榮獲中國歌劇事業特别貢獻獎、文華指揮獎,中國文聯、中國音協“金鐘獎”的終身成就獎。
指揮家鄭小瑛解讀走遍世界的中國交響詩篇《土樓回響》——奇妙的“樹葉吹奏”

國家大劇院藝術普及教育部/策劃

鄭小瑛/主講

趙詣飛/整理

繼續閱讀